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源18

禾源18是承德裕豐種業有限公司以自交系HZ005為母本,自選系HZ006為父本雜交育成的早熟玉米雜交種。

禾源18株型半緊湊,株高278厘米,穗位92厘米;穗上葉片6-7片,葉數19-20片;雄穗分枝數6-13個,穗長21.2厘米,穗行數16行;果穗筒型,半馬齒,紅軸,黃粒,千粒質量313克,出籽率82.0%,高抗玉米絲黑穗病,抗玉米莖腐病,中抗玉米螟,感玉米大斑病、玉米彎孢葉斑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禾源18
  • 品種:玉米
  • 持有人:承德裕豐種業有限公司
  • 品種來源:母本HZ005、父本HZ006
  • 審定編號:冀審玉2016044號、國審玉20196095 
選育過程,親本來源,選育進程,特性特徵,植物學特徵,品質特徵,抗性特點,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技術,

選育過程

親本來源

母本HZ005是以K10×美國雜交種,再與K10進行回交,並經6代系選逐漸達到穩定選育而成。該自交系主要特徵特性: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苗勢強;株型緊湊,莖稈白色。株高178厘米,穗位76厘米;總葉數17-19片,雄穗分枝4-8個;護穎綠色,花葯綠色,花絲綠色。果穗筒型,穗長14-16厘米,穗行14-16行,馬齒型,籽粒黃色,紅軸;籽粒容重高,結實性好,抗病性好,適應性廣。
父本HZ006是用MO17×早熟粗穗型自交系選育的二環系選育而成。該自交系主要特徵特性: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株型平展。株高186厘米,穗位87厘米,總葉數17-19片;雄穗分枝7-12個,護穎綠色,花絲綠色。果穗長筒型,穗長18-20厘米,穗行12-14行,馬齒型,籽粒黃色,紅軸。莖桿粗、韌性強;抗倒;抗大小斑病、抗絲黑穗病;適應性廣。

選育進程

選育進程在親本自交系選育的基礎上,2008年冬在海南對一批新選穩定系進行配合力測定,組配了包括以HZ005為母本、以HZ006為父本的新雜交組契約200個;2009年,在圍場腰站試驗站進行鑑定試驗,HZ005×HZ006由於產量與抗性突出而入選;2010-2011年,參加了承德市多點品比試驗;2012年,參加承德市春播早熟組預備試驗;2013-2014年,參加承德市同組區域試驗;2015年,參加承德市春播早熟組生產試驗;2016年1月,經農業部轉基因植物用微生物環境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檢驗,樣品中檢測出IVR基因,未檢測出CaMV355啟動子、NOS終止子、nptⅡ基因、bar基因和Bt基因。該品種於2016年通過河北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冀審玉2016044號,品種命名為禾源18;2019年,禾源18通過農業部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國審玉20196095。

特性特徵

植物學特徵

株型半緊湊,株高278厘米,穗位92厘米;穗上葉片6-7片,葉數19-20片;雄穗分枝數6-13個,花葯綠色;雌穗苞葉適中,花絲綠色,穗長21.2厘米,穗行數16行;果穗筒型,半馬齒,紅軸,黃粒,千粒質量313克,出籽率82.0%,無倒伏。

品質特徵

2015年,經農業部穀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禾源18水分9.2%,粗蛋白質(乾基)11.54%,粗脂肪(乾基)4.19%,粗澱粉(乾基)70.39%,賴氨酸(乾基)0.37%。

抗性特點

2013年,經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抗病鑑定,禾源18抗玉米絲黑穗病,中抗玉米莖腐病、玉米螟,感玉米大斑病、玉米彎孢葉斑病。2014年,經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抗病鑑定,禾源18高抗玉米絲黑穗病,抗玉米莖腐病,中抗玉米螟,感玉米大斑病、玉米彎孢葉斑病。

產量表現

2012年,禾源18參加承德市春播早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產量10693.5千克/公頃,比對照龍單13產量9186.0千克/公頃增產16.4%,居本組第1位。2013年參加同組區域試驗,平均產量10153.5千克/公頃,比對照龍單13產量9724.5千克/公頃增產4.4%,達顯著水平,居本組第6位,5個試點全部增產。2014年參加同組區域試驗,平均產量11920.5 千克/公頃,比對照龍單13產量11457.0千克/公頃,增產4.0%,達顯著水平,居本組第2位,5個試點全部增產。2015年,禾源18參加河北省春播早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11283.0千克/公頃,比對照龍單13產量10086.0千克/公頃增產13.4%,居本組第2位,5個試點全部增產。

適種區域

禾源18適宜在東華北中早熟春玉米區的黑龍江省第二積溫帶,吉林省延邊州、白山市的部分地區,通化市、吉林市的東部,內蒙古中東部的呼倫貝爾市扎蘭屯市南部、興安盟中北部、通遼市扎魯特旗中部、赤峰市中北部、烏蘭察布市前山、呼和浩特市北部、包頭市北部早熟區,河北省張家口市壩下丘陵及河川中早熟區和承德市中南部中早熟地區,山西省中北部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呂梁市、太原市、陽泉市海拔900-1100米的丘陵地區,寧夏南部山區海拔1800米以下地區種植。

栽培技術

適宜密度為4000株株/畝左右,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畝施複合肥20公斤,磷酸二銨15-20公斤作種肥。玉米10葉期畝追施尿素25-30公斤,大喇叭口期再追施尿素。適時中耕培土、施肥、灌水,大喇叭口期注意防控玉米螟。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