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藝術精神,是在吸收了儒、道思想,尤其是道家思想的基礎上,把老莊藝術精神燦爛地發揮到極致。
基本介紹
- 書名:禪與中國藝術精神
- 作者:黃河濤
- ISBN:780128864
- 頁數:303
- 定價:32
- 出版社:中國言實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12-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 版次:1
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簡介
中國藝術精神建構的文化心理基礎,是儒、道、釋三種思想的不斷組合和融匯。正是這三者的不斷建構,影響和決定著中國文化心理結構以及藝術思想、審美興趣的不斷發展、變化。
禪宗藝術精神,是在吸收了儒、道思想,尤其是道家思想的基礎上,把老莊藝術精神燦爛地發揮到極致。
作者簡介
河濤教授,1949.1.21出生,漢、中共黨員、重慶市人。現任中華全國總工會所屬中國勞動關係學院科研處長、院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 、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企業文化研究會理事、中國企業文化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目錄
總序
引 言
佛教的中國化與士大夫心理
- 玄、佛融合與名士、名僧
佛徒與方術並行
般若名僧的“玉柄麈尾”
掙脫臍帶的佛學超越
竺道生的“頓悟”與達摩的“壁觀”
- 亦僧亦俗、亦俗亦僧的禪悅之風
拈花微笑與禪宗的破執
“不離世間覺”與士大夫“達、退”觀
“無所住心”與逍遙澹泊
禪宗——士大夫的佛教
- 儒、禪融合的“心性”之學
從南宗禪到孔門禪
從居士佛教到理學
“心性”之學與狂禪之風
中國藝術精神的演進
- 走向山水的玄佛藝術精神
自覺的感知方式和心理結構
遷逝感與玄言詩
從“以形寫神”到“以形媚道”
- 走向內心的禪宗藝術精神
“雪中芭蕉”與“法眼觀之”
從“意象”到“意境”
從遷逝感到瞬間頓悟
- 走向世俗的心學藝術精神
心學與世俗文藝之再起
性靈說與“閭巷有真詩”
從“穿衣吃飯”到世俗之情
禪與石窟藝術的盛衰
- 禪修與石窟造像空間
隱居與沙門
佛塔崇拜與佛像崇拜
禪修與造像
- 禪觀空間與石窟造像的興盛
從觀佛到觀像
觀釋迦牟尼佛及多寶佛
觀三世佛、十方諸佛及四方佛
觀無量壽佛與七佛像
觀彌勒像
- 禮佛空間與石窟造像的式微
從觀佛到禮佛
禮佛造像的世俗化
壁觀與觀像
- 從石窟到寺廟的空間形制演變
毗訶羅式的靜態空間
中心塔柱式的迴旋空間
禮佛行進式空間
摩崖式的開敞空間
禪對山水畫形成的影響
- 般若禪觀與晉宋之際的山水畫論
顧愷之對“神”的發展及其局限
慧遠的《萬佛影銘》與宗炳的《畫山水序》
顏延之的佛學觀與王微的《敘畫》
- 禪宗與山水畫的成熟
“心性”論與“心源”說“平常心”與“自然”為上
“真”與“圖真”說
- 水墨山水畫的禪宗意蘊
玄色、緇衣、水墨
坐禪、夢、酒
虛、無、空、淡、遠
禪宗與文人畫
- 狂禪之風與文人畫的提出
“呵佛罵祖”與僧俗墨戲
古文運動與文人審美價值觀
蘇軾的畫論及文人畫的提出
- 心性說與明、清文人畫派
董其昌及其南、北分宗論
逃禪之風與遺民畫派
狂禪遺風與《畫語錄》
- 畫禪與禪畫
公案與禪畫
文人畫與禪宗畫
文人與畫禪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