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本書稿中,尾關宗園圍繞平常心,記錄了八方面的禪修心得: 包容、自主、惜時、善行、惜緣、感恩、律己、共存。通過對這八方面的闡述,指點現代人走出內心的迷茫和困惑,提高現代人承受外界壓力和對抗外界干擾的定心力,擺脫無謂的煩惱和不安,於大千世界、百轉人生中保持一顆平常心。
基本介紹
- 書名:禪心:平常心
- 譯者:代紅光
-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6068765
- 作者:尾關宗園
-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 頁數:162頁
- 開本:32
- 品牌:人民東方出版傳媒有限公司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禪心:平常心》由東方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日】尾關宗園 大德寺大仙院住持。1932年出生於日本奈良。從奈良教育大學畢業後,曾經在京都相國寺做了長達7年的行腳僧。1956年就任奈良慈光院住持。1965年,剛33歲的他就任大德寺大仙院住持。2007年享年72歲的他,就任大德寺塔頭大仙院閒棲(隱居僧)。
圖書目錄
序言
對他人之批評不存芥蒂
聞者足戒
無可無不可之人生
無法改變之自己
順應自然
樂生
本真地活
常念以“我”為主
主體性
生殺自在
分裂之“我”
不以人生或工作為重負
不作算計
找回自己之“架勢”
一飲而盡
此時此地一決勝負
活下去
惜僅有之當下
是其所是
竹籃打水
轉形之物為口形
全力以赴
行動在先而辯理於後
羞於啟齒
君子不語
身隨心動
迷從何來
咬定不放
有緣邂逅。本無可懼
應聲作響
挑釁
彼此碰撞
朋友
全新之“我”
主場作戰
一樽之水
有緣領導他人
與生俱來之恩謝
今日幸福
切膚之痛
己之可貴
求不得之物
是否遺忘
對他人之批評不存芥蒂
聞者足戒
無可無不可之人生
無法改變之自己
順應自然
樂生
本真地活
常念以“我”為主
主體性
生殺自在
分裂之“我”
不以人生或工作為重負
不作算計
找回自己之“架勢”
一飲而盡
此時此地一決勝負
活下去
惜僅有之當下
是其所是
竹籃打水
轉形之物為口形
全力以赴
行動在先而辯理於後
羞於啟齒
君子不語
身隨心動
迷從何來
咬定不放
有緣邂逅。本無可懼
應聲作響
挑釁
彼此碰撞
朋友
全新之“我”
主場作戰
一樽之水
有緣領導他人
與生俱來之恩謝
今日幸福
切膚之痛
己之可貴
求不得之物
是否遺忘
序言
“此時此地再不努力,更待何時?人生即是一場修行,修行才是正道!”
每天枯啞著嗓子不斷這樣呼喊的我,終於積勞成疾,喉嚨已基本發不出聲音來,做了兩次手術,住院一個多月。出院後,便開始了每隔一天便去一次醫院的生活。至少有一年的時間,我沒有在造訪本寺的信眾面前放開喉嚨與他們進行碰撞、交流。
最初,我也曾為自己這不中用的身體無奈而焦灼,覺得顏面掃地,甚至不甘心到流淚。而對於那些專程來聽我說禪的人更是不知如何表達歉意才好。
如今想來,實在是令人羞愧之極。一直以來自己在-《不動心》、《生死心》等拙著中所堅持的觀點豈非空論!與其為發不出聲音、講不出話而唉聲嘆氣,不如此時此地便奮力一搏,否則自己的人生意義又何在?
於是,我便下定了決心:雖於人停止說法,但於己則要默默修行。在不得不發表意見的情況下,可以言簡意賅地說兩句,但不必再對他人嘮叨了。
我的枕邊時常放著一些記筆記用的紙箋。平日裡,若有留意之事或是有思緒停留心頭,便將其記下,權作戒己之材料。自停止對他人發表意見之後,這些筆記的數量開始膨脹起來。人這種存在,一旦失去了說話的能力,便似乎天然有著一種將能量轉移到書寫中的傾向。失聲後,我成了一個紙筆片刻不離手的人。
就這樣,終T有一天“德間書庫”的編輯們看到了我的筆記,並對我說:“這些筆記中到處可見師父您的真意,實在是佳作,請務必將其出版。”我卻因終是為已之作,而對將其公之於眾有所猶豫。即便不是為此,自己不是早就下定了不再對外發表言論的決心了嗎?
然而,德間書庫的編輯們卻始終不肯放棄。並多次勸說,這些書如能出版,多少於世人也會有所裨益,不失佛門恩澤。於是我也不再拒絕編輯們的誠意,最後將其付梓。這便是本書誕生的原因。
本書中所寫的內容,均為對己之言、刺己之言乃至於奮己之言,故而如果有緣人將本書捧於手中,當知本書初衷絕非是要寫給諸位讀者來看的。
如果有半句是為了對諸位進行說教而寫,您不妨按如下所言行事:
“如果您讀了本書,產生了諸如‘與其讀這本書,聽別人說教,還不如去做一些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之類的想法,那么您大可不必購買此書,回頭繼續去做您等著要做的工作即可。”
此外,本書的章節劃分,是我在做筆記之時不自覺地分出的八項,換言之,您可將其視作是筆者在對自己進行檢省時的要點。所在,此八項內容,也是筆者今後繼續對自己進行戒律的津要之處。故而,通過如是不懈之舉措,一步也好兩步也罷,筆者希求可以逐步接近“平常心”之狀態。所謂“平常心”,也許正是對自己進行鍛鑄歷練之後所得之物罷了。
昭和四十九年八月十日
尾關宗園
每天枯啞著嗓子不斷這樣呼喊的我,終於積勞成疾,喉嚨已基本發不出聲音來,做了兩次手術,住院一個多月。出院後,便開始了每隔一天便去一次醫院的生活。至少有一年的時間,我沒有在造訪本寺的信眾面前放開喉嚨與他們進行碰撞、交流。
最初,我也曾為自己這不中用的身體無奈而焦灼,覺得顏面掃地,甚至不甘心到流淚。而對於那些專程來聽我說禪的人更是不知如何表達歉意才好。
如今想來,實在是令人羞愧之極。一直以來自己在-《不動心》、《生死心》等拙著中所堅持的觀點豈非空論!與其為發不出聲音、講不出話而唉聲嘆氣,不如此時此地便奮力一搏,否則自己的人生意義又何在?
於是,我便下定了決心:雖於人停止說法,但於己則要默默修行。在不得不發表意見的情況下,可以言簡意賅地說兩句,但不必再對他人嘮叨了。
我的枕邊時常放著一些記筆記用的紙箋。平日裡,若有留意之事或是有思緒停留心頭,便將其記下,權作戒己之材料。自停止對他人發表意見之後,這些筆記的數量開始膨脹起來。人這種存在,一旦失去了說話的能力,便似乎天然有著一種將能量轉移到書寫中的傾向。失聲後,我成了一個紙筆片刻不離手的人。
就這樣,終T有一天“德間書庫”的編輯們看到了我的筆記,並對我說:“這些筆記中到處可見師父您的真意,實在是佳作,請務必將其出版。”我卻因終是為已之作,而對將其公之於眾有所猶豫。即便不是為此,自己不是早就下定了不再對外發表言論的決心了嗎?
然而,德間書庫的編輯們卻始終不肯放棄。並多次勸說,這些書如能出版,多少於世人也會有所裨益,不失佛門恩澤。於是我也不再拒絕編輯們的誠意,最後將其付梓。這便是本書誕生的原因。
本書中所寫的內容,均為對己之言、刺己之言乃至於奮己之言,故而如果有緣人將本書捧於手中,當知本書初衷絕非是要寫給諸位讀者來看的。
如果有半句是為了對諸位進行說教而寫,您不妨按如下所言行事:
“如果您讀了本書,產生了諸如‘與其讀這本書,聽別人說教,還不如去做一些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之類的想法,那么您大可不必購買此書,回頭繼續去做您等著要做的工作即可。”
此外,本書的章節劃分,是我在做筆記之時不自覺地分出的八項,換言之,您可將其視作是筆者在對自己進行檢省時的要點。所在,此八項內容,也是筆者今後繼續對自己進行戒律的津要之處。故而,通過如是不懈之舉措,一步也好兩步也罷,筆者希求可以逐步接近“平常心”之狀態。所謂“平常心”,也許正是對自己進行鍛鑄歷練之後所得之物罷了。
昭和四十九年八月十日
尾關宗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