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道監察御史,官名。明清都察院所屬福建道主官。掌道事。明洪武十五年(1382)設,三至五人。後增至七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建道監察御史
- 性質:古代官職
- 朝代:明清
- 職責:掌道事
福建道監察御史,官名。明清都察院所屬福建道主官。掌道事。明洪武十五年(1382)設,三至五人。後增至七人。
福建道監察御史,官名。明清都察院所屬福建道主官。掌道事。明洪武十五年(1382)設,三至五人。後增至七人。沿革官名。明清都察院所屬福建道主官。掌道事。明洪武十五年(1382)設,三至五人。後增至七人。品級洪熙元年(142...
王鼐,生卒年不詳,字允調,潞安府長治人。順治丙戌科進士。初授南安府推官,擢福建道監察御史。人物生平 王鼐,生卒年不詳,字允調,山西潞安府長治縣人。順治三年(1646)登丙戌科同進士第61名(傅以漸榜)。授江西南安府推官。攝豐城、瑞金、寧都三縣篆,所至有循聲。艱歸。補袁州府推官,治行最。入為...
即今天的福建省的所有地方,即建州、泉州、福州、漳州、汀州五州。滿清官署名,都察院所屬內部機構。設掌印監察御史滿漢各一人,監察御史滿漢各一人,筆帖式二人,經承三人。其職掌是,察核福建省的刑名案件,題奏該省秋審案件以俟勾決,稽察太常寺之政事,依限註銷其文卷。
於永清,字太寰,青城縣邵家莊(今山東高青縣)人。萬曆十一年(1583)進士。於永清先任樂亭縣知縣,再任浙江東陽縣知縣,然後提升為湖廣道監察御史,再任宣大知府,再任福建道監察御史,巡按陝西真定。人物生平 曾任湖廣道監察御史、福建道監察御史。萬曆帝旨建“累荷龍章”、“五承簡命”牌坊以彰。其子於四裳...
榮竹(1843---1910),福建長汀縣人,清代政治人物,進士出身歷官內閣中書舍人,後授翰林院編修、福建監察御史、為官正義剛直、愛國憂民、對史學尤有研究。人物經歷 道光二十三出生長福建汀縣,5歲從師認字、聰慧過人、過目不忘、聽師讀一次就能默默記住、等到塾師教他,大半已能背誦,同治二年(1863年)中進士...
劉隆(1377-1449),字守庸,號伯盛,福建武平縣雙坑湖人。22歲入縣學為邑庠生。26歲中壬午科舉人。永樂二年(1404年),赴京應試,登甲申科曾棨榜進士,被任命為江西南昌府推官,不久調廣西太平府,後來晉升為河南道監察御史、欽差巡按浙江道監察御史。宣宗年間(1426~1435年),擢升為山西按察司僉事。正統元年(...
巡鹽御史巡鹽御史,明清兩代官名。明代都察院十三道監察御史中,有專管巡視鹽務的,稱巡鹽御吏,兩淮一人、兩浙一人、長蘆一人、河東一人。清沿明制,康熙三十年又增福建、兩廣各一人。其職責主要是收繳鹽稅,並監督鹽商的專賣。明代監察御史(正七品)奉命出巡鹽務時即稱為巡鹽御史,初為臨時差遣,明英宗以後逐漸...
陳省(1529年-1612年),字孔震,號幼溪,福建長樂古槐人,明朝官員。嘉靖三十八年(1559)進士,歷任大理寺丞、少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湖廣巡撫等。(概述圖片來源:)人物生平 陳省祖輩為避島匪、倭寇等的騷擾,從江田遷居古槐,其父陳大濩從古槐遷長樂縣城東隅,明正德辛巳年(...
胡瓚(1471~1529年),字伯珩,別號紫山,直隸廣平府永年縣(今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小龍馬鄉西張固村)人,明孝宗弘治六年(1493年)進士。庚申(1500年)授山東道監察御史,後補福建道監察御史。明武宗正德五年(1510年)升南京大理寺丞,甲戌(1514年)授本寺右少卿轉任左少卿,冤獄多有平反。丙子(1516年)授都...
正德十四年(1519年)任福建道監察御史。喻茂堅剛剛進入仁途的正德朝,正是明代由盛而衰的轉折時期。明武宗怠於勤政,而喜好遊獵,朝政全掌握在宦官劉瑾等人手中。在劉瑾的慫恿之下,明武宗下旨南巡。皇帝的輕率舉動引起朝臣們的激烈反對,紛紛上疏諫止,喻茂堅也毅然上疏極諫,表現了他正直敢言的性格。明代著名...
王萬祚 王萬祚,字君錫,號二固,浙江臨海人,明朝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進士,官至南京福建道監察御史。生平經歷 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進士,授當塗知縣。歷任汝陽知縣、南京福建道監察御史,人稱“鐵面王”。文學著作 《留都疏草》、《詩樹瓢鳴》。
張翀(1469—1526),字鵬舉。泰興縣城人。明弘治十八年進士。歷任江西高縣知縣、福建道監察御史、江西廣信府知府。張翀入仕後敬德修業,立德立行。正德初年,張翀任江西上高縣知縣。任內,張翀治政“嚴明”,“卓有賢聲”,“案無留牘,獄無滯囚,士民懷仰,稱為良吏”。正德七年,任福建道監察御史,“風裁...
楊勛,字雲亭,廣東嘉應州攀桂坊(今梅江區金山街道楊挑墩豸史第)人,清朝進士,曾任刑部主事、光祿寺少卿、福建江南道監察御史、工禮刑科給事中、鴻臚寺少卿、四川鄉試主考官等職。人物生平 楊勛,清朝乾隆三年(1738)戊午科中舉人,乾隆四年(1739)己未科聯捷進士。由刑部主事晉升光祿寺少卿。歷任福建江南道...
胡文學 胡文學,字卜言,安徽省歙縣人。順治進士,官福建道監察御史。【清】 巡視兩淮鹽政,革弊興利,輯《鹽政通考》,著《淮鹽本論》,後任河南道御史。
朱淛家居三十年,鄉里人都稱他為長者。他死後葬在天馬山。他著有《天馬山房集》,收入《四庫全書》,集中有部分文章,揭發當時的弊政和苛捐,道出人間疾苦,要求有司改革,為後人所推崇。史籍記載 天馬山房遺稿八卷(福建巡撫采進本)明朱淛撰。淛字必東,號損岩,莆田人。嘉靖癸未進士。授湖廣道監察御史。會...
孟邵,字鷺洲,四川中江人,清朝官員,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改刑部主事,升員外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任山東道監察御史。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以兼任福建道監察御史之差至台灣擔任巡視台灣監察御史。[1]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升禮科給事中。歷官鴻臚寺少卿、鴻臚寺卿、光祿寺...
鄭瑞玉,廣安人,州新志“字朗如,後更名體椿”,而朱彭壽《清代人物大事紀年》則說“字石臣,號朗如”,二甲第92名進士。據《大清翰林大學士吏部主事稽勛司掌印員外郎順天鄉試同考官會試同考官福建道監察御史江南副主考江西學正鄭公墓志銘》載,他是明“洪武四年辛亥(1371年)進士鄭友直”的後裔。人物生平 道...
廖瑛,號璞完,福建汀州府青坑(今福建省永定縣坎市鎮清溪村)人。乾隆二年(1737年),廖瑛與叔叔廖鴻章一起赴京參加廷試,兩人同時得中進士。廖瑛在刑部多年,主政戶科,掌京畿、山東、浙江各道監察御史。乾隆二十三年,任雲南迤東道,攝東川府。時嚴革夫馬積弊,途有險阻者,盡為修改,力除奸商屯貯,民愛...
同治二年(1863年),福建道監察御史丁壽昌奏稱,浙江應乘機減賦,並建議各州縣按應徵漕米舊額永減1/3。六月初三日,清廷發布上諭,著閩浙總督左宗棠通飭杭嘉湖三屬,各按重輕分成量減。由於軍事需要,左宗棠隨即赴閩剿匪,減賦事宜由剛剛接任的巡撫馬新貽承擔。同治四年(1865年)三月二十二日,馬新貽首先對當年三...
有一次對奕中,福建道監察御史遞上告急奏章,奏福建連日遭受颱風暴雨襲擊,水災成患,房屋倒塌,田園被淹,無數黎民百姓無家可歸,悽慘之狀,無言可喻,望皇上定奪。聞此音訊,咫亭潸然淚下。皇上急問為何?公答曰:福建百姓慘矣!家中老母也可能泡在水裡了,皇上聞言,如蒙鼓裡,急問:“為什麼?”,咫亭公方...
明末御史,善於書法詩詞,有“書林之秀”之美譽。年少時就聰明好學,被譽為“靈童”。20歲到縣儒學“補弟子員”。明萬曆43年(公元1615年)春,考取魁位舉人。天啟2年(公元1622年)考中進士。不久升為監察御史、“侍殿陛”,恭助朝廷議定國事。崇禎初期轉任福建道監察御史;後期任四川布政司參政,分守上川...
明末御史,善於書法詩詞,有“書林之秀”之美譽。年少時就聰明好學,被譽為“靈童”。20歲到縣儒學“補弟子員”。明萬曆43年(公元1615年)春,考取魁位舉人。天啟2年(公元1622年)考中進士。不久升為監察御史、“侍殿陛”,恭助朝廷議定國事。崇禎初期轉任福建道監察御史;後期任四川布政司參政,分守上川...
中門2柱,左、右門各4柱,左、右2塊刻小字“福建監察御史王以、徐州、左布政使夏從書,右布政使陳錫,按察使舒晟,僉事吳昂”,“興化知府朱袞同知李縉,通判何晉、推官朱鼐,莆田縣知縣趙葉。為嘉靖癸未科進士黃杭立”。潮州市四進士坊 乾隆《潮州府志·坊表》云:“四進士坊,在大街。為明正德丁丑科進士蕭...
慈禧問明情況後,下令將朱一新由御史降為主事。朝臣抨擊 光緒二十年,北洋海軍在甲午戰爭中吃了大敗仗,全國輿論一片譁然。人們不敢直接批評慈禧,就把矛頭指向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同時捎上了李蓮英。陝西道監察御史恩溥、福建道監察御史安維峻、吏科給事中褚成博等人紛紛上折,指責北洋海軍將領貽誤軍機,並...
郭承汾(?-1649年),字懋袞,號賢水,福建晉江縣(今晉江市)人。明朝末科進士,官至浙江道監察御史。崇禎十五年(1642年),郭承汾中式舉人。次年聯捷癸未科進士。授淮安府推官。涖任僅八個月,即以才能徵召為浙江道監察御史。人物介紹 郭承汾(?-1649年),字懋袞,號賢水,福建晉江縣(今晉江市)人...
鄭洛書(1496~1534),字啟范,號思齋,福建莆田人,明朝正德十二年(1517)進士,官至監察御史。生平經歷 正德十一年(1516),考中舉人。正德十二年(1517),考中進士,觀政廣西道,奉例歸省。正德十五年(1520),授上海知縣,有政績。嘉靖四年(1525),召拜河南道監察御史。張璁、桂萼以陳九川事誣告費宏,...
光緒二十四年正月初十日(1898年1月31日),林旭和張亨嘉主持籌辦的維新組織“閩學會”,在北京福建會館正式成立,曾宗彥積極參與,成為骨幹之一。光緒二十四年四月初六日(1898年5月25日),甫任江南道監察御史的曾宗彥,在“百日維新”即將來臨前,上奏光緒皇帝,遞上《時艱孔迫宜用洋操剋期練陸軍折》,主張精練...
金敬,明朝時期出生於金舟鄉前庫,歷任浙江道監察御史、貴州道監察御史,福建布政司左參議等官職。金敬(1388-1472),字敬伯,父壽慶,兄金宗,金舟鄉前庫人(今蒼南縣錢庫鎮金處村)。永樂二十一年(1423)金敬考中明永樂甲辰科進士,授浙江道監察御史。繼父見金敬事業有成,也同意他恢復金姓歸宗。金敬...
福建長樂人。八歲喪父,事母盡孝。好讀書,為文自成一家。康熙二十年(1681)舉人,授湖廣安仁知縣。革除祀南嶽由百姓捐金舊例。親訪苗家,開疏民智,將利用苗族淳樸民風而騙錢財者治罪,使行騙之風得以止息。後調任四川通江知縣,減茶稅,免加賦,政績斐然。擢任刑部廣東司主事,遷浙扛道監察御史。善決獄,...
鄭士超(1755—1808),字卓仁,號貫亭,廣東陽山縣通儒楊梅坑(今七拱鎮)人。祖籍福建,徙居台灣,後遷陽山。人物平生 清乾隆二十年(1755)八月,生於台灣府淡水。乾隆三十二(1767),隨祖父遷大陸廣東陽山縣。少力學,舉乾隆癸卯鄉試,乾隆六十年以二甲第三名登進士,授工部主事,後補都水司。兩充嘉慶辛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