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間傳》出自《禮記》,《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儒家經典著作之一。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間傳
- 作者:戴聖
- 創作年代:西漢
- 作品出處:禮記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
作品原文
斬衰何以服苴?苴,惡貌也,所以首其內而見諸外也。斬衰貌若苴,齊衰貌若枲,大功貌若止,小功、緦麻容貌可也,此哀之發於容體者也。
斬衰之哭,若往而不反;齊衰之哭,若往而反;大功之哭,三曲而偯;小功緦麻,哀容可也。此哀之發於聲音者也。
斬衰,唯而不對;齊衰,對而不言;大功,言而不議;小功緦麻,議而不及樂。此哀之發於言語者也。
斬衰,三日不食;齊衰,二日不食;大功,三不食;小功緦麻,再不食;士與斂焉,則壹不食。故父母之喪,既殯食粥,朝一溢米,莫一溢米;齊衰之喪,疏食水飲,不食菜果;大功之喪,不食醯醬;小功緦麻,不飲醴酒。此哀之發於飲食者也。
父母之喪,既虞卒哭,疏食水飲,不食菜果;期而小祥,食菜果;又期而大祥,有醯醬;中月而禫,禫而飲醴酒。始飲酒者先飲醴酒。始食肉者先食乾肉。
父母之喪,居倚廬,寢苫枕塊,不說絰帶;齊衰之喪,居堊室,芐翦不納;大功之喪,寢有席,小功緦麻,床可也。此哀之發於居處者也。
父母之喪,既虞卒哭,柱楣翦屏,芐翦不納;期而小祥,居堊室,寢有席;又期而大祥,居復寢;中月而禫,禫而床。
斬衰三升,齊衰四升、五升、六升,大功七升、八升、九升,小功十升、十一升、十二升,緦麻十五升去其半,有事其縷、無事其布曰緦。此哀之發於衣服者也。
斬衰三升,既虞卒哭,受以成布六升、冠七升;為母疏衰四升,受以成布七升、冠八升。去麻服葛,葛帶三重。期而小祥,練冠縓緣,要絰不除,男子除乎首,婦人除乎帶。男子何為除乎首也?婦人何為除乎帶也?男子重首,婦人重帶。除服者先重者,易服者易輕者。又期而大祥,素縞麻衣。中月而禫,禫而纖,無所不佩。
易服者何?為易輕者也。斬衰之喪,既虞卒哭,遭齊衰之喪,輕者包,重者特。既練,遭大功之喪,麻葛重。齊衰之喪,既虞卒哭,遭大功之喪,麻葛兼服之。斬衰之葛,與齊衰之麻同;齊衰之葛,與大功之麻同;大功之葛,與小功之麻同;小功之葛,與緦之麻同,麻同則兼服之。兼服之服重者,則易輕者也。
注釋譯文
斬衰喪服為什麼要使用直麻做的首續和腰帶呢?,因為宜麻顏色黛黑,非常難看,所以用它來把內心的悲哀表現在服飾上面。穿斬衰喪服的人,其臉色深黑,就像直麻一樣;穿齊衰喪服的人,其臉色淺黑,就像棠麻一樣;穿大功喪服的人,其神情呆板;穿小功、紹麻喪服的人,其神情和平賞差不多。這是悲哀表現在臉色、神情上的不同。穿斬衰喪服者的哭聲,那是一口氣地哭下去,直到上氣不接下氣;穿齊衰喪服者的哭聲,雖是一口氣地哭下去,但上氣還可以接著下氣;穿大功喪膽者的哭聲,聽起來是時高時低,尾聲從容;穿小功、紹麻喪服者的哭聲,只要做出有悲哀的表情就可以了。這是悲哀表現在哭聲上的不同。居喪之中在和他人交談時,如果是斬衰之喪,那就只發出“唯唯”的聲音而不回答別人的問話;如果是齊衰之喪,那就可以回答別人的問話,但不可主動問人;如果是大功之喪,那就可以主動問人,但不可以發表議論;如果是小功、紹麻之喪,那就可以發表議論,但還不可談笑風生。這是悲哀表現在言語方面的不同。
穿斬衰喪服的人,頭三天不吃任何東西;穿齊衰喪服的人,頭兩天不吃任何東西;穿大功喪服的人,三頓不吃任何東西;穿小功、紹麻喪服的人,兩頓不吃任何東西。士人如果去幫助小斂,則要停吃一頓。所以父母之喪,既殯以後,只喝稀粥,早上吃一溢米,晚上吃一溢米;而齊衰之喪在既殯以後,可以吃粗米飯和喝水,但不可以吃蔬菜瓜果;大功之喪在既殯以後,雖然可以吃蔬菜瓜果,但還不可以吃醋醬一類的調料;小功、紹麻之喪在既殯以後,雖然可以吃醋醬一類的調料,但還不可以喝甜酒。這是悲哀在飲食方面表現出來的不同。為父母服喪,在虞祭、卒哭之後,就可以吃粗米飯和喝水,但還不可以吃蔬菜瓜果;滿一周年時舉行小祥之祭,此後就可以吃蔬菜瓜果;滿兩周年時舉行大祥之祭,此後就可以吃醋醬一類的調料;大祥以後間隔一個月舉行譚祭,譚祭之後就可以喝甜酒。開始飲酒時,要先飲甜酒;開始吃肉時,要先吃乾肉。
居父母之喪,孝子要住在倚廬里,寢臥在草苫上,拿土塊當枕頭,睡覺時也不脫首續和腰續;居齊衰之喪,就要住在奎室里,睡在剪齊了邊卻沒有扎緣的蒲蓆上;為大功親屬服喪,睡覺的時候就可以睡在蓆子上;為小功、紹麻親屬服喪,像平常那樣睡在床上也是可以的。這是悲哀表現在居處方面的不同。居父母之喪,在虞祭、卒哭之後,就可以把搭建倚廬時所用的臥地之媚用柱子支起來,遮蓋倚廬的草苫也可以稍加修剪,睡覺所用的草苫也可以換成剪齊了邊卻還沒有扎緣的蒲蓆;滿一周年時舉行小祥之祭,此後就可以搬到奎室里去住,睡覺也可以使用蓆子;滿兩周年時舉行大祥之祭,此後就可以搬到自己的寢室去住;再隔一個月舉行樟祭,樟祭以後就可以像平常那樣睡在床上。
做斬衰喪服所用的布是三升。做齊衰喪服所用的布,有四升的,有五升的,有六升的。做大功喪服所用的布,有七升的,有八升的,有九升的。做小功喪服所用的布,有十升的,有十一升的,有十二升的。做紹麻喪服所用的布,其經線的縷數是十五升布的一半,線縷經過加工,織成布後捶洗時不再加灰,這樣的布就叫做紹布。這是悲哀表現在衣服方面的不同。斬衰所用的布是三升,但在虞祭、卒哭以後,其受服所用的布就是六升,喪冠所用的布就是七升。為母親穿的孝服所用的布是四升,但在虞祭、卒哭以後,其受服所用的布就是七升,喪冠所用的布就是八升。虞祭、卒哭之後,男子要去掉麻腰帶而換成葛腰帶,葛腰帶是用四股線擰制而成。滿一周年時舉行小祥之祭,此後就可以改戴練冠,中衣也可以換成練衣,並且領子上帶有淺紅色的鑲邊,但男子的葛腰帶還不能除掉。男子除喪是從首經開始,婦人除喪是從腰帶開始。男子為什麼要先除首續呢?婦人為什麼要先除腰帶呢?因為首續在男子的喪服中最為重要,而腰帶在婦人的喪服中最為重要。除去喪服的時候,先要除去最為重要的部位;正服重喪,.又遭輕喪,需要為輕喪改變喪服的時候,那就只能改變較輕的部位。滿兩周年時舉行大祥之祭,此後孝子就可以頭戴用白色生絹所制的冠,冠緣又用白績鑲邊,身穿麻衣。再隔一個月舉行譚祭,樟祭以後就可以戴用黑經白緯的布所制的冠,無論什麼裝飾也都可以佩帶。正服重喪,又遭輕喪,為輕喪而改變重喪之服,為什麼要改變重喪較輕的部位呢?如果正在服斬衰之喪,在虞祭、卒哭以後,又遇上齊衰之喪,這時候,因為男子的較輕部位在腰,就可以戴上齊衰的麻腰帶以包括斬衰的葛腰帶;而婦人的較輕部位在首,就可以戴上齊衰的麻首續以包括斬衰的葛首續;而男子的重要部位在首,就可以保留斬衰的首經不變;而婦人的重要部位在腰,就可以保留斬衰的腰帶不變。如果是在斬衰之喪的一周年以後又遇上大功之喪,那么,在後喪卒哭之前,無論是男子還是婦人,都戴著麻首經和麻腰帶,這叫做重麻;在後喪卒哭之後,無論是男子還是婦人,都又改為葛首經和葛腰帶,這叫做重葛。如果原來正在服齊衰之喪,在虞祭、卒哭之後又遇上大功之喪,那么,男子就要以後喪的麻腰帶換下前喪的葛腰帶,而頭上仍戴著前喪的葛首紐。這叫做麻與葛兼而有之。斬衰喪服在卒哭之後要把麻續改為葛紐,其葛紐的粗細與齊衰喪服在卒哭之前所服的麻經相同;齊衰喪服在卒哭之後要把麻紐改為葛續,其葛經的粗細與大功喪服在卒哭之前所服的麻紐相同;大功喪服在卒哭之後要把麻紐改為葛紐,其葛紐的粗細與小功喪服在卒哭之前所服的麻紐相同;小功喪服在卒哭之後要把麻續改為葛續,其葛經的粗細與練麻喪服在卒哭之前所服的麻紐相同。既然有此相同,那就可以既服前喪的葛,又服後喪的麻。兼服麻葛時要遵循的原則是,對於喪服的重要部位,仍服前喪的葛,而對於喪服的次要部位妥則改為後喪的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