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師範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

福建師範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是由原化學系、高分子研究所、實驗中心於2002年11月整合而成的。學院現設化學系、材料系、環境科學系、高分子研究所、環境科學研究所和實驗中心。化學系前身為1907年的福建優級師範學堂理化選科,經解放初期院系調整,由華南女子學院化學系、福建協和大學化學系、福建省立師範專科學校化學系、福建研究院工業研究所等相繼合併成福州大學化學系,1953年更名為福建師範學院化學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建師範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
  • 校訓:知明行篤,立誠致廣
  • 創辦時間:2002年
  • 所屬地區:福建省福州市
  • 類別:公立大學
地圖信息,
高分子研究所是由前身中國科學院華東分院天然高分子研究室發展起來的。實驗中心是由世界銀行貸款投資建設的。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在原有的環境科學專業與環境科學研究所基礎上於2008年3月成立。
學院組建以來,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培養人才為中心,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提高綜合辦學實力為根本出發點,正確處理改革、穩定、發展的三者關係,堅持“在穩定中謀發展,在發展中講團結”的總體思路,教職工團結拼搏、銳意進取,迎難而上,圓滿完成校黨委組建學院時的意圖和目標,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績,為化學與材料學院實現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基礎。化學與材料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已具有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博士學位點,環境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兩個一級學科碩士點,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物理化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套用化學、環境科學、環境工程、材料學、材料物理、材料加工等10個碩士學位點,同時具備招收化學專業教育碩士研究生的資格;化學、套用化學、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等5個本科專業。學院現有研究生近300人,全日制本科生1000餘人。擁有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省級重點學科,物理化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兩個校級重點學科,福建省功能材料研究與新技術開發公共實驗平台,福建省高分子材料重點實驗室,福建省高等學校化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福建省改性塑膠技術開發基地,福建省環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全院現有教職員工149人,其中專任教師110人。教授、研究員28人,副教授、副研究員49人,雙聘院士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省優秀專家3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先後有18人,閩江學者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6人,有31人獲校教學科研重要崗位,有15人在全國學會、省級學會任職。學院教師中已獲博士學位46人,在讀博士8人,已獲碩士學位46人(不包括已獲博士學位者)。我院還擁有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工程技術與實驗技術隊伍,其中教授級高工4名,高級工程師和高級實驗師18名。此外還有15位院士和24位專家、教授擔任我院的兼職教授。
學院堅持“以人為本,發展優先,質量立校,特色創優”的辦學理念,堅持以“鞏固、深化、提高、發展”的總方針和“以人為本”的思想,確立“辦學以教師為本,教學以學生為本,質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創新是高等教育的靈魂”的辦學指導思想,進一步理順發展思路、凝聚發展力量,發揮學院擁有多學科的優勢,突出科研特色,加強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與輻射,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水平,在對老專業的改造和拓展基礎上,創辦了環境科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套用化學等與我省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套用型專業,積極為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提供技術服務和培養專業基礎紮實、實踐能力強,富有創新精神的實用型人才。學院擁有一支教學經驗豐富、治學嚴謹、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學院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不斷推動教學改革,深入教學研究,共承擔教學研究項目45項,發表教學研究論文69篇;獲各類教學成果獎14項,其中省級以上3項;主編或參編教材23部,其中全國性通用教材10部;先後組織省內外教學研討會7次;建設省優秀課程1門,省精品課程1門,省精品課程立項4門,校優秀課程6門;學院本科學生的英語四、六級通過率、計算機過級率及考研升學率多年名列全校前茅。1972年以來,已培養各類畢業生8600餘人,其中研究生180人,他們在各自的工作領域中發揮出重要作用。
經過50多年的發展,特別是近七年來的整合和發展,學院已形成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三個學科相互交叉相互滲透優勢,已在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等學科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成為福建省在高分子材料等方面一支重要的研發力量。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專業從20世紀50年代創辦伊始就參與國家的科技規劃,以天然高分子為主攻方向,填補了當時我國在該研究領域的空白,40多年來,堅持不懈地為發展以中國生漆為主的天然高分子化學與加工利用的學術研究而努力,在我國東南沿海樹立了鮮明的地區科學研究特色,天然高分子生漆研究成果獲得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其代表性成果“漆酚鈦螯合高聚物防腐蝕塗料”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和省科技進步二等獎。該方向承擔的國家863計畫項目“青藏鐵路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己順利完成,通過國家科技部的驗收。金屬有機高分子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新型鋁體系偶聯劑”為國內外首創,在全國廣泛套用,取得顯著經濟和社會效益,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九.五”以來,全院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三百多項,其中國家級項目9項,省部級項目153項,通過鑑定項目57項,獲得發明專利26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50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收錄的共有200多篇。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省科技進步獎12項。在積極開展基礎科學研究的同時,學院還密切聯繫生產實踐,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走產學研聯合開發的道路,積極進行套用基礎和開發項目的研究;許多研究成果成功地實現對接與轉化,“青藏鐵路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己投入批量生產並在青藏鐵路上使用,新型鋁酸脂偶聯劑、可環境消納塑膠材料等成果先後投產、套用;一項標準被政府採用並在許多地區強制實施和推廣套用,中性松香造紙施膠劑的研究處於國內領先水平,為國家創造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003年以來,為適應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需要和學校發展的特色,福建省政府和學校先後對我院投入了二千多萬元資金購置了功能材料的測試、表征和加工等先進儀器、設備、建成了“福建功能材料研究與機關報技術開發公共實驗平台”和“高分子材料重點實驗室”,實驗平台根據高分子學科發展的趨勢,突出材料科學領域研究的特點,面向實際進行科技開發,建成了功能材料製備實驗室、功能材料性能表徵實驗室、功能材料加工公共實驗室,形成了完整的研究與技術開發體系,已經形成了天然高分子材料、金屬有機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以及材料加工等四個研究方向,涉及13個科研項目組,研究方向明確,並有一支高素質、年齡結構合理的專業人才隊伍。平台的建成為我院科研水平的提升和高層次人才的培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為了提高自身的學術水平和擴大學院的對外影響,學院十分重視開展對外學術交流活動。不僅積極派人參加相關的學術會議,而且還主動爭取舉辦各種學術會議。近年來,主辦了兩次國際學術會議和2001年海峽兩岸高分子學術會議以及中科院化學部十屆二次常委會議、全國化學課程與教學論學科建設協作會、2003年全國新世紀塑膠與環保研討會暨塑膠改性與加工技術交流會等高級別會議,還主辦多次全國性和全省性的學術會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國內外(包括台灣、香港)的幾十位專家、學者對學院的研究成果極為關注。近幾年,邀請來校訪問、講學、交流的國內外專家、學者達上百人次,聘請了34位國內外著名教授、研究員擔任學院的兼職教授,其中有15位中科院院士。同時,學院還與國內外的許多著名高校、研究所及企業保持著良好的關係,不斷有學者進行互訪、講學,有力地促進了學院的發展。
學院已制訂了 “十一.五”發展規劃,堅持以科學的發展觀統領學院的各項工作,切實抓住和用好發展機遇,按照立足科學發展、著力自主創新、完善管理機制、促進學院全面和諧發展的總要求,紮實推進教育改革與發展,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充分發揮學科優勢,凸顯科研特色,加強學科帶頭人的培養和引進,加大創新團隊和優秀青年人才的培養力度,凝聚力量,最佳化、整合研究方向,提高自主創新、集群攻關的能力,力爭在承接研究課題、成果申報、技術對接與轉讓等方面都有重大突破;完善管理機制,規範各項規章制度,建立高水平、有特色、注重創新、團結和諧的學院。

地圖信息

地址:上三路8號福建師範大學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