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淮安

宋代,福州範圍內設定閩縣、侯官和懷安三個縣邑。懷安縣城在今懷安鄉,居有13300戶,熱鬧一時。昔時,洪山橋未建,懷安已砌一座橫跨閩江的大橋,至今江邊還有一個“大橋頭”地名,足知當年交通發達、渡口商市繁榮的景象。從宋到元,作為福州城的要道,俗稱“閩江北港”。朱熹的《晚發懷安》有詠:“掛帆望煙渚,整衣棹別津。風水雲已便,我行安得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福州淮安
  • 別名:閩江北港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福州
座落,簡介,歷史,地圖信息,

座落

從洪山橋沿江北行4公里左右,便到建新鎮懷安鄉。

簡介

懷安和淮安諧音,兩名一地,這是眾所周知的。
明代以後,洪山橋架通,取代了懷安的埠頭地位,設縣建制已廢,劃歸侯官縣轄地,商市漸失,人口外遷,現為一個鄉,轄有7個自然村,人口千餘人。從縣邑之治,變成花果之鄉,懷安縣歷史也漸被人們淡忘了。不過,懷安鄉的地名存留,仍會令人發思古之幽情,尋覓懷安建邑的史跡,以便詮釋“三縣洲”地名,即當時閩縣、侯官、懷安三縣共管的洲地。

歷史

北宋太平興國七年(982年),福州郡守何允昭奏:“閩縣畫疆,不啻百里,戶逾二萬,吏思簿籍繁征輸遠”,乃析閩縣九鄉八千戶置懷安縣。其九鄉分別是:敦業鄉、感應鄉、八座鄉、靈山鄉、侯官鄉、承平鄉、移風鄉、積德鄉、同樂鄉等。縣治初設於芋原江北三十里(今閩侯縣荊溪鄉桐口附近)。宋鹹平二年(999年),福州轉運使丁謂奏移治於彼岸南台島北端的石岜村(今福州郊區淮安村),改“閩越亭”為縣衙署。自此,石岜稱懷安,後改為“淮安”。宋政和八年(1118年),水口鹽倉還移駐到懷安。元代懷安常被閩江水患所沖刷,土崩地陷,於是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又移治福州府城子城坊(今屏山附近)。萬曆八年(1580年),懷安縣撤併入侯官縣。

地圖信息

地址:倉山區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