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禹會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蚌埠市西郊的塗山南麓
- 人口:5164人
禹會村位於蚌埠市西郊的塗山南麓,村名在《漢書》中就有記載,一直延續至今。當地一直流傳著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以及禹會諸侯等傳說。...
禹會村遺址,又名禹墟,位於安徽省蚌埠市塗山南麓、淮河東岸的禹會區秦集鎮禹會村前郢南側,面積約60萬平方米,是一處較大的龍山文化時期遺址。遺存有溝槽和圜底坑...
2013年12月21日上午,《蚌埠禹會村》考古發掘報告首發式舉行,禹會村遺址發掘主持者、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吉懷現場作發掘成果報告。...
安徽蚌埠禹會村遺址位於安徽省蚌埠市西郊塗山南麓的淮河東岸,是淮河流域目前發現最大的一處龍山文化遺址,總面積為50萬平方米。遺址處在龍山文化晚期,距今4140年和...
(安徽省蚌埠市禹會區長青鄉塗山風景區下轄村)編輯 鎖定 上洪村處於我國地形、氣候、植被、降水等重要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的節點。鬼斧神工的大自然,造就了...
位於安徽省蚌埠市塗山南4公里淮河東岸,南北長約1000米,東西寬約200米,古稱“禹墟”,經碳14測定遺址距今4100年。遺址之上,早年還存在著與大禹相關的遺蹟。禹會,...
《禹會村遺址研究—禹會村遺址與淮河流域文明研討會論文集》是2014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等。...
學校概況 禹會國小1位於蚌埠市禹會區秦集鎮禹會村,創建於1934年,占地面積約3700平方米,校舍面積1364平方米。該校位於禹墟舊址旁邊,是大禹會諸侯之地,其大禹文化...
禹墟位於安徽蚌埠市禹會區渦淮交匯處塗山腳下的禹會村,相傳是“禹會諸侯”的地方。“禹會”的村名早在《漢書》中就有記載,延續至今。禹墟的稱謂在北魏時酈道元...
在塗山腳下的禹王村據說是塗山氏的家鄉,曾數次考古發掘出新時期時期的人類遺址,出土了大量文物。禹即天子位後,曾兩次會盟諸侯,所選的盟址一次是塗山,另一次則是...
馬城鎮隸屬於安徽省蚌埠市禹會區,位於淮河中游南岸,蚌埠都市區西南部重要的工業新鎮,南接淮南的重要節點。面積176平方千米(含高新區天河科技園),人口11萬餘人(...
10 禹會村遺址 安徽省蚌埠市禹會區 新石器時代 第七批 2013.3 11 石山孜遺址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區 新石器時代 第七批 2013.3 12 小山口遺址 安徽省宿州...
張公山風景區是國家AAAA景區,位於安徽省蚌埠市西南部,地屬禹會區,占地面積110.6公頃。該景區由張公山公園、張公島、張公湖、錦江大酒店、張公山賓館及張公湖...
張公山風景區是國家AAAA景區,位於安徽省蚌埠市西南部,地屬禹會區,占地面積110.6公頃。該景區由張公山公園、張公島、張公湖、錦江大酒店、張公山賓館及張公湖...
1,禹會村。成書於晉代的《太康地誌》載:塗山“西南又有禹會村,蓋禹會諸侯之地。” 而禹會村在戰國時期的《呂氏春秋》里則稱為“禹墟”。明代宋濂在《游塗...
蚌埠,簡稱蚌,別稱珠城。是安徽省地級市,安徽省第一個設市的地級市(公元1947年元旦)。下設蚌山區、禹會區、淮上區、龍子湖區四個市轄區,管轄懷遠縣、固鎮縣...
村居冬日溪轉樵風路,林藏禹會村。檐冰垂玉塔,山月涌金盆。畏客常稱疾,耽書不出門。尚嫌城市近,更擬卜雲根。 [1] 村居冬日作者簡介 編輯 ...
2004年,仲集村劃歸蚌山區管轄;鎮轄秦集、九塘、河北、東周、姜顧、花郢、西朱、禹會、大徐、高埂、前郢、馮東、馮西、宗窪、草寺、大孔、老貫徐、三尖...
1,禹會村。成書於晉代的《太康地誌》載:塗山“西南又有禹會村,蓋禹會諸侯之地。” 而禹會村在戰國時期的《呂氏春秋》里則稱為“禹墟”。明代宋濂在《游塗...
荊塗山風景區位於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境內,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因大禹治水、禹會諸侯、娶妻生子的歷史故事而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