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禹長春
- 外文名:우장춘
- 別名:須永長春
- 國籍:韓國,生於日本東京
- 民族:朝鮮
- 出生地:日本東京
- 出生日期:1898年4月8日
- 逝世日期:1959年8月10日
- 職業:農學家,植物學家
- 畢業院校:東京帝國大學農學系
- 信仰:民族主義
- 主要成就:提出了著名的'禹氏三角",研製無核西瓜.
- 代表作品:《通過雜交看遺傳》
人物生平,學術研究,人物貢獻,
人物生平
禹長春的父親禹范善因參與乙未事變而流亡日本,1898年4月,他與日本人酒井仲生下一子,這個孩子就是禹長春。1903年,禹范善被韓國人高永根以“為國母報仇”的名義暗殺,剛剛5歲的禹長春就失去了父親,並在孤兒院度過了三年。後來,他的母親把他從孤兒院接了回來,為了供他上學,連他父親的墓地都賣掉了。這樣,禹長春在艱苦的環境中維持學業,終於在1916年,藉助獎學金進入東京帝國大學實科學習農學。
禹范善一家
![禹范善一家 禹范善一家](/img/3/537/nBnauIWZzE2Y0EWM4YmYlRDN0gjZxADOyYzMkRjM2Y2M2ImN5ATZiZWMzY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當時,由於他的父親是朝鮮人,這個身份使他在日本的發展受到了很大限制,儘管受到了在不平等的對待,但是他依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學習中。1919年,他在大學畢業後直接進入日本農林省農業實驗場工作,並在那裡進行種子培育研究。
學術研究
禹長春後來發表的題為《通過雜交看遺傳》的研究論文,讓全世界的生物學界都為之震驚。
當時,生物學界已經提出,通過兩個不同物種的結合,能培育出新的品種,然而這樣的觀點並沒有能夠被實驗所證實。禹長春用白菜科的蔬菜進行實驗,證明了油菜是白菜與捲心菜的染色體相結合而出現的。同樣,他的實驗還證明,雪菜與蕓薹屬植物也可以用這種方法培育出來。
這樣,禹長春提出了物種雜交上的重要理論“禹氏三角”。後來,他又成功用單瓣矮牽牛花培育出複合花。1936年,他在東京帝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漸漸成為世界遺傳學的育種名家。他對達爾文的進化論進行了補充,並開創了“遺傳改良”的學科框架。這個理論被收錄進瑞典等許多國家教科書。一舉成名的禹長春博士本可以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進行很輕鬆的研究,但是,他卻選擇回到韓國。
當時,韓國正因為農業技術的落後而面臨很大的危機。為了重新振興農業,韓國政府求助於禹博士。1950年3月,回到韓國的禹長春開始進行適合韓國國情的育種研究。禹長春把家人留在日本,獨自一人回到韓國。他並沒有進入政府擔任農林部長官,而是選擇擔任韓國農業研究所所長,以便進行科學研究。他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研究出先進的育種技術,並培育出優良的種子。而且,他根據某些植物無法受粉或沒有花粉的特性,研創了“雜交第一代種子培育法”,使得韓國比其它國家更早步入了“雜交第一代種子”的時代。
另外,他還改良了土豆的栽培品種,成功解決了土豆因遭受蟲害而無法食用的問題,這也使韓國在韓戰以後的國內糧荒得到了緩解。他根據韓國國情,改良了白菜和蘿蔔的種子,使韓國實現了蔬菜種子的自給。1953年,禹長春根據日本京都大學木原均教授研發的“無籽西瓜理論”,成功培育出無籽西瓜,為韓國科學務農帶來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