秀江河

秀江河

袁河流經袁州府(治所在今宜春市袁州區),所轄範圍是萍鄉,宜春市袁州區,新余市,不是什麼新余的袁水清而得名,由於東漢高士袁京(與袁紹有親緣關係)隱居宜春,死後葬於宜春城北的五里山(現宜春城中袁山公園),所以宜春亦稱袁州,流經宜春的河稱袁河,在宜春城中的一段由於風景秀麗,成為秀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秀江河
  • 外文名稱:Show the rivers
  • 地理位置:江西省萍鄉市
  • 著名景點:武功山
簡介,秀江河的由來,

簡介

地理位置
地址:依次流經江西省萍鄉市,宜春市,新余市,再次流經宜春市注入贛江
源頭:武功山
秀江河
武功山山脊北麓是巨大的大安里幽谷,而大安里幽谷北邊山嶺一字排開自然地組成一道高約600-800米東西橫臥十幾公里長的“護城牆”,這“護城牆”中心有道天然的“龍門”關隘,有水自山中而出“龍門”來。故里人將這“龍門”的北外口之地叫“山口岩”。溪水自武功山鶴峰和九龍峰賓士而下,一路匯聚各路山溪呼嘯著朝北衝過山口岩,上埠人名此水曰“蘆溪”。湍流激水占據著隘口山谷,谷道寬約30-70米,有一小路盤繞於右岸進出。溪水衝出山口岩後迎面遇一巨石阻擋去路,溪水因此折東而流向東面的蘆溪小鎮方向。蘆溪水過蘆溪小鎮後易名為“秀水”,再東奔宜春而下,澆灌百十公里袁州錦繡山河,後注入於贛江,澤潤東方。

秀江河的由來

秀水自聖域神山而來,往東流經百十公里,在中國中醫藥之都樟樹入贛江並繼續北上鄱陽。在這區區百十公里的秀水天佑之隅,有贛地之電瓷之都(萍鄉上埠)、鞭炮之都(蘆溪)、煤城(萍鄉)、鋼城(新余)、泉城(宜春)、中國夏布之都(分宜)、古代商賈殷阜巨鎮(臨江府)、中國鹽藥之都和青銅之都(樟樹)……這裡便是先吳文化之源,也是三苗故地,是中國之域內上古文明可與上古中原黃河文明齊名的物華天寶之秀域,也是魚米之鄉。
東晉《搜神記》里說,天上第一個仙女下到凡間並育有兒女的地方就是秀水中段的仙女湖(古為鈴陽湖)。宋應星就是在秀水鈴陽湖著《天工開物》這部世界上第一部技術百科全書的。異人袁天罡在宜春建立了天下第一座天文天象觀測台。據說中國古代“二十四孝”之一的老萊子春秋時隱居躬耕秀水蒙山之南。同時作為五祖弘忍和六祖惠能弟子的唐代道明禪師曾開設道場於蒙山聖濟寺,得嘉慶皇帝所賜“唐朝佛國”的匾額。“逢袁則止,遇蒙則居。” 即指。宜春秀水南岸的仰山寺為“一花五葉”之一的仰溈宗祖庭。
古有言曰:“江西進士半袁州。家家生計只琴書,一郡清風似魯儒!”可見這裡古代時期曾佳麗滿城,真可謂地靈人傑之隅也。這裡生育了江西歷史上第一個和第二位文科狀元的盧肇和易重(唐朝)、王安石降臨於秀水之尾臨江鎮、中國關係學之大師嚴嵩、北宋江南第一個宰相王欽若、南宋狀元黎立武、明代碩儒大理學家梁寅、現代國畫大師傅抱石……。
秀水過宜春又名“袁江”。得自於漢朝高士袁京(三國袁紹和袁術祖父)。且看古人如何歌吟這秀水流域五行之秀氣:
古詩云:“十里五里碧灘接,一槳搖出青山青。推篷回首望長江,袁江遠在千山上。”
唐朝韓愈曾任袁州刺史,寫過“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游”的詩句。
朱熹有詩讚曰:“我行宜春野,回顧多奇山。贊塬不可數,峭絕誰能攀?上有青蔥林,下有清泠灣;更憐灣頭石,一一神所剜。眾目共遺棄,千秋保冥頑。我獨抱狐賞,喟然起長嘆。”
嚴嵩描繪秀水:“ 峰勢插江溪路小,峽門橫石水聲多。鐘山出秀浦,碧潭無限清。”
宋代工部侍郎李虛己(大詞人晏殊之岳父)作:“宜川三月水東流,秀出江南二十州。”
“中興四大詩人”楊萬里詩讚“兩岸對峙依霄漢,昂首隻見一線天。”
思想家李覯說:“謫官誰住小蓬萊?惟有宜春最古台,千里待看毫末去,萬家攢作畫圖來。”
可見宜春之靈氣,秀水之廣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