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書院,自古以來就是人才培養、學術傳承乃至學派形成的重要基地。禮學書院是以禮學文獻收藏為特色的國學教育研究傳播平台,也是國內外專家駐所研討的工作站。山東亞太禮學文化研究院所設禮學書院,是迄今為止國內首家以禮學為基礎從事國學教育理論研究、國學師資培訓、國學教材研發出版、國學教育辦學實踐、國學教育平台服務的專業機構。
結院在城區,而無車馬喧。書院座落於長清區大學路魯龍山,環境優美,交通便利,清幽宜修。書院內部設有藏書館、教學館、禮學數位化傳播館(韓國禮學研究會編著古典禮學叢書250冊,亦在收藏之列),可以方便滿足各個層次的閱讀瀏覽學習需要。
禮學書院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和教育部《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有關檔案精神,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深耕厚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作用,禮學書院以弘揚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為己任。
智庫依託
禮學書院,以國內外有關專家及專業教研機構為智庫依託:諸如世界漢字學會、韓國禮學研究會、韓國漢字研究所、中國文字研究與套用中心、
山東大學當代文化發展研究中心等;有經常性駐所開展教研活動的國內外專家,諸如韓國禮學研究會會長鄭景柱教授、韓國漢字研究所所長河永三教授、德國波恩大學漢學系主任(原)
顧彬教授、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文字研究與套用中心主任
臧克和教授等,有國內外多所高校師資加盟,諸如山東大學
王益民教授、舒忠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呂浩教授,首都師範大學鄒華教授,青島大學
朱葆華教授,濟南大學張敬梅教授等等。
禮學淵源
在古代儒學教學內容“
六藝”即禮、樂、射、馭、書、數當中,禮居其首,而且貫穿各藝當中。禮學是關於社會文化秩序建設的實踐性學問,向來是以實踐理性為特色的東方文化核心內容。三禮之學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遺產,有其現代價值。禮樂文化不僅促進社會秩序化,而且有“諧萬民”的目的,即促進社會的和諧化。一個穩定和諧的人間秩序總是要一定的禮儀規範為調節的,包括一定的等級秩序、禮文儀節。“禮”的目的是使“四海之內合敬同愛矣。”(《禮記・樂記》)禮樂教化的人文精神是人與人、族與族、文與文相接相處的精神,是協和萬邦、民族共存、文化交流融合併形成統一的中華民族、中華文化的動力。孔子對禮樂的繼承、傳授,大有益於他身後兩千五百年世道人心的維繫和民族的大融合、文化的大融合。禮讓為國,安定社會,消弭爭奪戰亂,節制驕奢淫逸,是使人民得以安居樂業的前提。
基本理念
禮學書院的基本理念是:修身養性、厚德踐行。
七個學部
禮學書院是山東亞太禮學文化研究院下設的傳統文化教育教學實施部門,分為童蒙學堂、蒙正學堂、弘志書館、厚德學院、博雅軒、承蘊閣及遊學部七個學部,以“涵養性情、收納智慧、端正志趣、順應養成”為教學宗旨,分別面向不同年齡段、具有不同知識需求的學生群體,教學內容涵蓋詩詞古文、儒學經典、諸子百家、禮學實踐、傳統藝術、民間工藝等中國傳統文化範疇,以國內外有關專家及專業教研機構為智庫依託,其中包括世界漢字學會、韓國禮學研究會、韓國漢字研究所、中國文字研究與套用中心、山東大學當代文化發展研究中心等。
書院依照“三館”“一庫”“一站”樣式建設,即亞太禮學文獻館、傳統文化教學培養館、禮學研究交流館、亞太禮學文獻資料庫和亞太禮學文化網站。其中,傳統文化教學培養館的課程全部由海內外著名高校的專家教授設計編撰,以“心正方能行正”為基礎,用傳統文化滋養當代教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育華夏優秀之棟樑。
教學宗旨
涵養性情:從生命發展的規律出發,遵循“幼兒養性、童蒙養正、少年養志、成年養德”之教育規律,調順孩子的生命,涵養孩子的天性,以期孩子能夠習與智長,化與心成。
端正志趣:從傳統教育的理念出發,因循孔老夫子“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的教育理念,結合當下社會的現實,讓孩子在傳統教育的宏大與精深中體會學習的喜悅、獲得生命的提升。
收納智慧:從語言文字的解釋出發,結合歷史背景與經典的思想體系,準確、深入地理解經典的思想意蘊,感悟古聖先賢的德行、智慧與生命高度,以聖賢的境界推動人生、塑造心靈。
順應養成:從四時節令的變化出發,帶著孩子一起去體味天地間的變化,親自動手參與傳統生活,並從中找回生命的真義與文化的內涵。
藏書
韓國禮學研究會編著古典禮學叢書250冊,《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弟子規》,《
朱子治家格言》,《孝經》,《道德經》,《詩經》、《易經》、《尚書》、《
禮記》、《春秋左傳》,《國風》、 《雅》、《頌》,《漢書》, 《史記》 ,《三國志》,《孟子》,《莊子》,《墨子》,《荀子》,《韓非子》,《孫子兵法》,《左傳》,《
楚辭》,《呂氏春秋》,《漢書》等中國傳統文化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