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戲(弄百禽)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禽戲,義稱“弄蟲蟻”或“弄百禽”,始於唐代,通過訓練蛙、猴、鼠、鳥、龜、魚、蟻、蠅虎等蟲蟻表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禽戲
  • 起源發展:有記載的唐代以後
唐穆宗年聞,長安有一位姓韓的藝人馴養蜘蛛200有餘,置一盒中。當樂師演奏《涼州曲》時,這些蜘蛛競能縱橫成行,隨樂曲而作“胡旋舞”。
南宋高宗趙構在宮中親見一出《七室之戲》。一個大水桶內蓄養著龜、鰍、魚、鱉、蟹等7隻水族,藝人擊鑼呼其名,即有馴物上浮應招,並戴面具上下戲舞,如是周而復始,趙構為之稱奇。
元人陶宗儀曾在臨安見《烏龜疊塔》,7龜依次大小,能疊成一塔狀。為此,陶宗儀筆述於《輟耕錄》二書,稱為民間一奇。
到宋元時,馴蛙表演十分精采。據《輟耕錄》載:“蓄蝦蟆九枚,先置一小墩於席中,其最大者乃踞坐之,餘八小者左右對列,大者作一聲,眾亦作一聲,大者作數聲,眾亦作數聲。既而小者一一至大者前,點首作聲,如作禮狀而退,謂之蝦蟆作法。”可見青蛙訓練得極為成功。至清代,還有人依青蛙的大小,嗓音的高低寬窄,訓練出一個青蛙合唱樂隊,藝人按樂譜曲調以細枚輕敲青蛙的頭部作指揮,眾蛙即放開歌喉。“宮商詞曲,悉然可辯”;抑揚頓挫。分毫不差。可謂別具一格了。
明朝的微型馬戲風行一時,蜂、蝶、蟻、螻皆入特技演員行列,節目有《呼喚螻蟻》等。民間藝人獻技於市,應天府城(今南京)街頭巷尾經常能見到微型馬戲表演。
清代最膾炙人口的是《螞蟻排陣》。藝人鋪一山川圖於地,放出紅蟻、黃蟻。兩隊螞蟻按圖所示各行其道,互不相擾,蔚為壯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