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木雕(象園)

福州木雕(象園)

福州木雕(象園),福建省福州市傳統技藝,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福州木雕(象園)於明末清初從佛像、建築、家具裝飾、根藝等的雕刻發展而來,演變為以象園為中心的三個不同的藝術流派,即象園流派、大坂流派、雁塔流派。三大流派的藝術各具特色,世代相傳。其作品多為人物和動物,主要材料為龍眼木、黃楊木。龍眼木雕作品古樸大方、粗獷別致、人物造型準確生動。黃楊木雕則風格細膩逼真,傳神洗鍊。

2007年8月28日,“福州木雕(象園)”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福建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57。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州木雕(象園)
  • 批准時間:2007年8月28日
  • 遺產級別:省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申報地區:福建省福州市
  • 保護單位:福州市晉安區象園木(根)雕協會
  • 項目編號:Ⅷ-57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人物,保護措施,主要流派,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福州市晉安區象園街道象園社區(原象園村)是福州木雕、根雕藝術的發源地,也是福州木雕、根雕名匠聚居地,木雕、根雕的藝術創作歷史悠久。
福州木雕於明末清初從佛像、建築、家具裝飾等雕刻發展而來。清鹹豐年間象園木雕藝人柯世仁首先套用黃楊木作原料,始創了具有福州地方特色的黃楊木圓雕人物作品。時有客居福州的長樂孔某另闢蹊徑,利用天然樹根疤節,製成各種人物及禽獸,惟妙惟肖。象園木雕藝人深受影響,爭相仿效。清嘉慶元年以來,象園名家輩出,如柯傳燦、柯傳鐘、柯世賜、俞連科、柯世仁、柯慶元等均是雕刻高手,各具特色,風靡一時。
福州木雕(象園)
福州木雕(象園)
民國初年,福建巡按使許世英,在象園頭開辦福州工藝傳習所,聘請象園派陳春潤等傳習師教授木雕技藝,培養了大量的木雕傳人。
民國25年(1936),福建省教育廳開設雕刻科,聘請象園派名藝人柯經煊出任專職木雕教員。柯經煊的徒弟有後來木雕界大師阮寶光、柯依斌、阮文瑞等。而柯經煊更是盛名遠播,還曾被請到台灣授徒。
20世紀60年代,象園、大坂、雁塔三個村幾乎家家戶戶都做木雕,形成前店後作坊的格局。只要走近象園頭,隔著老遠就能聽見各家各戶敲擊木頭產生的聲音。

工藝特徵

福州象園木雕有一套獨特完備的雕刻技法,材料以龍眼木、黃楊木為主。龍眼木雕作品古樸大方、粗獷別致、人物造型準確生動。黃楊木雕風格細膩逼真,傳神洗鍊。
象園木雕保留木質的原有色澤和紋理,顯得圓滑細膩、精美光潤。木雕題材廣泛,有人物、山水、飛禽、走獸、花卉、魚蟲等。
象園流派的主要木雕、根雕藝人吸收現代雕塑藝術的精華,講求人體結構比例,構思巧妙,手法清新,造型簡練。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福州木雕(象園)技藝與全國各地的木雕血脈相連,互為影響,為中國木雕的發展作出了貢獻。中國根雕界流傳著“中國根雕看福建,福建根雕看福州,福州根雕看象園”之說。象園地區的老藝人們,在為福州木雕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普及與傳播作出貢獻的同時,也奠定了象園街道木雕藝術之鄉的地位。

傳承人物

林學善,漢族,福州市台江區人,1945年11月生,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福州木雕(象園)”第一批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林學善於1963年考入福州工藝美術學校學習雕刻。畢業後,林學善又跟隨雕刻大師阮寶光學習。20世紀80年代,前往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深造。其作品《鐘馗》《達摩》《破帽遮顏過鬧市》《願將佛手雙垂下,摩得人心一樣平》,先後獲得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雕刻藝術珍品特等獎;作品《蒲團達摩》《滄桑》《達摩渡江》先後獲得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金獎。多年來,林學善一直致力於福州木雕技藝的傳承和弘揚,多次組織舉辦學術講座和培訓班,培養木雕的後繼人才。他還先後前往日本、新加坡、俄羅斯、美國等地進行學術考察,並舉辦林學善木雕個人展。
福州木雕(象園)
林學善
潘發清,漢族,福州市台江區人,1942年12月生,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福州木雕(象園)”第三批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潘發清1961年開始學藝,師從雕刻藝術家阮寶光,學習木雕、牙雕技藝。藝承福州“象園”流派。其後又學習工藝美術史和人體解剖、泥塑、繪畫知識、木雕創作,在繼承福州象園木雕藝人阮寶光技藝基礎上,另闢蹊徑,將傳統木雕與自然形木雕(根雕)相結合,塑造出古典仕女和現代女性形象。潘發清歷年來從事“木雕”“象牙雕”藝術創作。擅長人物,尤其女性人物雕刻。其象牙、木雕作品多次榮獲金獎,並被中國工藝美術館、福建省工藝美術珍品館收藏。潘發清1992年獲“高級工藝美術師”職稱,1996年獲“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家”榮譽稱號,2002年獲得“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2010年被評為高級技師,同時被授予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木雕傳承人”稱號,當選南台樹木根藝研究會名譽會長,2012年被評為“中國木雕藝術大師”。出版個人作品集《潘發清木雕藝術》。
福州木雕(象園)
潘發清

保護措施

2003年,為更好地傳承、發展和創新福州木雕(象園)技藝,潘發清組建木雕工作室,從事木雕創作,帶徒傳藝。

主要流派

福州象園木雕自明、清以來逐漸形成了象園地區三個不同藝術特色的流派:
象園流派(俗稱柯派),人物動態逼真,講求面部神韻,衣紋柔軟,有風吹水面波紋之感。動物類品種豐富,人物面具更是獨家所有。
大坂流派(俗稱陳派),以人物雕刻為主,作品神形兼備,善於刻畫人物內心世界,仕女臉部古典、圓潤高雅、溫柔多姿。仙佛表情豐富,衣紋飄動有力。武將富有氣魄,盔甲花飾變化無窮。
雁塔流派(俗稱漆器派),以與漆器結合的花飾雕刻為主,擅透雕、薄雕及鑲嵌,講求布局和透視,立體感強,刀法靈利,雕鏤玲瓏剔透。人物雕刻刀路淺薄,衣紋平順,面部圓潤,表情豐富。

社會影響

主要展覽
2019年8月21日—28日,“紅色記憶——木根雕藝術作品展”在福建省海峽民間藝術館展出。其中展出象園木雕老、中、青三代藝術家的16餘件木雕作品。
2022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福地福見福物福藝——福州木雕(象園)福文化主題展”在福州市博物館開幕,60多件作品展出。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