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根據穴位電阻情況的變化來診斷疾病的一種方法。德國針灸學家R·Voll發現穴位電阻隨相應臟腑機能的生理狀況而變化,用電子儀器測定其變化,能診斷全身內外器官的疾病。在系統研究穴位與相應臟腑器官在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之間聯繫的基礎上,確定出500多個穴位可用於全身各種疾病的診斷,用該法診斷疾病可立即測知患病位置、嚴重性、相連範圍、長遠影響、潛伏症等,與西醫診斷基本符合。伏爾新創了八經,加上傳統的十四經,共二十二經。新八經是淋巴、神經、敏感、關節、皮膚、肌肉、脂肪、皮層。並將全身穴位分為胸胃、神經等13個科,並認為個體信息能以電信號形式從穴位輸出。EAV測定儀(約1V,8~10mA)測定診斷時,中心刻度為50,患者手握開關電極,術者手持探測電極放在穴位上進行探查,當指針指向“50”時表示正常,高或低於“50”時表示病變。EAV同時也是一種在穴位上進行的無針電刺激療法,用不同頻率和強度的脈衝電流有不同的補瀉治療效果。R·Voll根據自己多年的研究認為,穴位導電量的改變,可以反映相應內臟疾病各個不同階段的病理變化,因而根據測值的大小及其變動情況,可精確鑑別出急性、亞急性、慢性炎症過程和衰退初期、進行期、終末期及衰退過程中同時發生的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