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福腮鉤土蜂
- 界:動物界
- 綱:昆蟲綱
- 目:膜翅目
基本信息,生物學特性,生活史及發育歷期,生活習性,交尾與繁殖力,地理分布,
基本信息
拉丁學名:Tiphia phyllophagae Allen et Jaynes
科:鉤土蜂科
功能類別:寄生性天敵
寄主昆蟲:大黑鰓金龜
寄主危害作物:花生、大豆
生物學特性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萊陽植保站等單位對其生物學特性進行了系統研究。
生活史及發育歷期
福腮鉤土蜂在山東省存在1年發生1代和2年發生1代的生活史二型性。經田間採集蜂繭563個飼養觀察,平均羽化率79.1%,其中1年1代的占38.9%,2年1代的占40.2%。其生活史的二型性與大黑金鰓龜2年1代的大小年規律相對應。福腮鉤土蜂以老熟幼蟲在地下土繭內越冬。老熟幼蟲於翌年或第3年7月初開始化蛹,7月中旬為化蛹盛期,7月下旬始見成蟲,盛期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末期至9月下旬。2年1代型的幼蟲休眠期可達18個月以上。成蟲產卵後,於7月下旬開始孵化,孵化盛期為8月下旬至9月上旬,末期在9月底。幼蟲共4齡,田間8月中旬始見繭,9月上旬為結繭盛期,10月上旬全部結繭越冬。該蜂各發育歷期受溫度影響。據測定,在25.3℃時卵歷期為4.1d,16.9℃時為8.3d。幼蟲期在29℃時為6.7d,25℃時幼蟲期為14.1d。
生活習性
寄生特性。福腮鉤土蜂主要寄生於大黑金鰓龜幼蟲。雌蜂潛入土中尋找寄主。先用螫針在寄主腹面注射毒液,使其暫時麻痹,然後用上顎咬住寄主體側,並彎曲腹部,以腹端部貼緊寄主體壁,用產卵器先在後胸腹面與第一腹節之間的折縫內塗抹黏液後產卵,產的卵被黏液固定。卵的前端指向寄主側緣。據觀察,成蜂產卵部位比較固定,卵主要產於大黑金鰓龜幼蟲後胸節與第一腹節之間的腹面,約占產卵的97.2%,其餘卵分別產於中、後胸之間和第一、第二腹節之間的腹面。每一寄主上,一般只產1粒卵,少數2-3粒,但只有1粒卵可發育成老熟幼蟲。雌蜂產卵對寄主幼蟲齡期無選擇性。主要取決於成蜂發生期的寄主幼蟲發育階段。早發生的雌蜂主要產卵於2齡蠐螬,稍後則寄生於3齡蠐螬。如萊陽市大黑金鰓龜2齡幼蟲發生盛期在8月上、中旬,3齡幼蟲盛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而成蜂發生盛期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正與寄主幼蟲3齡期吻合,故3齡幼蟲寄生率高,2齡幼蟲寄生率較低。成蜂壽命與性比。成蟲在繭內羽化,經5-7d體色變黑後,從繭前端一側咬一不規則的羽化孔鑽出。雌蜂壽命平均14d,最長27d,最短5d。雄蜂壽命平均8d,最長12d,最短3d。田間采繭觀察,雌雄性比,羽化成蜂72頭,雌蜂占59.7%。室內飼養觀察,雌蜂率與寄主齡期有關,寄生於3齡蠐螬羽化雌蜂率為95.8%,寄生2齡者,羽化雌蜂率18.2%。
交尾與繁殖力
成蟲出土後即行交尾。雌雄交配活動以晴朗天氣8-10時和16-18時最盛。交尾取食1-2d後,入土尋找寄主產卵。產卵期5-27d,單雌產卵量平均22粒,最多38粒,最少7粒。成蟲補充營養習性。成蟲羽化出土後,需補充營養。據觀察,其蜜源植物與弧麗鉤土蜂相同。以紅麻、甘薯的蜜腺,蓼科、傘形花科、豆科、菊科(野菊)、野胡蘿h等的花蜜和蜜腺補充營養。但不取食蚜蟲、蚧類的蜜露。根據這一習性,種植蜜源植物,則可有效地誘集成蜂,增加田間蜂量,提高寄生率。幼蟲習性。幼蟲孵化和取食習性與普通鉤土蜂相似。當卵開始孵化,卵殼由前向後縱裂,幼蟲頭部由卵前裂縫中伸出,用大顎將寄主咬一食孔固定蟲體,取食寄主汁液。蛻皮時體色微紅,由前向後從背中線縱裂,共蛻3次皮。蛻下的皮墊於腹面成褐色襯墊。每蛻皮1次,頭部即前移,重新在寄主上咬一食孔取食。待幼蟲將蠐螬體液吸空後,再取食蟲體,最後只剩頭殼和胸足。老熟幼蟲以寄主土室為依託,先口土絲結成疏橙的繭衣,然後由外向內逐層編織絲網。雌繭厚達24層,繭體大,平均19mm;雄繭較薄,共10層,繭較小,平均14mm。繭在土中分布深度因寄生早晚和寄主在土層中下降深度而定。寄生早(8月中、下旬)深度較淺,一般15-28cm;寄生晚(9月下旬)分布較深,25-35cm,幼蟲在繭內越冬。對蠐螬的控制作用該蜂在山東省的花生、大豆產區有較多分布,對控制大黑鰓金龜有重要作用。萊陽花生產區的大黑鰓金龜幼蟲的自然寄生率達30%-50%,高者達70%,有明顯的控制作用。鄒城市利用鉤土蜂控制大黑鰓金龜也取得了明顯成效。1997-1999年全市共保護利用5333hm2。據在2個示範區內調查,鉤土蜂密度由1979年的每平方米0.1頭和0.18頭,1999年上升到0.44頭和0.25頭.蠐螬密度則由5.1頭和8.2頭下降到0.1頭和0.18頭,基本控制了為害。
地理分布
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