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福岩古村落屬雅陽鎮,坐落於該鎮北向。古時因村後有一岩石顏色奇異,恰似食物“白腐”(發霉之意),故有地名“白腐岩”,因音同,又訛傳為“白虎岩”。後周氏族人嫌此名不雅,遂改為“百福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百福岩古村落
- 地理位置:雅陽鎮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
- 著名景點:百福岩
景點簡介,旅遊特色,周氏源流,民居建築,周氏宗祠,家族文化,
景點簡介
百福岩是一個多姓共居的古村落,有周、李、林、葉、盧、姚、馬、施、毛、董、邱、王等姓氏,其中數周氏生齒最盛,逐漸形成一個聚族而居的家族區域,至今,村落中依然完好保留的古代民居建築均系周氏所建。
百福岩山環水繞,民居建築或依山或傍水,整體環境甚是優美。從民居的建築環境來分,可分為二部分,一部分沿後山腳建造,坐落在溪谷地上,如周氏宗祠、長尾厝、石門樓、旗桿底等,呈一字形橫向排列。另一部分則沿山凹順山勢建造,呈縱向一字形排列,如中央厝、頂頭厝等。
沿溪谷地興建的民居,後為青山,前為田畝溪流。沿山勢興建的民居自然環境更是美不勝收,沿卵石鋪墁的林中小道上行,路旁有山泉潺潺,林中有鳥雀啁啾,一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景象。
百福岩現存民居中品位最高的當數石門樓(共二座,均系周杰庭建造),這兩座民居布局講究,建造精緻,據專家考證,許多做法還具有濃厚的川西和閩北建築風格。
旅遊特色
周氏源流
百福岩周氏高祖諱朝佐,世居處州景寧,朝佐共有三子,長子吾德,次子鳳吉,三子吉鳳。吾德於康熙五十四年間有發越喬遷之想,偕其母胡氏尋芳覽勝,卜築於泰邑七都下東溪,其時胡氏母弟春印公已移徙八都雅陽之吳家墩居住,
周鳳吉(生於清康熙四十四年,卒於乾隆二十年)因有卜鄰之慕,亦獨徙於吳家墩,過了幾年又移居於埠下,“業農兼圃,不遑少休,日積月累,始娶其曾祖妣季氏,含辛茹苦未育而亡”,周鳳吉以無後為大,復勵志積貯,繼配李氏,生有一子名啟昌。周啟昌“性勤儉,積累頗大,遂買宅卜居於嶺下白虎岩。”周啟昌號廣園,例授迪功郎,生於清乾隆十一年,卒於道光十四年。
民居建築
周啟昌“買宅卜居於嶺下白虎岩”,此宅現位於村西一山彎中,相傳原為林氏所建,後林氏又賣於葉氏。周啟昌遷到百福岩後,向葉氏買下東邊廂房作為居所。除此之外,百福岩還存留周氏所建的六座古宅,其中以石門樓和與其相鄰的一座民居最具典型性。另外四座古宅分別為長尾厝、中央厝、頂頭厝、旗桿底。[1]長尾厝:三合院式,門樓為懸山頂,五開間,懸山頂,正脊兩端起翹,中墩飾喜字腰花。
正房九開間,懸山頂,正脊兩端起翹,中墩飾壽字腰花。左右廂房面闊各六開間,歇山頂,左廂房正脊飾福字腰花。[2]中央厝:為“一”字形民居建築,正房九開間,歇山頂,清水脊。正房後面設兩個廚房,建有防火山牆,這兩堵山牆式樣不同,一堵呈貓拱背式,另一堵則做成馬頭牆式,一柔一剛的線條形成鮮明對比。[3]頂頭厝:頂頭厝,顧名思義就是位於最上面的一座房子,從村落的右邊沿林蔭小道往上走,便可到達頂頭厝,歇山屋頂的門樓端莊氣派。整座房子為三合院式,正房面闊七開間,歇山頂。左廂房已殘破;右廂房面闊三開間,歇山頂。
旗桿底:為三進三合院式,門樓梁架結構為穿斗式,懸山頂,面闊有三開間,正脊兩端飾鼻子,中墩作腰花。正房面闊七開間,歇山頂,正脊兩端飾鼻子,中墩飾腰花。左廂房面闊五開間,中間為廳堂。第三進面闊七開間,懸山屋頂。旗桿底厝系周定槎建造,定槎諱永清,字鏡海,“穎異多智,略寡言笑,自幼嚴重如成人,及長嗜學,篤行威望著於鄉人…亦善於治產,昆仲異居後恢拓阡陌,獨起第宅,貲累巨萬…”。
石門樓以及與其相鄰的另一座俗名亦為中央厝的古宅,系周杰庭建造。周杰庭諱世後,字冠千,傑庭為其號。周杰庭天姿卓絕,胸有智珠,兄弟異居後尤善治家,其子諱慶禧,號雲樵,以助餉授布政司都事,自幼至老恂恂謹厚,克守其家法,舉事不喜浮華,“里鄰有告貸者則不形慳吝,且不汲汲於責償,遇事能忍耐,雖富不稍驕。”
石門樓厝門樓的地面用塊石鋪地,圍合成半月形。門樓主體框架用條石構造,上有一匾:“綠繞青來”。屋頂重檐,下檐為懸山頂,上檐為歇山頂。門樓牆身施有彩繪、泥塑。門樓背面一匾:“道南蓓主”,據說系有“神童”之稱的范鴻書十二歲時所書。
左邊有院門通往中央厝,門樓有匾,為“山林氣象”四字,右邊院牆匾為“花草精神”,泥塑有劉海戲金蟾等。院牆上有許多詩文,惜大部分在文革期間已遭受破壞,現只殘留一小部分,還依稀可辨:“春園觀杏,夏池賞荷,此處最饒佳,況秋月揚輝,冬雪新瑞,四時景可樂囗囗吾廬”,門樓裡邊一匾為“鳶飛魚躍”。廂房通往正房的門上也有一匾“風月無邊”。廂房有手法精湛的牛腿雕刻。廂房小院內植有一株桂花,八月時節,繁花盛開,香溢四周。院牆漏窗還有“福、壽”等泥塑。
石門樓右廂房與正房之間設有精緻的走廊相通,這種構造富有濃厚的川西建築風格。走廊兩邊均設木欄桿,屬花式欄桿,欄桿心子部分用欞條拼裝著“壽、喜”等吉祥圖紋。現存的一段木構走廊本來一直通到後院,後院原先建有四個魚塘,魚塘上建閣樓,當中為灶間,兩邊建有三層的閣樓。
後院建築亦與正房第二層相接,可來往通行。後院建築可惜已被拆除,周氏後裔周大煦還保存著當時拆房子的幾張現場照片。周大煦還曾經還珍藏著一張祖傳的杜甫書法,共四個如斗大字,七個印章,印章大者如碗口,小的只有拇指頭一般大小。文革期間,紅衛兵到周大煦家搜查前夕,周大煦曾想將杜甫墨寶藏到其友人家,但友人怕受連累未代其保存,無奈之下,周大煦在屋角荷池邊將杜甫手書付之一炬。
與石門樓一門之隔的中央厝同系周杰庭所建,門樓匾額雲“視履考祥”,楹聯曰:“智水仁山環吉第,祥雲紫氣擁華門”。門樓為歇山屋頂,整體風格給人以輕揚飄逸的感覺,與門樓相連的院牆兩肩緩緩下抹,曲線優美,此做法俗稱“觀音斗”,具有閩北的建築風格。百福岩清末民初時期曾辦過“啟明學堂”,許多古宅曾一度作為學堂。
周氏宗祠
周氏宗祠坐落在百福岩溪坪洋,系清鹹豐癸丑三年建造。門樓坐東北朝西南,懸山屋頂,兩邊相連磚石牆,門樓西邊牆體上段有彩繪“花、鳥”等吉祥圖紋。進入門樓後為宗祠的前廊,前廊原為九開間,現存七開間。與前廊相連的為兩廡,現只存西廡,面闊三開間,為二層建築,懸山屋頂。兩廡的屋檐均用撐拱出挑承托挑檐檁,撐拱及其組合構件都有較精細的雕刻。寢堂坐西北朝東南,面闊五開間。
寢堂屋架高大,雕鐫內容豐富,技藝精湛。屋頂為懸山頂,正脊兩端飾灰泥卷草,懸魚雕兩條尾部相交的魚,上有“水”字。懸魚之魚的形象,除本身的間接寓意為防水之外,據說還有利用其諧音取吉祥之意:魚,余也,裕也。懸魚大多有兩條魚,討口彩:“雙魚喜慶”。屋檐兩端做有雙重披檐,以能更好的遮風擋雨。金柱之間的枋木上有一“克昌厥後”匾額。神龕上也懸有一金字匾額,中書“忠厚傳家”四個大字,字型端厚,筆力遒勁,匾額周邊鑲“龍、鳳”等雕刻。匾額具體內容為:“欽點狀元及第左侍郎提督浙江全省學政吳(諱)鐘駿為鄉賓周啟昌題‘忠厚傳家’,男監生觀光、謙光,貢生覲光;孫貢生永清,庠生德浩仝立。 龍飛大清光緒二年歲次丙子黃鐘月旦”。
家族文化
百福岩周氏聚族而居,幾百年來醞釀了濃厚的家族文化。一個家族總會制定許多族規,或約束或昭示。在《周氏族譜》中就有一篇這樣的記載,在縣內其他地方鮮見:“從前女子不能繼承宗祧,民國肇造男女平權,如未有男子而有女子者,即以女子承祧留家招婿生子為嗣,否則或立應繼,或擇所愛,均聽其便;但以昭穆相當無乖倫理者為限,其於出繼入繼之本位,彼此兩注分明俾識所自來。”
古人注重陽宅的營建,同樣也非常重視陰宅的建造,認為墳地(陰宅)的好與壞直接關係到後裔的生存發展,所以在選址和營建時都有一系列的講究。“禮將營宮室宗廟為先,孺者去國哭墓而行,返國展墓而入,其不忘本如此,蓋祠墓為後人追孝之地,所謂民德歸厚者,正在是也。”
百福岩周氏族人還將歷代先塋的坐址方向及入厝之時一一記載,以備稽考。注重“追孝”的周氏族人不僅將先塋一一列入族譜中備考,而且很多祖塋還分別作有“墳詩”,如《約齋公墳詩》:“吉壤面臨豎文峰,魁影高顯夜台中。群山重案環福地,青鳥傳奇振家風。”《斌堂公墳詩》:“草花含露淚,松柏想丰姿。預卜芝蘭茂,應與過墓思。”
古時家族中都置有田畝等眾產,作為祭墳祀祠之需,“置祭產以備歲時祀事所由起也”。記曰:“雖貧不粥祭器,雖寒不衣祭服,而況祭品所從產出之田地,不尤重乎?”在周氏宗譜中亦有這方面的記載:“外如祖遺所共有之山林川澤亦為聚族不可少之基業,要知片壤寸土一草一木莫非先人之流澤可不念乎?創業維艱,守成不易之訓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