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博物院坐落於福州市西湖公園,始建於1933年,原名福建省立科學館。1953年成立福建省博物館,2002年10月新館建成,同時更名為福建博物院。博物院占地面積6公頃,建築面積3.6萬平方米。整個建築共投資2.7億元,包括地下一層、地上三層。新館展覽面積1.5萬平方米,共有15個展廳,包括7個基本陳列展廳和6個臨時展廳。此外新館還設有貴賓廳、會議室、具備六聲道同聲傳譯且可放映投射電視可容納345人的多功能學術報告廳和影象廳。
福建博物院為國家一級博物館,擁有館藏文物和自然標本近17萬餘件,其中珍貴文物3萬餘件。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
建築布局
陳列展覽
基本陳列
臨時展覽
交流展覽
典藏精品
南宋銀鎏金霞帔墜 長7.2、寬5.5厘米,重38.5克,雞心形銀薰,作蓋盒狀,邊有母子套可上下開啟。盒面中央以同樣心型開關將紋飾分為內外兩區,並均以銀線編焊纏枝蓮花和六瓣花卉圖案;心型尖端有一孔穿線,線跡尚存,出土時置於死者胸口。此雞心形飾件,出土於福州南宋黃昇墓,用來裝飾於霞帔上,故稱為霞帔墜。這種心型墜飾,多鏤空,裡面應可放置香料。 | |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福建省蘇維埃執行委員會“銀印” 銀質,直徑9.8cm,圓形,空心底面中心一地球,球內飾鐮刀、鐵錘,球上方一五星,兩邊飾麥穗,外圈飾以凸圈,圈上刻隸書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左右綴飾五星,下刻“福建省蘇維埃執行委員會”,為福建省蘇維埃政府機關唯一的銀質印章。 | |
明德化窯文昌坐像 高44、底徑長21.5、底徑寬17.1厘米。坐像背有陰文“何朝宗印”篆書款,文昌帶襥頭,目形臉,丹鳳眼,上下唇及下額留短須,眉目清秀,神情莊重。內著右袵交領衫,外穿寬袖袍,腰束帶,右手執如意,左手扶膝藏於袖內,正面端坐。胎質潔白細膩,釉色乳白,純淨瑩潤。 | |
波斯孔雀綠釉陶瓶 高74.5、口徑15、腹徑42、底徑17厘米。福州五代閩國劉華墓出土,斂口,豐肩,長腹漸收,平底而沿外突。頸肩間附四個環耳。肩腹部堆塑四道粗繩狀紋。陶胎質較疏鬆,呈橙紅色。通體施藍綠釉,釉色晶瑩。該器為波斯類型陶瓶,由海上絲綢之路傳入。 | |
劉華墓出土陶俑群 1965年2月,出土於福州新店戰坂五代閩國第三主王延鈞之妻劉華墓中的隨葬陶俑。劉華(公元896-930年),字德秀,系南漢平王劉阭的次女,封燕國明惠夫人。此墓共清理出土陶俑43件,分大、中、小三型。品種有女俑、男俑、鬼神俑,人首獸身俑等。俑的造型與裝飾既有中原唐俑的遺風,又有福建雕塑的地方特色。 | |
褐黃色羅鑲花邊廣袖袍 身長121、兩袖通長182、袖口寬68、腰寬55、下擺61厘米,福州市新店南宋黃升墓出土,合領對襟,開叉,加縫衣領,身長過膝,襟上無鈕襟或系帶,羅制,領、襟、袖緣及下擺緣都縫花邊一道,紋飾有彩繪鸞鳳及印金薔薇花等。 | |
明雕木胎漆金文官立像 高66cm,木雕文官立像,頭戴巾帽,身著寬袖官袍,系腰帶,兩手各持一書卷,露雙足,立於方座上。臉部瘦削,長須,神態肅穆靜懿,呈老者狀。袍服刻有邊飾,前後正中刻補子,衣褶線條流暢,色黑,有金漆痕跡。 | |
清刻鷺鷥蓮花鈕坑頭凍橢形章 高6.8,橢圓形章,暗紅色,質晶瑩潤純,色淡雅,雕刻鷺鷥,蓮花等,形象生動。石質瑩潤,色呈涼草凍,內有環圈。鈕刻鯉魚戲水,紋樣清晰生動。印文篆刻“石山農”三字。 | |
清末鹿傳霖致樊增祥信札 縱24.8厘米,橫15.5厘米,共六頁。信函使用彩箋紙,圖案精緻。信札,行書,保存完好。鹿傳霖致樊增祥信札涉及時任陝西布政使樊増祥被免職的原因,並反映出清末在實行憲政、推行官制改革的關鍵時期,最高統治集團內部的激烈鬥爭,對研究清末重臣鹿傳霖、樊増祥以及清政府的官制改革均有一定的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