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秀山民歌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 非遺級別:國家
- 遺產類型:傳統音樂
- 申報地區: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 遺產編號:Ⅱ-84
歷史淵源,藝術特色,代表作品,傳承意義,
歷史淵源
秀山民歌的源頭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的巴渝歌舞,比秀山花燈的歷史還要久。它起源於上古,興盛於唐、宋,延續於元、明、清,隨著漢民族的遷入,與本地土著民族相融合,促進了秀山民歌的發展。秀山的優秀民歌《黃楊扁擔》、《一把菜籽》享譽神州。秀山民歌和秀山各族人民的生活相連,他們通過編制民歌傳授知識、表達愛情、訴說衷腸,祈求五穀豐登、吉祥幸福,同時也用民歌抒發他們的情感,美化生活,記錄歷史。
藝術特色
《黃楊扁擔》在秀山境內有九種不同唱法。九種唱法互為母曲、子曲關係,既有區別,又和諧統一,顯示出它的豐富性。
代表作品
山民歌包括勞動歌、山歌、風俗歌、生活歌四大品類。薅草歌、船工號子、石工號子、農事歌為代表的勞動歌,有《一把菜籽》、《划船調》;對歌、盤歌、情歌等為代表的山歌,有《豇豆林》、《繡荷包》;孝歌和婚嫁歌為代表的風俗歌。
傳承意義
作為原發地的農村社會基礎發生變革,秀山民歌的傳承機制受到破壞,如不加以保護,將來有失傳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