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禹會村遺址的年代應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大約在公元前2300年到公元前2000年之間。
1981年,發現禹會村有龍山時期的文化遺址。
2006年春季,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蚌埠市博物館首先對遺址進行了實地勘察和普探,並確定了遺址現存的分布範圍為50萬平方米。同時,經過試掘對遺址給予了初步的定性,即為龍山文化晚期遺存。
2007—201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進行了五次較大規模的發掘,揭露面積近萬平方米。
2007年4月—6月,發掘部位為I區祭祀台基北部東側和II區生活居住區部位,總揭露面積為500平方米。
2008年4月—6月,發掘部位, I、II、III區同時進行。總揭露面積為1800平方米。
2009年10月—2010年1月,I、II、III區同時進行。總揭露面積為2900平方米。
2010年4月—6月,I區部位主要清理祭祀台基西側的祭祀溝,同時,對II區進行了較大面積的揭露。總揭露面積為1205平方米。
2011年4—6月,發掘部位主要在II區。揭露面積1200平方米。
遺址特點
禹會村遺址東鄰天河,北依塗山。分布範圍自合體東岸至大堤下,遺址到村東、村南,東西寬約300米,南北長約2000米,面積約60萬平方米。遺址中保存有的2000多平方米的大型祭祀台基,是一處經過人工實施的具有專一性功能的大型盟會場所。經過挖槽、堆築灰土、鋪墊黃土、覆蓋白土,最後形成一個南北長108米、東西寬13—23米不等的巨大的白土覆蓋面。祭祀台基面的中軸線上附加了一系列的相關設施,與宏大的祭壇場為一體,屬於的重要組成部分,如近百平方米的燒祭面、1米見方的方土台、長達50米並一字排開的35個柱坑等。
文物遺存
禹會村遺址地表遺存有陶器、石器、骨器等。陶器以夾砂紅褐陶為主,另有少量器物為夾穀殼、蚌末陶;陶器陶胎厚重、火候低;器形有罐、碗、缽等,鼎足有側三角形扁足、“鬼臉”式空足和尖錐足等。陶器的紋飾以素麵為主,有少量劃紋、
弦紋、
繩紋和捺窩紋。另發掘出土大量鬼臉式鼎足陶器碎片、動物牙齒、碳粒物、石鏃和耕作石器工具等。
文物價值
在探索
江淮地區文明起源的進程以及後來如何匯聚、如何加速王朝國家的形成過程中,禹會村遺址的考古發掘顯示出了重要的意義。因為大禹與塗山緊密相連,塗山又與禹會諸侯存在著內在的聯繫,禹會村遺址的考古資料已經提供了重要跡象,禹會村遺址的面貌如果比較完整地揭露,對於研究中華文明起源是非常重要的材料。同時,遺址中存在的大型的人類堆築遺蹟,對考證“大禹治水”和“禹會諸侯”的歷史,進而對研究中國古代文明在江淮地區的起源和發展,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學術價值。
堯、舜、禹時期淮河流域文明相對落後,但近幾十年的考古發現推翻了這一觀點。從8000多年前的賈湖遺址、7000年前的雙墩遺址、5000年前的尉遲寺遺址到4000年前後的禹會村遺址等,可以看出在中華文明的形成時期,淮河流域曾出現過比較發達的文化。禹會村遺址作為“探源工程”第二階段在淮河流域唯一選點和重點遺址,對“探源工程”第二階段的研究將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
文物保護
2001年7月,蚌埠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9年,蚌埠市劃定了禹會村遺址保護範圍及建設控制地帶,在遺址豎立了國保標誌牌。
2012年,蚌埠市在全市範圍實施了文物保護員制度,禹會村遺址作為重點區域,設立了專門文物保護員,加強遺址的日常保護。
2013年5月,禹會村遺址被國務院核定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年底,蚌埠市對禹會村遺址附近新建的違章建築、淮河堤壩內私建碼頭、采沙場進行了集中關停和拆除。同時,編制了《禹會村遺址保護規劃》。
2015年,蚌埠市制定《全市文物保護紫線規劃》,凡涉及到禹會村遺址的籌建項目,將按照《文物法》有關規定,使其既符合工程要求,又確保文物安全。
歷史文化
禹墟文化
禹墟文化可以追溯到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禹墟的發掘確認為龍山文化晚期,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實驗室通過碳14測定王吉懷試掘時出土的木炭等標本,進而得出該標本準確年代為公元前2350至2190年的結論,使禹墟遺址的斷代有了科學依據,同時也驗證出土文物與大禹時代相吻合。據傳說,4100多年前,大禹在這裡會諸侯,娶塗山氏女為妻,三過家門而不入。根據現有的考古材料推斷,大禹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國古代國家(夏王朝)形成關鍵時期,當處於龍山文化中晚期。
禹會村不僅是
大禹會諸侯之地,也是塗山氏國所在地。大禹就是在這裡會集諸侯,因為這裡有一個強大的方國——塗山氏國。這座古城的發現不僅揭開了古塗山氏國千年地望之謎,也能順理成章地解釋了代表中原夏後氏勢力的大禹為何與塗山氏女結婚,這是一樁政治聯姻。大禹來此,須與強大的淮夷方國結盟,以達到勠力同心、共治水患的目的。大禹會諸侯可能是一場婚禮大典,肯定是一次結盟大會,萬國諸侯執玉帛來賀,確定了大禹在塗山氏國的支持下,進一步鞏固了盟主地位。到了漢代,古城南移,南面的馬頭城就成了這一帶的核心區域,禹會諸侯的古城成了禹墟。禹會村是傳承自塗山氏國,不論是《左傳》《漢書》《水經注》還是後代的志書,都明確印證了這一傳承關係。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禹會村遺址位於安徽省蚌埠市塗山南麓、淮河東岸的禹會區秦集鎮禹會村前郢南側。
交通信息:禹會村遺址附近有206國道、界阜蚌寧高速公路和
307省道貫穿全境,合徐高速公路和
101省道與該鎮擦肩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