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嶼區實驗中學

秀嶼區實驗中學

秀嶼區實驗中學在2004年6月經莆田市人民政府批准籌辦(莆政綜[2004]95號),於2005年9月經市教育局批准正式設立,是一所經省教育廳註冊的全日制民辦完全中學。2012年6月,經莆田市人民政府批准,學校改制為公立完全中學,更名為莆田市秀嶼區實驗中學。十年來,學校秉承“尚文·明理”的校訓,樹立“開啟心智,塑造人格,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自主發展”的辦學理念,制定了“彰顯辦學特色,讓教師成名,讓學生成功”的辦學目標,形成了“厚德·精業”的教風和“敏學·慎思”的學風。學校站在“以人為本”的高度,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從學校管理、隊伍建設、人才培養、辦學特色等方面狠抓落實。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設施設備日趨完善,管理水平不斷提升,學校先後獲得“莆田市文明學校”,“莆田市素質教育先進學校”,“莆田市德育工作先進學校”,“莆田市平安學校”,“秀嶼區文明學校”,“秀嶼區德育工作先進集體”,“秀嶼區師德建設先進集體”等榮譽。2014年3月,學校被省教育廳確認為“福建省三級達標高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秀嶼區實驗中學
  • 英文名:Xiuyu Experimental Middle School
  • 簡稱:實驗中學
  • 校訓:尚文 明理
  • 創辦時間:2004
  • 所屬地區: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
  • 類別:公辦中學
  • 學校類型:完全中學
  • 學校屬性:公辦學校
  • 現任校長:蔡昆
2004年6月,我校經莆田市人民政府批准籌辦(莆政綜[2004]95號),於2005年9月經市教育局批准正式設立,是一所經省教育廳註冊的全日制完全中學。其前身是莆田笏石中學(莆田十中舊校區),學校位於秀嶼新城區中心地帶,毗鄰秀嶼區政府和市政公園,環境幽雅,交通便利。學校秉承原笏石中學的底子,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和優良的教學傳統,是沿海地區莘莘學子嚮往的知識殿堂。學校確立了“彰顯辦學特色,讓教師成名,讓學生成功”的辦學目標,提煉出“尚文明理”的校訓,秉承著“開啟心智,塑造人格,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自主發展”的辦學理念,形成了“厚德精業”的教風和“敏學慎思”的學風。建校7年來先後榮膺“莆田市素質教育先進學校”, “莆田市平安學校”, “ 秀嶼區文明學校”,“秀嶼區德育工作先進集體”, “秀嶼區師德建設先進集體”等稱號。
和企業品牌一樣,塑造強勢品牌是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秀嶼區實驗中學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火熱的激情,卓越的眼光、豪邁的氣魄,開始步入打造教育知名品牌的新時代。
一、樹立品牌辦學理念
①把“開啟心智,塑造人格,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自主發展”的辦學理念,作為學校共同的願景和價值取向,在全校形成合力,並內化成行動。在教育教學中,堅持“教育為本,珍愛童心;教學民主,重視個性;終身學習,自我完善;適應時代,不斷創新”。培養學生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良好品質,使每一個學生能夠全面、協調並富有個性的生動活潑地發展。深入實施“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民主治校”四大戰略,鑄造名師,打造骨幹教師群體,積極創設師生和諧發展的環境,使校園成為師生成長的樂園。
把握髮展節奏,積極構建綠色校園、文明校園、人文校園,走內涵式發展的現代學校發展之路,全面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用五年時間,力爭把秀嶼區實驗中學建設成為市級品牌學校。
②完善品牌管理團隊。建設一支團結協作、敬業廉政、結構合理、精幹高效、有較高教育理論素養和現代管理水平的領導班子,為學校的發展提供組織保證。領導班子成員進一步加強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現代教育理論和教育法規的學習,不斷增強學校領導成員的民主意識、服務意識、改革意識,做到能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導學校的教育、教學、科研工作。最佳化學校領導班子的年齡結構、學科結構、知識結構,堅持任人唯賢、能上能下,把優秀人才及時吸收到領導班子中來,以增強領導班子的活力。
建立以現代學校制度為核心的管理體制,形成團結、和諧、有序、暢通、高效的管理系統。在學校管理中,堅持“以人為本、校務公開、民主管理,科學高效”的工作原則。充分發揮黨支部和工會的保證監督作用和教代會的民主管理作用,全面落實民主治校、依法治校方略。進一步完善學校的考核制度、教科研製度、教師培訓制度、日常教學管理制度、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度、評職晉級量化考審制度等,形成具有科學性、層次性、規範性、協調性的運行機制。
③培育品牌校園文化。文化是一所學校最值得品味的東西。沒有優秀的學校文化,便不會有卓越的學校。現代學校文化建設是學校最高層面的建設,它引領著學校的各項建設,賦予學校各項建設的文化內涵,提升其品位,它與學校的體制強校戰略、人才強校戰略、科研強校戰略相包容,推進著各項戰略在較高層面上的實施。標準化管理靠制度,創造性管理靠文化。秀嶼區私立實驗中學的管理者更懂得用文化的方式和力量來薰陶人格,鍛鍊精神,鑄造理想。學校不僅注重物化形態的文化建設,綠化、美化校園;也注重學校的制度文化建設,確立了學校的辦學目標、辦學理念、辦學思路、辦學規劃,完善了各項考核、評價制度;更注重學校的精神文化建設,如在班級文化建設中,開展了班名、班標、班訓、班級誓言、班級專欄、班級座右銘設計大賽,培養學生的創新設計能力,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我們欣喜地看到,以學校願景建設所形成的前瞻性目標文化、積極文化、高效文化、坦誠文化、合作文化……已在校園中蔚成大觀。
二、建設品牌教師隊伍
①進一步加強教師成長目標管理,進一步完善鑄造名師的培養工程體系,以“四級培養機制”和“三級”結對的形式來全面推進青藍工程與名師工程,形成一支“厚德精業”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三級”師徒結對,即:五年內新教師與骨幹教師,骨幹教師與校級學科帶頭人,校級學科帶頭人與市區級學科帶頭人。“三級”結對體現梯隊、層次發展。四級培養機制即:希望之星、教壇新秀、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
②發揮團隊優勢,促進專業成長。發揮高級教師、骨幹教師在學校教師隊伍建設中的指導作用。學校採取壓擔子、指路子、定尺子、搭台子的方法,為教師的成長構築堅實的平台。鼓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學習,不斷提高,不斷反思,以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化水平,使教師的專業精神、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理論、自我專業意識等得到不斷更新。在各級教師技能大賽中學校有60多人次獲獎,如:林麗芳老師獲得全國首屆“仁愛杯”英語教學大賽優秀獎,林偉老師的《擺棕轎》——“合作跑、合作跳”在福建省首屆體育現場教學比賽中榮獲一等獎。
③開展校本教研,推動課程改革。未來五年期間,繼續堅持採用理論學習、專家講座、科學研究、外出交流等形式,讓教師不斷開闊視野,了解新信息,掌握新方法,引領教師專業成長。此外,還會強化校本研究,倡導教師寫教學後記、教學反思,編寫校本教材,使教師素質得到不斷提高。近年來,教師先後有500多人次在國家、省、市級專業刊物上發表論文,有150多人次分獲國家、省、市各級論文比賽獎項,良好的科研氛圍為教師專業水平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④最佳化教師隊伍,完善科學評價。創設條件,引進優秀教師;引入競爭淘汰機制,完善教職工的職稱職務評審考核激勵機制,班主任、教研組年度考核評價制度,實行聘用制,落實轉崗分流,改進評價方法,健全教師評價體系,促進教師自我發展,自我完善。學校每學期期初都召開家長座談會,向家長發放《教師教學情況評價表》,徵求家長對教師教學行為的評價、要求和建議;每學期在期中考試之後,在班級進行“教師教書育人情況民意測評”,讓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行為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學校收集評價材料後,形成每一位教師的評價報告,並有的放矢地提出改進措施。經過多方位、立體的測評,學校現已基本形成以教師自評為主,學校領導、同事、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的教師評價制度。這一系列促進良性競爭和教師成長的措施吸引了眾多優秀教師的加入。
⑤加強人文關懷,改善工作條件。學校關心愛護廣大教職工的身心健康,定期組織教師員工參加身體檢查,開闢教師健身場所,添置健身器材。在三八節、重陽節等節日舉辦運動賽事,緩解工作壓力,融洽同事關係;為新婚的教職工送去賀禮,送去祝福;以教代會為平台,傾聽教職工的呼聲;每年春節前夕看望慰問困難教職工,切實幫助廣大教職工解決實際困難,豐富教職工的業餘生活。對於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教師們也積極參與,校園藝術節等活動上就不乏教師們的身影。
三、凸現品牌辦學特色
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形成了“學校搭台,學生唱戲;學生自主,學校指導”的學生自主管理原則,同時也確定生活自主管理的學生自主管理方向,取得顯著成效,使學生自主管理成為學校辦學理念的一大特色。在這過程中,學校的德育教育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①獨特的自主管理模式。學校建立自主管理體系,完善自主管理機構,為學生自主管理提供制度保障。重視實施過程和操作內容,真正落實學生自主管理模式,充分調動學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我監督、自我提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真正發揮這種現代管理模式的作用。完善學生評價體系,激勵學生自主管理的主動性。學校巧借載體,培養、鍛鍊、展示學生自我教育能力。充分發揮各種社團的職能,抓住各種節日、紀念日等契機,開展各種大型主題活動,搭建學生自我管理及個性特長展示的平台。學校的“大事”由學生來操辦,放手讓學生組織自己的活動,運動會、籃球賽、合唱節等,放手讓學生乾,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每年運動會的組織、報名、賽事也是如此,賽程的規定,場地的協調,裁判工作也是由學生來組織、實施。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展示了學生的特長和風采,更為重要的是形成了對這些活動的主人翁意識,增強了團隊精神感。
②濃郁的文學教育氛圍。學校立足實際,發揚優良的辦學傳統,逐步形成了校園文學教育這一鮮明的辦學特色。學校掀起文學閱讀、鑑賞和創作的熱潮,激發廣大師生接近文學,熱愛文學,為更多的校園小作家、文學愛好者搭建一個展示自我、釋放心靈的舞台,培養校園文學新人,豐富學校課程資源,推動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
為凸顯辦學特色,學校科學制定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以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為背景,以“十一五”國家級重點科研課題《創新寫作教學研究與實驗》為依託,以日臻成熟的《晨翔》文學社為平台,以各種徵文活動、文學採風和文學講座為載體,以雄厚的師資力量為保證,深入開展文學教育活動,培養出一批有一定文學造詣的高素質學生。從校園文學活動中先後走出了如朱金興、蔡忠平、王鴻、許俊雄等頗有名氣的省作協會員,也誕生了“校園詩人”陳言等文學新星。多年來教師、學生、校友的文學作品屢見報端,有上百篇優秀作品在各級徵文比賽中獲獎。在學校百花園中,展露出了文學教育這一朵奇葩。
③優良的書法教學傳統。隨著新課程標準改革實驗的不斷深入,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普及,人們對寫字教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寫字教學有利於引導絕大多數學生對寫字、書法的興趣;有利於形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具有基本規範的寫字技能;更有利於挖掘其中獨特的德育因素,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他們自身的道德素養。因而學校開設了書法課程,對低年級學生特別關注其書寫態度和良好寫字習慣的培養,注意學生對基本筆畫、漢字基本結構的把握,重視書寫的正確、端正、整潔;對高年級的學生則關注其書寫規範和流利程度,也要尊重他們的個性化審美情趣。學校定期舉行學生書法作品展覽,並選送優秀學生參加國內書法大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如七年級學生邱自立獲得了第十四屆國際少兒書畫大賽少年組特別金獎。
四、學校辦學優勢明顯:
1、教學設施完備
學校現有國中部36個班,高中部20個班,學生3500多人,校園占地面積154畝,校舍58065平方米,電腦500多台,圖書館藏書近10萬冊,教學設施完善,區域網路、寬頻網、綠色網咖、校內廣播系統已全面建立,室驗室、多媒體教室、電子備課室、音樂室、美術室、勞技實踐室、學生食堂按省一級達標校標準相應配套。
2、師資力量雄厚
2012年7月,經莆田市人民政府批准,學校改制為公立完全中學。學校與莆田十中建成教育集團,先行先試,資源共享,師資力量雄厚,組成以研究型名師領頭、中青年教師為主、師資結構科學合理的一流師資隊伍。目前我校教師156人,均為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其中研究生8人,中高級教師達70%以上,其中有市區級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26人。
3、教改成果顯著
學校堅持走科研強校的道路,提高學校優質教育水平。目前學校承擔了中國教育學會“十一五”重點課題《新課程背景下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方式的研究》等幾十項國家及省、市、區級教育科研課題,學校科研氛圍濃厚,近年來,教師先後有500多人次在國家、省、市級專業刊物上發表論文,有150多人次分獲國家、省、市各級論文比賽獎項,良好的科研氛圍為教師專業水平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堅持設定平衡班,確保為每一位學生搭建成功的平台。在全市率先採用“先學後教”的先進課堂教學模式,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及理化生動手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同時,學校認真落實學生成績及時跟蹤制度,定期向家長反饋學生在校學習生活情況,共同督促學生進步。
4、教學質量優異
2006~2017年,學校連續七年中考成績名列全市前列,居全區第一名。近年來,有500餘人次在區級以上的各類學科競賽中獲獎。2009年施麗琴、林燕同學在第五屆全國中小學生迎奧運作文大賽分別榮獲一、三等獎,學校獲得國家教育部授予的“最佳組織獎”。2010年陳彬彬同學在第十屆福建省中國小電腦製作活動比賽中獲省一等獎。2011年學生在數理化奧賽中成績喜人,獲獎人數、獲獎層次位居全市前茅,居秀嶼區第一。其中唐莉莉同學獲英語競賽省一等獎。秀嶼區實驗中學在2015年福建省定向越野錦標賽中取得佳績,12月27日,秀嶼區實驗中學在2015年福建省定向越野錦標賽中獲得國中、高中男子團體第一和高中女子團體第一、國中女子團體第二。
領導關懷
2015年11月24日,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成員楊江帆深入秀嶼區調研,市教育局局長鄭祖傑、秀嶼區委書記陳再新等同志陪同調研。
在莆田市中國小社會實踐基地,調研組一行實地查看了種植區、素質拓展區、圍牆等設施建設情況,了解了項目從籌建到立項期間的總體工作,包括基地功能設定、總體布局、項目開發、運作機制等多個方面的具體情況。楊江帆對基地高效率、高質量地籌建運行給予充分肯定,就基地下一步的建設與運作,楊江帆提出了三點要求,一是堅定信心。中國小社會實踐活動是全面貫徹中央和教育部要求的一項重要舉措,這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好事情;二是加快發展。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認識,全速推進工程建設進度,全速推進項目開發,爭取早日完成建設任務,投入使用;三是注重宣傳。要積極通過電視台、報紙、教育信息網等媒體,及時宣傳基地的辦學成效,擴大影響。
隨後,調研組一行還深入秀嶼區實驗中學,了解學校素質教育實施情況。楊江帆希望該校要把素質教育擺在首要地位,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統一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