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建省志華根藝博物館
- 地理位置: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愛民西路2號橋東5-6間
- 類別:非國有博物館
- 投用時間:2018年7月12日
- 開放時間:8:00-12:00,14:00-18:00,周一閉館一天休整,法定節假日照常開放
- 館藏精品:起航、一指禪、定乾坤等作品
- 藏品總數:321件(套)
辦館宗旨,業務範圍,藏品管理,徵集方式,陳列大綱,應急預案,疏散指南,管理制度,
辦館宗旨
展示根藝創作為主的專題博物館,它較全面反映了陳氏根藝藝術之路,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莆田根藝在全國根雕藝術的地位。館藏品獨具行業特色,具有較高的學術和文化含量。本館陳列獲獎根藝藏品,以四代傳承人代表的珍貴創作原件為主,為觀眾展現陳氏根藝藝術的發展歷程,從中領略中國根藝藝術的魅力。館內具有符合基本標準的安全技術防範設備和防止展品遭受自然損害的展出設施,還有為公眾提供館藏作品文字說明和講解服務。並積極為根藝愛好者提供交流、研究、學習的平台。積極創造條件開展專業培訓等形式的服務活動。同時,參照國有博物館開放時間,實行與公眾的工作、學習及休閒時間相協調的免費開放制度,全年開放時間不少於10個月。
業務範圍
(一)藏品收藏:徵集收藏根藝文化藝術作品,主要收藏近現代創作的根藝文化藝術作品;
(二)陳列展覽:以館藏品為主陳列展示根藝文化藝術知識;
(三)學術研究:積極開展根藝文化藝術創作交流和學術研究,不定期開展根藝文化藝術學術講座;
(四)社會教育:面向社會開放展覽,積極參與弘揚根藝文化藝術的社會教育事業。
藏品管理
博物館為踐行博物館使命和服務於觀眾,以有限收藏為原則,制定收藏政策、標準和規劃並向社會公告,健全具有自身特色的藏品體系。
所徵集藏品的主要類別如下:
(一)根藝文化藝術作品,如樹根、竹根、茶几等實用性根藝;
(二)名人書畫作品、以根藝為題材書畫作品;
(三)根藝文化附屬品;
(四)向社會徵集和接受捐贈的古舊及近現代木、竹等根藝題材擺件。
徵集方式
(一)購買;
(二)接受捐贈;
(三)依法交換;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合法方式。
陳列大綱
第一部分 根藝淵源
根雕藝術在中國的發展歷史可謂是源遠流長的。早在遠古時期,人們就已經會雕刻木像做裝飾品。1982年,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清理馬山一號楚墓時發現了我國戰國時期的根雕藝術作品《辟邪》。據國家文物部門考證,該文物製作於戰國晚期,約在公元前340年到公元前270年之間,距今2300年。其形為虎頭、龍身、兔尾的四足怪獸,極富動勢態神韻,色彩古樸典雅。南北朝時期,已出現了不少利用樹根製作的杖頭、筆筒、佛柄、抓背、菸斗等實用品和家具。
隋、唐以後,根雕不僅在民間普遍流傳,同時也得到皇室貴族的青睞,據《新唐書·李泌傳》記載:“泌嘗取松樛枝以隱背,名曰‘養和’,後得如龍形者,因以獻帝,四方爭效之。”說的是唐時鄴官李泌採用天然樹根,製作龍形抓背獻給皇帝一事。韓愈在《題木居士》中有“火透波穿不計春,根如頭面乾如身。偶然題作木居士,便有無窮求福人”的詩句。詩中的“木居士”,就是一件被視作“神佛”形象的根藝作品。
宋、元時期,根的藝術不僅在宮廷和民間流行發展,同時還出現在石窟、廟宇之中。在中國的一些石窟和廟宇內,仍然保存著根雕的佛像,這些樹根雕刻的佛像,可與泥塑、石雕的媲美。
明代有以竹根雕著稱的濮仲謙為代表的金陵派和以朱鶴為代表的嘉定派。從明代蘇州畫家仇英繪製的《金古圖》、《桃李園圖》、《賺蘭亭》等畫中,可觀賞到畫家細緻描繪的樹根太師椅、樹根拐杖等。明代謝肇淛著的《五雜俎》中記載:“吳中以枯木根作禪椅,蓋本於此。”這些證明當時根藝已經熟練運用到家具、禪椅製作上了。
清代湧現出一大批根雕名匠,使根雕創作發展到一個新階段。但未形成完整的理論學說,至清末已瀕臨絕境,後繼乏人,許多藝人改行轉業。
新中國建立後,尤其是1979年改革開放後,根藝才得以復甦。作者們創作出的新穎獨特的根藝作品,受到人們的喜愛和讚賞。1985年12月,在北京召開了“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根藝研究會”成立大會,使全國根藝愛好者有了自己的會員之家。1994年晉升為國家一級社團組織——中國根藝美術學會,並於1995年2月正式宣告成立。
第二部分 傳承譜系
“陳氏根藝”從清末的陳浩(又名十九老師)(1861-1921)開始製作根藝作品,經五代傳承人繼承和探索,製作上有三刀一烤之精要,整體流暢,形態逼真,形成了自己的根藝創作個性,逐漸形成了一脈相傳的莆田“陳氏根藝”。
照片:
第一代 陳浩,(土名十九老師)(1861-1921年),開辦小型根藝作坊,製作一些根藝作品。
第二代 陳俊,(土名阿俊)(1901-1968年),擅長製作硬質樹根,如菸嘴、拐杖等實用性根藝作品。
第三代 陳仁孫、陳金坤,(土名馬坤)在黃石雕刻廠,並留有一些精品存世。
陳仁孫
第四代 陳志強、陳志平、陳志華(中國根藝美術大師),主攻根藝製作,以及培養陳氏根藝技藝製作人才。
第五代 陳黎仙、陳歡、劉舉雲、陳黎芳、陳冰,在莆田市有根齋根藝有限公司接受師承。
陳歡
第三部分 根藝萌動
“陳氏根藝”源於清末,第一代陳浩(1861-1921年)以木匠活養家餬口之餘,蒐集一些龍眼木根等日常用材,在小作坊里琢磨製作一些人物像、花瓶等。第二代陳俊(1901-1968年)承其技藝,開始探索製作硬質樹根的筆筒等實用性作品,日顯名氣。他創作的《國寶》根藝作品於1960年被上海市美術博物館收藏。
實物:清陳浩雕櫸木起航像、龍眼木東方朔立像、龍眼木鶴立像、櫸木悟空像、櫸木花瓶、樟木將軍立像、荔枝木老者載物立像、樟木立禽像、黃楊木三一教主立像、檜木鐵拐李立像;民國陳俊雕紫檀筆筒、紫檀彌勒佛立像、茶樹榴嫦娥奔月立像、龍眼木筆筒、黃楊木勞動婦女立像、櫸木金鳳朝陽像、龍眼木小筆插、黃楊木李鐵拐坐像
第四部分 尋美覓奇
根雕注重的是根材的自然形態。陳氏根藝善於利用根的枝、須、窟窿、節疤、紋理和色澤等各種自然形態,發現根上自然生成的又有表現力的形象。在手法上追求“三分雕功七分天然”,讓自然造型和人工雕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創作出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滿堂紅”系列作品:作者歷經千辛,覓得老舊天然紅檀榴,沉思數月,悟得吉祥鳥,意寓“滿堂紅”。
實物(1)《傳承》《親密》《溶入》《對話》《傳承》《和氣》《共舞》《哺育》《求偶》《延續》
實物(2)《青龍飛天》《一指禪》
作者利用紫檀枝幹的自然分叉,巧妙地以一桿支撐,置於底座上,充滿力量感的一指禪躍然眼前。2008年7月24日,該作品在福州市迎奧運福州根木雕展覽上獲得創意特別獎。《戲獅》《彎月》《文武雙全》《登高望遠》、《神鞭》作品根據當代作家馮驥才傻二神鞭中的天津衛傻二頭上那條粗黑油亮、精足血壯、好似碼頭絞盤上的大纜繩般的大辮子。作品不是特意,而是緣份所在,在不經意的一堆根料中發現了,經過長時間的推敲,去繁留精,使整件作品簡潔大氣,神鞭的力度自然而不無力量。《一團和氣》《長頸鹿》《心肝》《鎖定目標》《舞動青春》《極速》《馬上封侯》
作者以自然的雲形榴體修整成一匹飛越而起的良馬,紋飾主要以馬、蜂和猴組成,寓意馬上封侯。
《思索》《遠眺》《示愛》《交融》《如意》《母愛》《象乎》《好傢夥》《發財》《舞者》《有餘》《追逐》《知音》《扶搖》《舞》《一夫當關》《一品當朝》《美味》《美味佳肴》《夢回敦煌》《開屏》《天女散花》《自在》《雙猴獻壽》《同心協力》《龍鳳呈祥》《向前》《碩果纍纍》《開發》《大展鴻圖》《母子》《大手筆》《相扶直上》《青龍出水》《欲飛》《天上流水》《金玉滿堂》《金蛇狂舞》
作者無意中探尋到一根金絲楠,那虬枝讓作者狂喜,稍作修飾,活靈活現的《金蛇狂舞》作品誕生了。2007年11月,該作品在北京獲得第十一屆中國根石藝術精品展金獎。《穩步前進》《高風亮節》《櫸》《觀滄海》《大勝歸來》《鳳求凰》《成功》《萬象更新》
第五部分 巧借天然
自然造根,千奇百怪。陳氏根藝匠師深入生活,觀察、體驗、積累,見根生情,捕捉藝術語言,擒得嶄新的“意趣”。並融國畫、書法、雕塑於一爐,取自然之勢,溢自然之趣,創作了飛禽走獸和生活情趣盎然、吉祥的作品。
黑檀系列作品:黑檀的魅力既在於目賞,更在於手撫。心材漆黑色或黑褐色,堅硬、滑潤,似銅鏡可鑑,加工困難,易鈍刀具,但邊材近白色。作者極簡雕琢心材,巧借邊材,避硬趨軟,構思獨特,渾然天成。
實物(1)《五福臨門》《老子》《福從天降》《年年有餘》《心中有佛》《一生富貴》《有餘連年》《飲水思源》《道德經》《長壽》《有福》《天降鴻福》《開心佛》《大財運亨通》《年年有福》《納福》《童心向佛》
實物(2):《筆筒》《連年有餘》《守望》《青春似火》《孔雀東南飛》《壽星》《多美》《滿載》《迎褔》《毛澤東》《童年》《過年》《求愛》《指導》《接財》《團圓》《表現》《追求》《一鼓作氣》《遊戲》《福袋》《三星祿》《三星壽》《發財》《請福》《從容》《坐佛》《田螺姑娘》《和睦》《夫妻》《夫妻》《坐鎮》《豬寶》《筆架》《奧運福娃:歡歡、晶晶、妮妮、迎迎、貝貝》《往事如煙》《如意人生》《筆掛》《上善若水》《以和為貴》《瓜熟》《化緣》《國寶》《彌勒》《財神》《一帆風順》《財運亨通》《爽》《步步高升》《愚公》《榮歸》《天下白》《旺》《嬉戲》《山豬》《回眸》《雄風》(狗骨子)《如意人生》
根據根料的原本特徵以及榴體很象一支人參躺在一根類似如意上。作者稍作修飾搭配,栩栩如生,意寓如意人生。《名聲遠揚》《鶴》《醒獅》《熟》《祿》《壽》《水仙》《蝴蝶蘭》《豐收》《調戲》《盯住》《一定發財》《昭君》《橫走》《別走》《緊隨》《全發》《牛氣沖天》《出浴》《黃牛》《金錢豹》《樟》《犀牛》《獻壽》《一路發》《拜月》《知足》《可愛》《開心》《戲財》《避邪》《添福》《佛手》《福手》《節節高》《任我行》《招財蟾》《小財運亨通》
第六部分 講究構圖
大自然為人們準備了千姿百態的材料,潛藏著可供利用的美,陳氏根藝善於施展形象思維,講究構圖,從作品的生命力、表現力和整體感三個方面來表現,使根藝作品產生神態和動感,賦予新的生命,達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十二生肖系列:十二生肖的起源與動物崇拜有關,最早記載與今相同的十二生肖的傳世文獻是東漢王充的《論衡》,隨著歷史的發展逐漸融合到相生相剋的民間信仰觀念,作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號,古往今來留下了大量描繪生肖形象和象徵意義的民間工藝作品。
實物(1)《十二生肖-馬、雞、猴、羊、狗、免、蛇、豬、龍、》
達摩系列:達摩,自稱佛傳禪宗第二十八祖,為中國禪宗的始祖,歷史上流傳下來不少達摩的故事,其中家喻戶曉、為人樂道的有:一葦渡江、面壁九年等,表達了後人對達摩的敬仰和懷念之情。
實物(2)《達摩》系列總共30多件
實物(3)《幸福時光》《共舞》《修禪》《飛龍在天》《同壽》《納福》《降妖》《伏魔》《論道》《佛心》《禪》《笑口常開》《禪坐》《東渡》《后羿射日》《觀世》《布福》《執禮》《定乾坤》《老子》《彌勒》《拉住》《滴水觀音》《九蓮自在》《荷花觀音》《觀自在》《靜瓶觀音》《心經觀音》《有福袋》《精衛填海》《觀音尊者》《圓滿》《菩薩》
第七部分 枯木逢春
陳氏根藝作品中許多原材料是受侵害導致腐爛、朽敗而枯竭的沒有生命力的樹根(包括樹身、樹瘤等),通過構思立意,因材施藝,依勢造型,使枯木現其精粹,展其天然風韻及靈性,從而賦予了枯根“第二次生命”。
實物:《鎖定》《禪》
沉香自古以來就是非常名貴的材料,且多朽木細乾,對雕工的技藝要求很高。《禪》古樸渾厚,深沉潤澤,雕簡卻傳神。該作品出自大師之手,彌足珍貴。《連連高升》《百財》《禪》《龍》《有餘》《龍鳳呈祥》《寧靜致遠》《午後》《靜聽》《西遊》《鵝鵝鵝》《遠眺》《富貴人生》《展翅》《一馬當先》《紫氣東來》《敦煌印象》(一、二、三)《清荷》《收穫》《阿彌陀佛》《常樂》《一家子》《無》《雄鷹展翅》《脫穎而出》《一品》《真棒》《空》《官上加官》《亮翅》《金鳳飛舞》(櫸木)陳志華
第八部分 推陳出新
“陳氏根藝”源於清末,逐漸形成遵從“充分利用自然界中的枯木斷根,化腐朽為神奇,巧借天然,突出天趣”的創作原則。既有以人物為主的作品,也有反映自然百態的生活寫照;既有弘揚傳統美德的寓意,也有倡導時代新風的傳遞。正以培訓基地為依託傳承和推廣“陳氏根藝”。
“陳氏根藝”傳承場所布置:擺放如原材料或半成品材料:崖柏、黃楊木、樟木、雞翅木、荔枝木、花梨木、檀香木、紫檀榴、黑檀等,以及使用的主要工具:鋸、枝剪、斧、鋼刷、木銼、砂紙或砂布、雕刀、鑿子等。營造傳承者現場教學,或與觀眾互動,嘗試觀察、製作根藝作品。
陳氏根藝傳承者們通過對生活深入細微的觀察,以其熱情、敏感與智慧,追求作品中的形、神、意境,特別重視神采與意境的表達,加之形式生動、造型完美、幽默誇張、樸實無華的藝術創造,作品自然天趣,工藝精湛,充滿美感與魅力,將樹根等材質原有的“感覺”和“根味”表現出來;有的作品是人工雕琢永遠無法企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他們珍惜著,只是充當一個傳遞者,僅根據根的自然形狀,去雜質、打磨、拋光等簡單處理後,儘量保持原形,傳遞了大自然的神奇與美麗。本館展覽旨在為觀眾們提供一個欣賞美、發現美、創造美的平台,讓大家更加懂得了自然的美麗,懂得根雕藝術的美麗!
消防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
為應對消防安全事故發生時,及時迅速展開滅火自救行動,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等有關法規精神,制定如下消防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
一、應急處理基本原則
火災事故應急回響按照先保人身安全,再保護財產的優先順序進行,具體基本原則如下:
1、救人重於滅火:火場上如果有人受到火勢威脅,首要任務是把被火圍困人員解救出來。
2、先控制、後消滅:對於不可能立即撲滅的火災,要首先控制火勢的繼續蔓延,具備了撲滅火災的條件時,展開攻勢,撲滅火災。
3、先重點,後一般:全面了解並認真分析整個火場的情況,分清重點。
4、人和物相比,救人是重點。
5、貴重文物和一般文物相比,保護和搶救貴重文物是重點。
二、任何人員一旦發現火情,視火情的嚴重情況進行以下操作:
1、局部輕微著火,不危及人員安全,可以馬上撲滅的立即進行撲滅。
2、局部著火,可以撲滅但可能蔓延擴大的,現場工作人員應當立即組織、引導在場人員疏散。在不危及人員安全的情況下,應組織周圍人員參與滅火,防止火勢蔓延擴大,並向領導匯報。
三、現場在位人員對火勢蔓延擴大,不可能馬上撲滅的按以下原則處理:
1、立即進行人員的緊急疏散,指定安全疏散地點,由安全員清點人數,發現有缺少人員的情況時,現場最高領導立即向上級領導匯報。
2、撥打消防報警電話“119”,通報火場信息:單位名稱、地址、著火地點、著火物資及或是大小,聯繫電話,回答“119”詢問並派人到路口接應消防車。
3、發現有人員受傷,立即送往醫院或撥打救護電話“120”與醫院聯繫。
應急預案
一、健全完善的值班制度。
為保障展覽的正常展出,建立、健全24小時值班制度,要求值班人員嚴格執行各項安全保衛工作的規章制度,實行治安責任制,做到人人定崗,責任到人,確保展品的絕對安全。
二、加強人員培訓。
加強保衛人員的教育、培訓工作,對保衛人員的政治素質修養以及專業知識進行全面地教育、培訓,從而增強保衛人員的安全防範意識和能力,促進單位安全防範觀念的形成。
三、人防與技防相結合。
在處理突發性事件時必須堅持人防與技防相結合。人防方面注意積極進行宣傳教育,建立、健全各項安全保衛的規章制度,積極開展安全檢查。技防方面要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建立多種類、多層次的防範體系,增強了保衛對象的安全係數。
四、保持通訊聯絡暢通。
充分利用現代化的通訊工具,運用多種通訊方式,保持與領導的聯繫,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協調關係,緊切監控室與現場情況的溝通,同時,保持與消防部門、公安部門的聯絡,通力合作,共同處理突發事件。
五、加大現場處置力度,建立以值班人員和保全隊員為骨幹力量的快速反應應急預備隊。
疏散指南
1、進入博物館,請認真閱讀我館《消防逃生路線圖》,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做到心中有數,遇到緊急情況方便儘快逃離現場;
2、遇到停電、火災、地震等緊急情況,首先要保持冷靜,快速判明危險地點和安全地點,根據工作人員引導和疏散,決定逃生辦法;
3、如遇停電,切忌慌亂,辨明應急疏散標誌,向逃生出口撤離;
4、如遇火災,要第一時間撤離現場,撤離時注意逃生指向,切忌盲目跟風,互相擁擠,防止踩踏事件等二次危險;
5、火災逃生時,為防止煙霧中毒,可打濕衣物蒙住口鼻,匍匐或彎腰撤離。
6、逃生時不要乘坐電梯,儘量往樓層下面跑。若通道被煙火封阻,則應背向煙火方向撤離,逃往天台、陽台等處,切忌慌亂中盲目跳樓;
7、如遇地震,選擇室內結實、能掩護身體、易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採取蹲、坐姿,儘量蜷曲身體,保護頭頸、眼睛,掩住口鼻;
8、注意避開弔燈、畫框、展櫃玻璃等懸掛、易碎物;
9、地震過去後,聽從工作人員指揮,選擇步行樓梯,有組織的儘快撤離。
管理制度
一、開放方式
1、本館展廳對所有觀眾實行全面免費開放。
2、為確保展廳安全和參觀質量,當參觀人數過多時,本館將組織觀眾分批次入館參觀,請觀眾服從本館工作人員的引導。
二、開放時間
展廳開放時間為每周二至周日,參觀時間為冬季上午9:00-12:00,下午2:00-5:00,夏季上午9:00-12:00,下午2:30-5:30。每周一閉館整修。
三、參觀要求
1、參觀人員應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服從現場有關人員管理,不得干擾和影響展廳工作秩序。緊急情況請服從工作人員指揮。
2、保管好自己隨身攜帶的貴重物品。
3、嚴禁攜帶易燃易爆、管制刀具等危險品進入館內。
4、保持館內外的清潔衛生,不準隨意吐痰、亂扔果皮紙屑、塑膠袋等雜物。館內禁止吸菸,禁止帶食品及飲品入館。
5、愛護展品及館內各種設施,小心玻璃、注意安全。請勿爬靠或擠壓玻璃展櫃,以防玻璃破裂,造成展品損壞和傷及身體。如造成損毀照價賠償,貴重展品加倍賠償。
6、參觀時保持室內安靜,不得大聲喧譁、打鬧。未成年人在參觀過程中,其行為及安全由其監護人負責,嚴禁觸摸電源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