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元至明萬曆元年(1573年),屬東莞縣,明萬曆元年至清朝,屬新安縣。1914年,屬寶安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屬寶安縣松崗、沙井、新橋、雍睦、鳳凰聯鄉;1951年,屬寶安縣第四區福永鄉;1958年10月,屬超美公社,1959年7月,屬沙井公社福永大隊;1961年7月、屬松區福永公社;1963年1月,屬沙井公福永大隊;197年3月、屬福永公社;1979年1月,屬圳市福永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福永公社;1983年7月,屬寶安縣福永區福永鄉;1986年10月,屬福永鎮福永行政村;1993年1月,屬深圳市寶安區福永鎮;2004年7月,屬福永街道福永社區。
人口
世居村民均為漢族,
廣府民系,使用
粵方言。以陳、莊、梁姓居多。2015年末,戶籍人口1308人,其中男性641人,女性667人;80歲以上103人,最年長者108歲(女)。祖籍該村的港澳台同胞100多人。歸僑1人。
傳統建築
該村的
廣府傳統民居建於清代,大多坐東向西,清水磚牆,石條牆裙,硬山屋頂、博古脊、碌筒灰瓦,正門檐下有彩色壁畫,木雕封檐板。
村中現存5座宗祠。莊氏宗祠,始建於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清道光五年(1825年)仲春重修,1986年再重修,磚木結構,清水磚牆,三開間二廊兩進一天井。前堂七架梁、明間正中辟門,寬1.75米,高3.1米。次間設整台,樑上有木雕花草墩和斗拱。前堂次間設廂房,門內有二門式木屏風,天井兩旁為卷棚頂廊房。後堂七架梁,後部正中設供桌。前堂架梁有木雕人物槍墩、花草耍頭。後堂梁架有木雕槍墩,圓斗狀瓜柱。前後堂屋頂為船形正脊、硬山頂、灰瓦覆蓋。整座建築保存較好。
梁氏宗祠,始建於明末,清道光七年(1827年)重修,1985年再重修,磚木石結構,兩堂一天並二廊房。前堂明間正中設門,寬1.95米。石門匾上陽刻正楷“梁氏宗祠”。內次間上方有術雕材,榨墩和斗拱結構,門內有屏風。天井兩旁有卷棚頂廊房,檐上部有看脊,看脊上有彩色灰塑。後堂正中木雕坊上一斗三升結構,有動物槍墩。堂後部正中有供台。前堂頂為博古正脊,後堂頂為船形正脊,兩堂均為硬山頂,灰瓦覆蓋。
陳氏宗祠,始建於元代,明、清時期均有重修,1989年重建。磚木結構、三進三開間二天井,前有整台,磚石木結構,清水磚牆,硬山頂,灰瓦覆蓋,琉璃瓦剪邊,中堂懸掛“怡善堂匾,後堂擺放祖先牌位。前堂明間上方陽刻楷書石門匾“陳氏宗祠”為始建時原物。陳氏宗祠為福永村陳氏宗族祭祖場所,現亦為村民休閒活動的場所。
經濟
改革開放前,福永村以傳統的農業和水產養殖業為主。主要種植水稻、花生、甘蔗等,水產養殖以蠅業為主,其次為淺水魚和蝦、蟹。1979年以後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村民以種養業、第三產業為主,種植水果蔬菜,養殖“三鳥”、生豬,開發魚塘養殖,發展創匯型農產品;第三產業方面利用中心區臨街開設各種商店鋪位,發展商業、服務業。同時,福永村引進“三來一補”企業,開始發展工業。建設工業區,引進外資企業進區辦廠,形成該村的工業支柱產業並建設固戍商業區。另外,福永村還保留有水產養殖場25公頃,年水產品產量80噸;種植水果(荔枝為主)面積415畝,年產量40噸。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集體經濟分紅、工資性收入、房屋出租等。
公共設施
該村毗鄰廣深沿江高速S3線,有寶安大道、福永大道經過。2000年實現村道巷道水泥硬底化。該村的福永中心國小有34個班,2015年底在校學生1769人,教職工105人。有鳳城花園幼稚園,在園幼兒168人,教職工35人;崛起第四幼稚園,在園幼兒239人,教職工39人。村中有文化廣場北籃球場、文化廣場西籃球場、村一隊籃球場、村二隊籃球場、福中工業園籃球場、福海A區籃球場並設定戶外健身設施。還建起了星光老人之家、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文化廣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