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寧薯14號是寧德市農業科學研究所以福薯13號為母本集團雜交選育而成的甘薯鮮食型新品種。
福寧薯14號株型中蔓半直立,單株分枝數4~11條,成葉心帶齒形,葉片較大,頂葉綠帶褐色,成葉綠色;單株結薯3~6個,薯塊紡錘形,薯皮中等紅色,薯肉淺紫帶白色;抗甘薯蔓割病,中感薯瘟病;較耐旱、較耐濕、較耐瘠薄,較耐肥,耐寒性較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寧薯14號
- 審定編號:閩審薯2014006
- 登記編號:GPD甘薯(2019)350055
- 作物名稱:甘薯
- 育種者:寧德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 品種來源:以福薯13號為母本集團雜交選育而成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技術,
選育過程
2006年,寧德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用福薯13號作母本進行集團雜交,種子編號0606。
2007年春,播種,並種植實生苗進行株系選擇鑑定,株系0606-8入選。
2008年,進行品系篩選鑑定,該品系編號1085入選。
2009年,進行複選,1085品系表現突出。
2010年,參加寧德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品比,暫定名為福寧薯14號。
2011-2012年,參加福建省甘薯新品種區域試驗。
2013年,參加福建省生產試驗和展示。
2014年6月,通過福建省品種審定。
特徵特性
農藝性狀:株型中蔓半直立,單株分枝數4~11條,成葉心帶齒形,葉片較大,頂葉綠帶褐色,成葉綠色,葉主脈紫色,葉側脈淡紫色,葉柄基色、葉脈基色均為紫色,莖、葉柄均為綠色,蔓較粗。單株結薯3~6個,薯塊紡錘形,薯皮中等紅色,薯肉淺紫帶白色,結薯集中,薯塊整齊。生育期145~150天。
品種:烘乾率21.52%,澱粉率12.36%,花青素含量3.5毫克/100克(鮮薯)。
抗性:抗蔓割病,中感薯瘟病;較耐旱、較耐濕、較耐瘠薄,較耐肥,耐寒性較強。
產量表現
2010年,福寧薯14號參加寧德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品比試驗,每公頃鮮薯產量46875千克,比對照品種金山57增產950千克,增產43.68%;薯乾產量9796.95千克,比對照品種金山57增產87.63千克,增產15.5%。
福建省區試產量:2011年參加福建省區試匯總結果:每公頃平均鮮薯產量57662.55千克,比對照品種金山57增產27.14%,達極顯著水平,居第1位,8個參試點增產;平均薯乾產量12057.30千克,比對照增產6.38%,達極顯著水平,居第3位,7個參試點增產,1個參試點減產;平均澱粉產量6823.95千克,比對照減產2.19%,未達顯著水平,居第9位,共3個參試點增產,5個參試點減產。2012年續試,每公頃平均鮮薯產量53668.95千克,比對照品種金山57增產29.74%,達極顯著水平,居第1位,7個參試點增產;平均薯乾產量11965.80千克,比對照增產16.72%,達極顯著水平,居第1位,6個參試點增產,1個參試點減產;平均澱粉產量6997.95千克,比對照增產11.29%,達極顯著水平,居第3位,5個參試點增產,2個參試點減產。2年平均:每公頃鮮薯產量55665.75千克,比對照增產28.38%;薯乾產量12011.55千克,比對照增產11.29%;澱粉產量6910.95千克,比對照增產4.20%。
生產試驗產量:2013年參加福建省生產試驗,莆田、惠安、寧化、石獅4個點鮮薯每公頃產量分別為42840.00千克、28890.00千克、74139.30千克和37855.50千克,比對照金山57分別增產12.61%、11.83%、36.09%和8.86%,4個點平均鮮薯產量45931.50千克,比對照增產19.98%。以上歷年產量結果表明,福寧薯14號不僅產量高,而且穩產性較好。
適種區域
福寧薯14號適宜在中國福建省薯瘟病輕發區種植。
栽培技術
- 培育壯苗。採用秋薯留種,一般3月上中旬下種,用薄膜和地膜覆蓋育苗。施足基肥,加強苗床管理,勤施肥澆水,促進早長芽、早髮根、育壯苗。
- 適期早插,合理密植。早薯於6月上旬前、晚薯於8月上旬前插植;作早薯種植畝植3000~3500株,作晚薯種植畝植3500~4000株。
- 施足基肥,早施苗肥,重施“夾邊肥”。施足基肥,插後7天左右施點穴肥,一般畝施尿素5千克;插後30-40天重施夾邊肥,注意磷、鉀肥配合,一般畝施氮、磷、鉀三元複合肥25~30千克。
- 加強水管。乾旱時及時灌水,薯塊膨大期以後應做好防澇排澇工作。
- 注意防治病蟲鼠害,尤其要注意防治斜紋夜蛾、小象蟲等害蟲危害。
- 適時收穫,生育期掌握在145~15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