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畢子

客家童謠《禾畢子》起碼有七八個版本之多,主要流傳於粵東台灣客家地區。贛南尋烏也有一首《禾畢子》:“禾畢子,喙呀呀,上桃樹,啄桃花。桃花李花任你啄,莫啄龍眼荔枝花。龍眼拿來等人客,荔枝拿來接親家。”整體內容與《禾畢子》(一)基本一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禾畢子
  • 體裁童謠
  • 創作年代:未知
  • 作者姓名:未知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賞析,

作品原文

禾畢子
(一)
禾畢子,嘴丫丫,上桃樹,啄桃花。⑴
桃花李花畀伲啄,莫來啄 龍眼荔枝花。⑵
龍眼要留來生貴子,荔枝要留來轉外家。
(二)
禾畢子,住在屋檐下,哥哥開鋪城腳下。⑶
十日半月嬲一擺,手中扇子香桂花。⑷
(三)
禾畢子,滿天飛,
爺在荊州寄信來,勸郎莫打嬌嬌女。⑸
嬌嬌女,眼前花,風吹倒向別人家。
(四)
禾畢子,嘴丫丫,一飛飛到涯屋卡,⑹
問佢脈個柬歡喜,佢話阿爸金榜題名啦,⑺
阿公聽來須一抹,阿婆聽到笑脫牙。⑻

作品注釋

⑴禾畢子:又作羅畢子,麻雀的一種,多在田間活動,有的地方稱作“禾花雀”、“麻雕子”。
嘴丫丫:鳥雀啼鳴時鳥嘴張開的樣子。
啄:鳥類用嘴叩擊並夾住東西。
⑵畀:給。伲:你。
⑶開鋪:開店。城腳下:城牆下面。
⑷嬲:客語讀音liao,玩耍、休閒。擺:本義為來回搖動,在此轉借作量詞。一擺,即一圈、一輪。
⑸荊州:湖北荊州市,在此泛指在外做官、經商的地方。
嬌:美好可愛的樣子;嬌嬌女:寶貝女兒。
⑹屋卡:家中,家裡。佢:他。
⑺脈個:又作嗎格、么個,什麼。柬:那么。
⑻阿公:爺爺;阿婆:奶奶。
須:鬍鬚,鬍子。

作品賞析

客家人自幼接受“天地人和”的思想,自然對於每天相見的禾畢子,有著特別親切的情感。通過擬人的手法,把禾畢子塑造成為精通人性的鳥類。或明白人們“龍眼要留來生貴子,荔枝要留來轉外家”的願望,不啄食龍眼荔枝花;或家庭成員似的“住在屋檐下”,令人輕易聯想起“哥哥開鋪城腳下”;又或者滿天飛,幫人們“寄信”、報喜,將阿爸金榜題名一類的喜信報告給自己。
第一則側重於描述禾畢子在花間上下跳動、啄食的情景,將春天百花齊放的美麗景致呈現出來,而且順其自然,灌輸著“早生貴子”的客家傳統文化。龍眼曬乾後稱作“桂圓”,“桂”與“貴”諧音。客家傳統婚禮中有一道“撒帳”的儀式,主人家長者或主持婚禮的禮生,要在洞房婚床上撒一把一把的紅棗乾(諧音“早”)、花生、桂圓、蓮子,四種吉祥物品連在一起,即蘊含著“早生貴子”。至於“轉外家”,更是婚後客家妹人人朝思夢想的事情。畢竟夫家不如娘家自在、隨意,尤其過去客家人盛行早婚,客家妹子多在年十一二之際,便身為人妻。在娘家還未過撒嬌的年齡,在夫家卻不得不一本正經,“食郎飯(指已經出嫁),打郎聲”不說,還可能像另一首客家童謠所唱的那樣:“八歲食郎飯,九歲當郎家。”儘管如此,這則童謠的基調是活潑的,對各種事物的觀念始終滲透著豁達精神。
第二則主要描寫“哥哥”遊手好閒、不務正業的樣子,“十日半月嬲一擺,手中扇子香桂花”,雖然以諷喻作為基調,卻同樣有著“扇子香桂花”的美好,起到一種反諷的語言效果。寥寥數語,融融親情,同樣體現著“人和”風貌。全然沒有得理不讓人的那種故作威風,更沒有以小欺大的刁蠻。諷刺者與被諷刺者,透過大家再熟悉不過的禾畢子,起到了一種造化自然的作用。看來寓教於樂這種教育方式,客家人很是拿手。
第三則同樣以禾畢子起興,講述遠在他鄉做官、經商的爺佬(父親)如何寫信回家,告誡新郎哥切莫隨意打罵自己的寶貝女兒。早早就已經嫁了他人,不得不日日“食郎飯”的嬌嬌女也看了信,因為父親所寫家書對自己特別關愛,不僅悲喜交加,眼前突然昏花,嬌弱的身子仿佛一根草,絲毫經不住風吹,一下便倒在了別人身上。這則童謠言下之意告訴人們,“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沒媽的孩子像根草”,父母的恩情永遠比天高,永遠比海深。
第四則《禾畢子》更加生動有趣,不僅以禾畢子起興,還讓禾畢子充當吉祥的信使,猶如喜鵲報喜一般,將父親金榜題名的訊息帶了回來。傳統客家社會是一個農業為主體的小農經濟社會,所謂“仕農工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客家人歷朝歷代均以耕讀傳家,一邊從事耕作,一邊勤奮讀書。科舉時代,對學子、考生的年齡沒有限制,絕大多數進京趕考的讀書郎,都已經成婚,並且已經生兒育女了。古今皆有望子成龍的願望,然而過去望夫成龍、望父成龍者也一點不新鮮。人生三大喜,其中有洞房花燭夜,又有金榜題名時。因此,阿爸金榜題名的訊息一從禾畢子嘴裡得知,爺爺便手抹白花花的鬍子,喜悅之情不言自表;奶奶則是狂笑不已,連松垮的牙齒都笑脫了。一家人沉浸在幸福之中,而這幸福全由禾畢子所帶來。因此,客家兒童對禾畢子的認識就不再停留在鳥兒本身的外在特徵、生活習性上面,而多了一層物我和諧共處的思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