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薯9號是福建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福建省農業廳種植業管理處以夏引1號為母本,計畫集團雜交選育而成的優質甘薯品種。
福薯9號單株分枝10~12條,頂葉綠色,葉片三裂片或五裂片,葉脈紫色,蔓綠帶紫,蔓粗中等,單株結薯3~4個,薯塊紡綞形,薯皮紫紅色,薯肉中等紫色。食用口感粉香、肉質細膩、甜度較好。中抗甘薯蔓割病,感薯瘟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薯9號
- 品種審定編號:閩審薯2008007
- 選育單位:福建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福建省種植業技術推廣總站
- 登記編號:GPD甘薯(2018)350045
- 親本來源:以夏引1號為母本計畫集團雜交選育而成
- 作物名稱:甘薯
- 品種類型:鮮食型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技術,
選育過程
2001年,福建省農科院作物所和福建省農業廳農技推廣總站以夏引1號(福建省農業廳農技推廣總站從美國引進的紫肉色品種)為母本計畫集團雜交獲得雜交種子。
2002年,實生苗種植以平均單株薯重0.44千克入選。
2003年,在福建省的莆田、福清和惠安等地進行複選和多點試驗。
2004年,在福建省的莆田、閩侯、羅源、惠安4點進行多點試驗。
2003~2004年,兩年試驗表明該品種食用品質優,入口粉香,肉質細膩、粘、綿,薯肉紫色,產量及適應性比已有紫肉色品種有較大的提高。
2008年,通過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閩審薯2008007”。
特徵特性
- 農藝性狀:經田間示範種植和觀察,福薯9號薯蔓匍匐型,單株分枝11~12條,蔓綠色帶紫色,蔓大小中等,成葉深復缺刻,葉柄、成葉、頂葉均是綠色,葉脈為紫色。單株結薯3~5個,薯塊呈長紡錘形,薯皮深紅色,薯肉淺紫色。
- 品質:福建省區試兩年平均曬乾率31.10%,出粉率19.80%,食味評分89.50分。食用口感粉香、肉質細膩、甜度較好。
- 抗性:福建省區試室內抗病鑑定由福建省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負責。福薯9號抗病鑑定結果:2005年中抗甘薯蔓割病,中感薯瘟病Ⅰ、Ⅱ、Ⅲ型;2006年為中抗甘薯蔓割病,中感薯瘟病(薯瘟病鑑定2005年分為3個致病型,2006年混合接菌)。
產量表現
鮮薯產量:第1生長周期畝產1401.1千克,比對照金山57減產37.6%;第2生長周期畝產1775.4千克,比對照金山57減產34.8%。薯乾產量:第1生長周期畝產447.9千克,比對照金山57減產25.1%;第2生長周期畝產567.4千克,比對照金山57減產20.6%。澱粉產量:第1生長周期畝產284.1千克,比對照金山57減產18.8%;第2生長周期畝產346.2千克,比對照金山57減產11.8%。
2012年,福薯9號在西坪村、後格村、平原村3點試種900平方米,平均每667平方米鮮薯產量3167.8千克,比對照品種(金山630,下同)增產230.1千克,增幅7.8%。
2013年續試,推廣種植10005平方米,西坪村平均每667平方米鮮薯產量3098.0千克,比對照品種增產190.2千克,增幅6.5%;後格村平均每667平方米鮮薯產量3387.0千克,比對照品種增產292.0千克,增幅9.4%;平原村平均每667平方米鮮薯產量3288.3千克,比對照品種增產260.6千克,增幅8.6%。
適種區域
福薯9號適宜在中國福建省春、夏季種植。
栽培技術
- 種植條件:適合水肥條件較好、無病的地區,地勢高燥,排灌水方便,土層深厚、疏鬆、透水、通氣性好,富含有機質的沙壤土或壤土田塊。
- 種植時間和密度:在六月下旬前插植,每畝種植3300~3500株。
- 水肥管理:結合整畦,深施基肥。基肥應以有機肥為主,增加少量速效肥,注意氮磷鉀比例適當,基肥約占全部施肥量的60%~70%。結合中耕除草,適時施用夾邊肥,夾邊肥以速效肥為主,占全部施肥量的30%~40%。該品種地上部生長較旺、莖蔓長,要注意防止徒長、貪青。加強水分管理,乾旱時應及時灌水,遇到澇害要及時排水,四周要開好排水溝,做到雨停溝底無積水。
- 收穫:生長期控制在140~160天,要適時收穫。收穫時要做到深挖,輕放,輕運,減少薯塊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