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禽流行性感冒)

禽流感(禽流行性感冒)

禽流感(禽流行性感冒),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禽類共患的急性傳染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禽流感(禽流行性感冒)
  • 別名:歐洲雞瘟、真性雞瘟
表現,分類,病原,治療,

表現

表現為呼吸道和嚴重全身性感染。主要發生在禽類,如雞、鴨、鵝、鴿子等。又稱歐洲雞瘟、真性雞瘟。

分類

按病原體致病性的大小,分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無致病性。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傳播快、病情重、病死率很高。由於病毒基因易發生變異,可感染人而發生呼吸系統和全身多臟器功能衰竭,稱為“人禽流感病”,病情進展快,病死率高。該病最早於1978年在義大利爆發,現已遍及世界各國。
20世紀90年代後期起,在歐亞大陸日趨頻繁爆發。不但給一些國家家禽養殖業帶來沉重打擊,而且也向人類健康提出了嚴峻挑戰。
1997年中國香港特區衛生署宣布從一個3歲男孩的氣管分泌物中發現一種病毒,證明是H5N1型禽流感病毒,這是全球首例人類感染禽流感的個案。同時在雞場檢查出H5N1禽流感病毒。越南、韓國、泰國、日本等國家已發現由H5N1病毒株引起的禽流感,有的國家已有“人禽流感病”發生。但沒有發現該病在人群中交叉感染。中國湖南、湖北、上海、廣西、新疆等地,亦發現H5N1引起的禽流感,也未感染人。傳染源主要是病禽和帶病毒禽類。通過接觸感染的禽類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的飼料、水及其他物品,經呼吸道、消化道傳播。不僅感染家禽,也可感染豬,人可通過接觸感染的禽類及豬而受染。自然狀態下,雞、火雞、鴨、鵝及多種野鳥均可感染。人工試驗可感染豬、貓、雪貂、水貂和猴等。被感染的家禽和野鳥是主要傳染源。病雞可從呼吸道、結膜和糞便中排出病毒,通過空氣與糞便污染飼料、飲水、設備和昆蟲等進行傳播,此病多發生於氣候驟變的秋末冬初及冬季。潛伏期因家禽品種、感染途徑及病毒株致病力的不同而有較大差異。
動物禽流感可分為兩種類型:
①急性禽流感。又稱歐洲雞瘟,主要發生於雞和火雞,常突然爆發,無先兆症狀就突然死亡,死亡率50%~100%。特徵性病變是消化道黏膜出血和肝、脾、腎、肺有灰黃色小壞死灶。
②以消化道症狀為主的禽流感。主要發生於火雞、鴨、鵝,雞很少發生。病禽除食慾較差、消瘦、產蛋量減少外,主要出現明顯的呼吸症狀,如咳嗽、囉音等,孵化率下降20%以上。主要病變是結膜、鼻竇、氣管和氣囊發炎,濾泡變形,嚴重的可見氣囊和鼻竇內有乾酪樣滲出物。除上述兩種類型外,還有不表現症狀的,如野鳥的隱性感染。依據上述流行特點、症狀和病變特徵可作出初步診斷。確診尚需根據病毒分離和鑑定。主要採取綜合防治措施,包括疫情診斷和報告、疫點疫區的隔離封鎖、撲殺病禽、養禽場及其周圍地區的消毒、正常禽類接種疫苗、把好出入境檢驗檢疫關等。

病原

為單鏈負股RNA病毒,直徑80~120納米。流感病毒按其血凝素(H)和神經氨酸酶(N)的抗原性不同,可分為15個H亞型(H1~H15)和9個N亞型(N1~N9)。感染人禽流感病的流感病毒主要是H5N1、H7N7和H9N2,其中以H5N1引起的臨床症狀重,對人危害大。禽流感病毒對熱、乙醚、氯仿等敏感,常用消毒劑如福馬林、過氧乙酸等能迅速破壞其傳染性,陽光下和紫外線均可滅活病毒。
人禽流感臨床表現 
潛伏期一般為10天。發病以兒童和年老體弱者多見。起病急,早期表現類似流感,有發熱,體溫多在38.5℃以上,以稽留熱和不規則熱型較多見。熱程一般為2~3天,亦可達7天。有流涕、鼻塞、頭痛、全身不適和肌肉酸痛、噁心、腹痛和腹瀉、稀水便,半數病人肺部有實變徵,有乾、濕性囉音。部分患者病情進展快,有明顯的出血徵象,表現為口腔黏膜瘀點、瘀斑,四肢及胸腹部皮膚可見大片瘀點和瘀斑,咳嗽、痰中帶血,血尿或血便,血壓明顯下降、休克,肺炎進行性加重,血氧飽和度和氧分壓下降,可出現肺出血、胸腔積液、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全血細胞減少、腎功能衰竭和多臟器功能衰竭。診斷 曾到過疫區,有與家禽及豬接觸史,出現典型臨床症狀。血清抗體有4倍升高。血清、呼吸道分泌物和咽拭子可分離出甲型流感病毒,為上述常見的禽流感血清型。用PCR法檢測上述標本,有禽流感病毒RNA,須經測序鑑定。

治療

主要是對症和支持治療。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時給予相應治療。早期可套用抗病毒治療,如金剛烷胺、金剛乙胺和神經氨酸酶抑制劑,如奧司他韋和札那米韋。預防 應對患者隔離,接觸者應戴口罩,對受染動物應立即殺滅及深埋。並對疫地及周圍環境進行嚴密消毒,對密切接觸者可口服抗病毒藥預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