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同康村

同康村位於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才溪鄉,才溪地處上杭西北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同康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面積:116平方公里
  • 人口:25430人
詳情,同康村舊址,革命老區,萬畝臍橙之鄉,建築之鄉,同康村新址,

詳情

1993年2月撤鄉建鎮,全有14個行政村(2005年行政區劃僅有微小變動,即原屬才溪鎮的同康村,因紫金礦業開發,整體搬遷至臨城鎮西北部,村名未改,仍為同康村,僅轄區改動。),163個村民小組,5850戶、25430人。全鎮土地面積116平方公里。

同康村舊址

革命老區

才溪是著名的革命老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才溪是中央蘇區模範鄉、模範區,榮獲"福建全省的光榮模範"稱號。毛澤東同志曾三次親臨才溪進行社會調查,並於1933年11月寫下了著名的《才溪鄉調查》。在當時僅有1.6萬人的小山鄉,有3762人參加紅軍,占當時全鄉總人口的20%和青壯年男子(16-55周歲)的80%。其中1192人犧牲在疆場,才溪也因此被譽為"烈士之鄉"。在1955年授銜時,由於才溪有9個軍級幹部、18個師級幹部,於是又有了以"九軍十八師"為主的"將軍之鄉"的美譽。現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才溪鄉調查紀念館。

萬畝臍橙之鄉

才溪是"萬畝臍橙之鄉",全鎮發展了溪北大坪果場、溪東天子地等9個有一定規模的美國紐賀爾臍橙基地,臍橙種植總面積上萬畝,其中3500畝已掛果試產,產量達10萬公斤,產品遠銷澳門、廣東等地,去年實現產值50萬元。

建築之鄉

才溪是"建築之鄉",全鎮有建築企業20家,其中才建公司為國家二級建築企業,深圳"錦銹中華"、"世界之窗"浩大的給排水工程、廣東最高的東莞彩印廠水塔等均為才溪人承建。全鎮有5800多人從事建築業,占青壯年男子的60%以上。建築產業的發展為才溪人民鋪設了致富道路,全鎮私人資產達1000萬元以上的有20戶、100萬元以上的180戶、50萬元以上的1000多戶。
自2005年以來,才溪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
(1)集鎮建設管理不斷加強。成立了村鎮建設管理和集鎮中隊,集鎮規模從原來的0.25平方公里擴大現在的4平方公里,金融、商業網點不斷增加,此外,綠地建設、衛生環境、文化娛樂、供水設施等進一步完善;
(2)交通條件不斷改善。205國道貫穿全鎮,全鎮15個行政村實現了村村通公路,其中13個村主道鋪設了水泥路面;
(3)郵電通訊事業快速發展。開通了無線尋呼、行動電話全球通,安裝程控電話3000多門;
(4)電力建設不斷加強。全鎮4個電源點,裝機容量達1500千瓦,建成3.5萬伏變電站一座,實現了村村戶戶通電;
(5)日供水達5000噸的集鎮自來水廠已建成通水;
(6)工貿小區建設已實現"三通一平",總面積達30萬平方米。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2005年以來,才溪鎮黨委、政府圍繞才溪的經濟現狀和區域特色,全面實施"重創新、興科技、抓特色、強優勢、促突破"的發展戰略,團結和帶領全鎮人民,繼續發揚"鬧革命走在前頭,搞生產力爭上遊"的敢闖敢拼精神,並把它與暗藏的創業精神有機結合起來,在改革和建設中不斷開創新的業績,贏得新的榮譽。2002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939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590元。

同康村新址

潰壩
讓山村百姓失去土地
自1990年起,紫金礦業傳奇人物陳景河開發紫金山伊始,山坡上同康村的命運便和紫金礦業系在了一起。一直到2000年以前,同康村仍能棲居在紫金山的半坡上,沿著一條小溪蜿蜒而住,村民靠山吃山:種田、伐木、采菇,建些造紙小作坊。2000年的潰壩事件徹底打斷了同康村的山村歷史,讓村民們第一次真切領略到了資本無堅不摧的力量。
同康村的上游建有一座紫金礦業的攔沙壩,如同懸在村民頭頂的定時炸彈。2000年8月底,一場百年不遇的暴雨導致了潰壩。
災難導致超過一半的農戶房屋受損,泥沙覆蓋了2/3的良田,村路全毀。當時的紫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報告總結稱,礦區“環保設施在設計、管理上存在漏洞”。
自祖上從河南搬遷至紫金山以來,同康村不得已開始了第二次遷移,移居到了上杭縣城邊上,他們也徹底成了失去土地的人。
如今的同康村新址: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金崗山同康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