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王廟(四川省北川縣禹王廟)

禹王廟(四川省北川縣禹王廟)

從四川省省會成都出發,沿成綿高速公路至永興(約80公里),再沿綿(陽)——安(縣)——北(川)公路(約60公里),就到北川縣新縣城曲山鎮,繼續沿北茂公路行22公里,就到了今北川縣(公元651年至1914年為石泉縣),禹里羌族鄉政府所在地(原縣城治城)。以這裡為中心,方圓數十平方公里內至今還保留著許許多多有關大禹的遺蹟,這就是歷史上被稱為大禹故里的地方。1990年3月,綿陽市人民政府批准大禹故里為市級風景名勝區;1992年,國家主席楊尚昆為北川題寫了“大禹故里”四個大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禹王廟
  • 地理位置:四川·北川縣
從四川省省會成都出發,沿成綿高速公路至永興(約80公里),再沿綿(陽)——安(縣)——北(川)公路(約60公里),就到北川縣新縣城曲山鎮,繼續沿北茂公路行22公里,就到了今北川縣(公元651年至1914年為石泉縣),禹里羌族鄉政府所在地(原縣城治城)。以這裡為中心,方圓數十平方公里內至今還保留著許許多多有關大禹的遺蹟,這就是歷史上被稱為大禹故里的地方。1990年3月,綿陽市人民政府批准大禹故里為市級風景名勝區;1992年,國家主席楊尚昆為北川題寫了“大禹故里”四個大字。
從禹里鄉政府(原石泉縣城)向南,過禹里大橋,沿北茂公路往曲山方向走約300米,即為1991年北川縣人民政府重建的“神禹故里”坊。穿過坊門,右邊即為石紐村之石紐山,沿崎嶇小路行一里許,山腰石林中“有二巨石紐結,每冬日霜晨有白毫出射雲霄”(《四川通志》),石上有“石紐”二字,每字高、寬各為40厘米(今浙江大禹陵“石紐”二字即以此處題刻拓片複製),相傳為漢代學者揚雄所書。 史載“禹生石紐”之“石紐”指的就是這個地方。清代學者余炳虎有《石紐停雲》詩云:煙羅繞處石崚,高出群峰數萬層,山色不隨風雨變,往來時看五雲升。
自古以來,北川人民即視石紐山為神聖之地。早在漢代,石紐一帶就是以羌族為主的少數民族管轄的地方,方圓百里之內不敢人居、放牧,被視為神聖之地。犯罪之人潛入此地,朝廷不得入內追捕,三年後可獲赦免。唐代以前,石紐山麓即建有禹廟,每年六月六日大禹誕辰,人們都要聚集在禹廟前舉行祭祀活動。雖多次遭遇兵禍災害損毀,維修或重建禹廟成為地方官吏的重要職責,祭禹活動從未間斷過。1935年,石紐山前禹廟被燒毀,廟祭移於禹穴溝口之禹王廟。
自唐以來,縣境壩底、片口、曲山、陳家壩、通口鄉鎮場鎮先後建有禹王廟或禹王宮,作為當地地方長官和民間祭祀大禹的場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