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土木工程新技術與信息化重點實驗室

福建省土木工程新技術與信息化重點實驗室依託福建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院,在2012年獲得福建省科技廳立項,2015年驗收合格正式授權,2017年周期性驗收取得“良好”的成績。重點實驗室主要面向福建省建築行業,緊密圍繞建築產業的“工業化”和“信息化”,開展新型裝配式建築技術、建築信息化與人工智慧套用技術、建築結構防震減災等基礎性和前瞻性的學術研究。
福建省土木工程新技術與信息化重點實驗室創始人為張建勛教授和蔡雪峰教授,現任主任為吳琛教授,學術委員會由9位國內建築行業著名學者和資深專家組成,學術委員會主任由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滕軍教授擔任,常務副主任為祁皚教授。實驗室現在有固定人員28人,其中高級職稱20名。
福建省土木工程新技術與信息化重點實驗室下設四個研究室,分別是由鄭永乾教授任組長的結構工程災變機理與控制技術、雷虎軍副教授任組長的橋樑結構防災減災技術、張建勛教授任組長的岩土與地下工程防災減災新技術、蔡雪峰教授任組長的施工信息化技術。重點實驗室擁有MTS試驗機、疲勞試驗機、以及含萬能試驗機在內的小型、中型、部分大型試驗機,同時擁有含ABAQUS在內的大型計算機組。承擔了包括十三五科技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科技重大專項等在內的多項國家級、省部級重大科研項目,並積極與建築企業的科技合作,充分利用重點實驗室的人才、技術優勢,與大中型建築設計、施工及檢測相關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係的技術性戰略聯盟,完成一大批的科技攻關項目。研究經費2千多萬元,科研能力與套用成果處於省內先進水平,社會經濟效益巨大,總體運行狀況良好。
二、福建省土木工程新技術與信息化重點實驗室主要研究方向及內容
針對福建省建築行業發展需求,緊密圍繞建築產業的“工業化”和“信息化”,重點實驗室主要開展如下關鍵技術研究及套用。
1.結構工程災變機理與控制技術
組長:鄭永乾教授
主要成員:吳琛 顏桂雲 莊金平 林國良 麻勝蘭
重點開展結構工程災變機理與控制技術理論與套用研究,推進智慧建造發展。主要內容包括建築結構抗震分析、建築結構智慧型信息處理與診斷、建築結構加固、建築結構振動控制、建築結構防火防災研究。
2. 橋樑結構防災減災技術
組長:雷虎軍副教授
主要成員:歐陽恆 羅才松 劉如月 尤志嘉
重點開展橋樑結構防災減災技術理論與套用研究,該方向主要開展鋼管混凝土拱橋的極限承載力與穩定性研究、鋼管混凝土組合高墩橋樑的抗震性能研究、裝配式橋樑的抗震性能與設計方法研究以及新型高速鐵路橋樑的地震災變機理研究。
3.岩土與地下工程防災減災新技術
組長:張建勛教授
主要成員:鄭居煥 洪芳 喬紅 辛東嶸
重點開展岩土與地下工程防災減災新技術理論與套用研究,該方向主要內容包括開展複雜地質環境條件長大隧道安全施工技術、濱海富水地層捷運隧道人工凍結法關鍵技術、軟土富水地層深大基坑等地下工程設計方法與施工新技術;地下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理論及災害預測預報新技術、地下水致災機理與控制方法。
4.施工信息化技術
組長:蔡雪峰教授
主要成員:周繼忠 鄭蓮瓊 陳捷 張士元
重點開展施工信息化理論與套用研究,該方向主要包括開展建築工業化技術、綠色施工與智慧建造、高大跨複雜結構施工新技術等理論與套用研究。
四、部分進行中的項目
1.基於非對稱配筋節點的型鋼混凝土轉換層結構關鍵技術及其產業化
項目負責人:吳琛
合作單位:福建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主要研究目標與內容:研發非對稱配筋型鋼混凝土轉換層節點,研究新型節點及整體結構抗震性能,明確設計與施工要點;建立基於應力波與HHT相結合的施工監控和損傷評估策略。以解決現行節點構造複雜、施工難監測,且因施工困難影響性能發揮等不足。
2.波流-地震聯合作用下高速鐵路深水橋樑動力回響及行車安全控制研究
項目負責人:雷虎軍
主要研究目標和內容:基於耦合大系統原理,建立可考慮波流-地震動力學邊界的列車-軌道-深水橋樑耦合振動分析模型,揭示波流-地震聯合作用下高速鐵路列車-軌道-深水橋樑系統的動力回響特徵,提出高速鐵路深水橋樑橋上列車的行車安全界限計算方法。
3.裝配式鋼管混凝土異形柱組合結構體系火災全過程失效機理與失效控制
項目負責人:鄭永乾
主要研究目標和內容:針對降溫段材料性能指標、粘結滑移、蠕變模型、火災全過程多尺度模型、截面損傷面積、偏壓作用機理、連線能力、失效模式、評估指標及設計方法等展開系統深入的研究,提供火災全過程損傷演化的計算方法,揭示失效機理,提出耐火極限和災後性能評估方法等。
4.裝配式鋼管約束耗能連線節點及其框架結構抗震機理與失效控制
項目負責人:莊金平
主要研究目標和內容:研發預製裝配式框架樑柱節點的乾式連線做法,該連線做法核心區採用預製鋼管約束混凝土,梁端採用鋼纖維混凝土,達到強剪弱彎、強節點弱構件的抗震要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