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鏈球菌病

禽鏈球菌病

禽類鏈球菌病(Streptococcosis) 禽類鏈球菌病在世界各地均有發生,有的表現為急性敗血症,有的呈慢性感染,死亡率0.5%~50%。由於鏈球菌是禽類腸道正常菌群的組成部分,因此一般認為鏈球菌感染是繼發性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禽鏈球菌病
  • 外文名:Streptococcosis
  • 表現:Streptococcosis
  • 死亡率:0.5%~50%
病原,流行特點,主要症狀,剖檢特徵,實驗室診斷,防制要點,

病原

禽鏈球菌病
又名禽睡眠病、禽鏈球菌性敗血症。常見獸疫鏈球菌或糞鏈球菌,前者引起成年禽發病,後者引起雛禽發病,通常為藍氏血清學C群和D群的鏈球菌引發。該菌革蘭氏陽性,圓形,無芽胞,單個、成對或短鏈存在。該菌在自然界普遍存在。本病發生常伴有葡萄球菌、多殺性巴氏桿菌等的感染。該菌對外界環境抵抗力不強,對乾燥、濕熱較敏感,在塵埃或雞舍中可存活數月。本菌對消毒藥較敏感。

流行特點

本病對雞、鴨、鵝、火雞。鴿等均易感。傳染源是帶菌禽或病禽,受污染的飼料、飲水、空氣可傳播本病,經蛋殼污染禽胚。傳染途徑是消化道、呼吸道和損傷皮膚,也是傳播者。春季易流行。易感禽不分年齡和品種。死亡率10~15%

主要症狀

急性:表現敗血症狀。精神萎頓,縮頸,怕冷,高熱,羽毛松亂,閉目昏睡,呼吸困難,胸部皮膚黃綠色,冠紫色或蒼白,腹瀉呈綠黃色或灰白色,行走搖擺,痙攣,有時腿和翅麻痹。多見於雛雞(鴨)。
禽鏈球菌病
亞急性或慢性: 精神萎頓,廢食,嗜睡,喜伏,冠、肉髯紫色或蒼白,有時水腫。腹瀉,消瘦,跛行。頭部震顫,或仰於背部,嘴朝天,或頭藏於翅下或背部羽毛中。死亡率高達50%。多見於成年禽。
有的病禽腳軟組織炎,跗、趾關節腫大,局部組織壞死,跛行。
有的病例眼結膜炎,腫脹,流淚,有纖維蛋白膜覆蓋在結膜上,重症失明。
有的病禽一側或雙側翅腫脹、壞死、腐爛,有惡臭液,有時形成瘺管。部分禽有轉圈等神經症狀。

剖檢特徵

1.急性
皮下、漿膜有肌肉水腫,纖維素性心包炎,卵黃性腹膜炎,卡他性腸炎。肝、脾、腎腫大,有出血點和壞死。肺淤血或水腫。氣囊混濁、增厚。
2.慢性
有纖維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實質器官(心肌、肝、脾)有炎症、變性或梗死。有腿鞘炎,纖維素性關節炎,輸卵管炎和卵黃懷腹膜炎。病禽高度消瘦,下頜骨間形成膿腫。
3.雛禽
卵黃吸收不良,肝腫質軟,黃褐色,膽囊腫大,盲腸扁桃體出血,纖維素性心包炎和腦膜充血、出血。

實驗室診斷

禽鏈球菌病
取病死禽的肝、脾、組織液、心血、卵黃囊等病料,塗片,用美藍或瑞氏染色法染色,鏡檢,可見藍、紫或革蘭氏陽性的單個、成對或短鏈排列的球菌,不形成芽胞,可做診斷。
分離培養:將病料接種於鮮血瓊脂平板上,37℃和pH7.4~7.6,培養24~48小時後,長出無色透明、圓形、光滑、隆起的露滴頭小菌落。C群獸疫鏈球菌產生β型溶血;D群鏈球菌呈α型溶血或不溶血。培養物中細菌塗片、染色、鏡檢,呈雙球菌狀或呈短鏈,菌體周圍有莢膜。血清肉湯培養基中,多數管底呈絨毛狀或呈顆粒狀沉澱物生長,上清液清亮。
生化試驗:可發酵甘露醇、山梨醇和L-阿拉伯糖(系指禽源鏈球菌)。

防制要點

加強飼養管理,餵全價飼料,注意空氣流通,保持環境衛生,做好消毒工作,孵坊的清洗、消毒要嚴格,消除應激因素,防止腳部創傷感染。
防治藥物可用氟哌酸混飼,0.5克/千克料,連用3~5天;酒石酸泰樂菌素混飲,0.5克/升,連用3~5天;氨苄青黴素混飼或混飲,5~20毫克/千克體重,每日2~4次,連用3~5天。
喹諾酮類藥新開發成功的有氟甲喹、沙拉沙星、達氟沙星、麻保沙星、二氟不少星,國外上市的奧比沙星。屬廣譜抗菌藥,吸收快,分布廣,殺菌力強,與其他抗菌藥無交叉耐藥性,臨診療效高,可治各系統或組織的感染性疾病。二氟沙星和麻保沙量,半衰期長。用於葡萄球菌、鏈球菌、支原體、大腸桿菌、沙門菌、亞利桑那沙門桿菌、多殺性巴氏桿菌、丹毒桿菌、綠膿桿菌、副嗜血桿菌等的感染。禽混飲按50毫克/升;或按5~10毫克/千克體重的劑量內服或肌注,二氟沙星和麻保沙星每日給藥1次,其他藥物每日給藥2次。製劑有甲磺酸達氟沙星可溶性粉、甲磺酸達氟沙星注射液;鹽酸沙接沙星可溶性粉、鹽酸沙攔沙星注射液;氟甲喹可溶性粉(10%)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