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觀音座蓮

福建觀音座蓮

福建觀音座蓮(Angiopteris fokiensis Hieron.)觀音座蓮科觀音座蓮屬多年生蕨類植物,植株高大,高1.5米以上。根狀莖直立。葉柄粗壯,乾後褐色。葉片寬廣,寬卵形;羽片互生;小羽片平展,具短柄,頂生小羽片有柄。葉脈開展,下面明顯,一般分叉,無倒行假脈。葉為草質,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光滑。葉軸乾後淡褐色,光滑。孢子囊羣棕色,長圓形,距葉緣0.5-1毫米,彼此接近,由8-10個孢子囊組成。

福建觀音座蓮具有良好的觀賞性狀,室內適性優於橡皮樹鵝掌柴等、其習性喜涼爽、濕潤、3m-80001x左右光強的半蔭環境及酸性土壤。生長期要求有足夠的水份供應,但忌花盆積水。具有其獨特的觀賞和藥用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福建觀音座蓮
  • 拉丁學名:Angiopteris fokiensis Hieron.
  • 別稱:福建蓮座蕨、地蓮花、觀音座蓮、狹羽觀音座蓮
  • :植物界
  • :蕨類植物門
  • :蕨綱
  • 亞綱:厚囊蕨亞綱
  • :觀音座蓮目
  • :觀音座蓮科
  • :觀音座蓮屬
  • :福建觀音座蓮
  • 分布區域:熱帶、亞熱帶地區,福建、兩廣、兩湖、貴州等地,生林下溪溝邊
  • 命名者及年代:Hieron.,1919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繁殖方法,栽培技術,

形態特徵

植株高大,高1.5米以上。根狀莖塊狀,直立,下面簇生有圓柱狀的粗根。葉柄粗壯,乾後褐色,長約50厘米,粗1-2.5厘米。葉片寬廣,寬卵形,長與闊各60厘米以上;羽片5-7對,互生,長50-60厘米,寬14-18厘米,狹長圓形,基部不變狹,羽柄長約2-4厘米,奇數羽狀;小羽片35-40對,對生或互生,平展,上部的稍斜向上,具短柄,相距1.5-2.8厘米,長7-9厘米,寬1-1.7厘米,披針形,漸尖頭,基部近截形或幾圓形,頂部向上微彎,下部小羽片較短,近基部的小羽片長僅3厘米或過之,頂生小羽片分離,有柄,和下面的同形,葉緣全部具有規則的淺三角形鋸齒。
葉脈開展,下面明顯,相距不到1毫米,一般分叉,無倒行假脈。葉為草質,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光滑。葉軸乾後淡褐色,光滑,腹部具縱溝,羽軸基部粗約3.5毫米,頂部粗約1毫米,向頂端具狹翅,寬不到1毫米。孢子囊羣棕色,長圓形,長約1毫米,距葉緣0.5-1毫米,彼此接近,由8-10個孢子囊組成。

生長環境

性喜生長於陰濕的環境中,較耐寒。喜溫暖,耐半陰。要求疏鬆、肥沃和排水良好的腐殖土。

分布範圍

產於中國福建、湖北、貴州、廣東、廣西、香港。生林下溪溝邊。多生長於陰濕的環境中,較耐寒;主要分布於我國福建、廣東、廣西、貴州、湖南、湖北等省區;

主要價值

福建觀音鷹蓮植株高大,生長健壯,株形優美,為美麗、奇特的觀賞蕨類。適合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蔭棚及林下種植,也適宜種植於庭園中較陰濕處。室內盆栽亦是觀賞價值較高的觀葉植物。
塊莖可取澱粉,曾為山區一種食糧的來源。

繁殖方法

多用分株繁殖。春季結台換盆脫出植株,用利刀分割其根莖,另行栽植即可。

栽培技術

適栽於肥沃、疏鬆的酸性土壤中,可以泥炭土、腐葉土、珍珠岩或粗砂按2:1:1配製盆栽培養土,也可用腐熟堆肥、粗砂或珍珠岩按1:1配製。土壤中可加入基肥,以微酸性(pH值5.5-6.0)最為適宜。
怕直射而高熱的強光,要求蔭蔽,平時應適當遮陰。喜潮濕,要求高空氣濕度和土壤濕度,生長期每天必須澆水和葉面噴水,地面種植的須勤灑水,以保持濕度,尤其夜間要注意。若植株由於缺水而凋萎時,必須立即處理,將盆浸入清水中,地上部噴霧,使其儘早恢復。若地上部先黃化而後凋萎,多為澆水過多所致,須將植株脫盆,修剪腐根,換土重新栽植。冬季適當乾燥,控制澆水,室溫偏低要減少或停止葉面噴水。
生長適溫21-27℃,越冬溫度15℃以上,若在10℃以下則生長停頓。生長季節注意施肥,可使用化肥水溶劑作追肥,但濃度以不超過1%為度,每10~15天一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