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

1.禍事;災難(跟‘福’相對);2.損害。文例,如:來不由我,古謂之禍(《論衡·累害》);魚無失水之禍(《韓非子·大體》);不顧國政,則亡國之禍也(《韓非子·十過》);近者禍及身(《戰國策·趙策》);不能為禍(《淮南子·人間訓》);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禍
  • 外文名woe
  • 拼音:huò 
  • 注音:ㄏㄨㄛˋ
  • 筆順編號:45242512534
  • 反義詞
字型信息,漢字演變,詳細釋義,基本字義,詳細字義,文例,常見詞組,其它,古籍解釋,

字型信息

禍 huò (ㄏㄨㄛˋ)
部首:礻
部外筆畫:7
總筆畫:11
五筆86:PYKW
五筆98:PYKW
倉頡:IFROB
筆順編號:45242512534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7978

漢字演變

禍

詳細釋義

基本字義

1,禍事;災難(跟‘福’相對)。例:車~,闖~,~不單行。
2,損害。例:~國殃民。

詳細字義

形聲。字從示,從咼,咼亦聲。“咼”為“渦”省。“渦”指“水流斡轉”。“示”指“祖先神”。 “示”與“咼”聯合起來表示“祖先神欲陷子孫於漩渦”。本義:祖先神欲陷子孫於漩渦。說明:古人的觀念,祖先作為神,他們既能福佑子孫,亦能加害子孫。甲骨文常有“(祖先)它我”文句,“它我” 即“害我”,因為“它”指“蛇”,“它我”指“蛇盤繞纏住我”。蛇的盤繞纏身很像水中的漩渦,是一種不由自主且難以擺脫的危險。古人用豐厚的食品祭祀祖先,目的是賄賂祖先,讓祖先受賄後不再加害子孫。

文例

禍,害也。神不福也。――《說文
禍災殺禮。――《周禮·掌客》
禍兮福所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逆其類者謂之禍。――《荀子·天論
來不由我,古謂之禍。――《論衡·累害》
魚無失水之禍。――《韓非子·大體》
不顧國政,則亡國之禍也。――《韓非子·十過》
近者禍及身。――《戰國策·趙策》
不能為禍。――《淮南子·人間訓》
禍且及汝。――明·魏禧《大鐵椎傳
文人畫士之禍。――清·龔自珍病梅館記
禍及枯骨。――《廣東軍務記》
有禍則反。――《太玄經·玄文》
這才是福無雙降,禍不單行。――《西遊記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晉·傅玄《口銘》
正是禍從天降,災向地生。――《水滸傳
禍患常積於忽微。――清·侯方域《壯悔堂文集
憂在腹內,山崩為疾,禍起蕭牆,竟制其國。――漢·焦延壽《豫之隨》
子木有禍人之心,武有仁人之心。――《左傳·昭公元年》
劉恭見赤眉眾亂,知其必敗,自恐兄弟俱禍。――《後漢書

常見詞組

1,禍端:引起禍事的原由。
2,禍不旋踵:比喻禍害來勢迅猛,連腳後跟都來不及掉轉。
3,禍至無日:比喻禍患的急迫。
4,禍中有福:不幸中有幸。
5,禍不單行:指不幸的事往往接二連三而來。(現常與“福無雙至”連用)
6,禍起蕭牆:一而再,再而三,喻有較大危害的事情。
7,禍國殃民:使國家受害,人民遭殃。
8,禍計:惡計。
9,禍水:比喻引起禍患的人或勢力,舊指得寵而使國家喪亂的女人。
10,禍胎:[bane;breeder of future trouble] 致禍的根源。
11,禍心:[evil intent;maliciou intention] 作惡的企圖;為禍之心。
12,禍種:[one causing the trouble] 指引起災禍的人或事物。

其它

引申為“罪 ”。[crime]
例:罪禍有律。――《荀子·成相》。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旤𥚍𣨷𥙯《唐韻》《正韻》胡果切《集韻》戸果切《韻會》合果切,𠀤和上聲。《說文》害也,神不福也。《釋名》毀也,言毀滅也。《增韻》殃也,災也。《詩·小雅》二人從行,誰為此禍。《禮·表記》君子愼以避禍。
作旤。《前漢·五行志》六畜謂之旤,言其著也。
作祻。《晉書·文帝紀》𥚽同發機。
葉後五切,戸上聲。《馮衍·顯志賦》昔三後之純粹兮,每季世而窮禍。吊夏桀於南巢兮,哭殷紂於牧野。野,音豎。
葉紙韻,虎委切。《荀子·成相篇》世之禍,惡賢士,子胥見殺百里徙。
葉支韻,許規切。《荀子·成相篇》論臣過,反其施,尊主安國尚賢義,距諫飾非,愚而上同,國必禍。義葉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