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口

禾口就是現在的石壁

福建省寧化縣禾口鄉,在寧化縣城西17公里處(現2009年新直通路程遠遠縮小不到十公里),亦稱“寧化西鄉”,是古時由江西至福建、廣東的交通要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禾口
  • 地址:福建省寧化縣禾口鄉
  • 別稱:寧化西鄉
  • 定義:江西至福建、廣東的交通要道
概述,歷史,

概述

唐初稱玉屏,唐中葉改為石璧,五代改“璧”為“壁”,其後又諧音成石碧。1993年改為石壁鎮,撤鄉改鎮把“禾口鄉”改為“石壁鎮”,原因是當時的石壁村是客家祖地。古時由江西至福建、廣東的交通要道。客家祖地現就座落在石碧村,距石壁鎮中心往西不到5公里的地方。
禾口地勢平坦開闊,土壤肥沃,森林茂密。在歷史上客家人大遷徙中,大多數南遷的客家人都曾聚居此地,而後再陸續向外遷移。最多時,這裡居住過100多個姓氏的客家人,因而被稱為“客家搖籃”、“客家中轉站”和“客家祖地”。

歷史

客家是“客而家焉”之意。客家人原是中原漢族,為避戰亂,自東晉“五胡亂華”時開始第一次南遷。唐末黃巢起義後,又從皖、豫、鄂、贛的南遷第一站,遷至贛東南、閩西及粵東北邊界。他們中的大部分人經過贛、閩交界的寧都、於都一帶,首先到達寧化,而後再遷往汀江流域和廣東梅州等地。在以後年代的數次大遷徙中,最集中的聚居地也是寧化石碧。現海內外5000萬客屬後裔 的族譜中,十之七八有祖先在寧化“石壁”住過的記載。據統計,客家主要姓氏中,有109姓以上是從寧化(主要是石壁)播衍到海內外的。廣東梅州客家聯誼會和梅州市方誌辦編的《客家姓氏淵源》(第一集)收錄34個姓氏,其中有29個姓的祖先是從寧化遷出的。《華聲報》報導,台灣至少有60多個常見姓氏中的600多萬人口與石碧有關,其中300多萬人是客家人,200多萬人是傳自石碧,又從閩南的南靖、平和、詔安、漳州等地遷往台灣。
這裡保留不少客家遺蹟,還保存著客家人的語言和傳統風俗習慣。近年來接待海內外客家宗親、學者1300多批,10多萬人次。有公路直達村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