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陵文

《祭陵文》是清代乾隆皇帝創作的一篇散文

舜帝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之一,祭祖是維繫民族精神、繼承民族傳統的盛大節日。為此,歷代帝王和政府都不忘舜祖,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行不同的朝拜形式奠祭舜陵。時有朝廷命官、地方祭舜。如遇國家大事,帝王欽命朝廷,親制御祭文遣官祭奠祖陵,地方官陪同祭祀,舜陵祭祀也便漸成定製,一般為春秋兩祭。這類祭文都特別講究形式,寫得莊重典雅,具有固定的格式。

作品原文

朕惟禮崇祀典[2],光俎豆於前徽[3],念切景行[4],薦馨香於往哲[5]。惟帝舜有虞氏[6],繼天建極[7],撫世誠民[8],豐功焜耀[9]於簡篇,駿烈昭垂於宇宙[10]。溯典型之猶在,欽遺蹟之未湮[11]。朕以藐躬[12],繼登大寶[13],屬膺圖[14]其伊始,宜展祀以告虔[15]。特遣專官,秪尊彝典[16],苾芬[17]在列,備三獻之隆儀[18];靈爽式憑[19],仰千秋之明德。尚其歆格[20],永錫鴻禧[21]。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祭陵文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四庫全書》
  • 文學體裁:散文
  • 作者:愛新覺羅·弘曆
作品題解,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者簡介,

作品題解

舜帝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之一,祭祖是維繫民族精神、繼承民族傳統的盛大節日。為此,歷代帝王和政府都不忘舜祖,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行不同的朝拜形式奠祭舜陵。時有朝廷命官、地方祭舜。如遇國家大事,帝王欽命朝廷,親制御祭文遣官祭奠祖陵,地方官陪同祭祀,舜陵祭祀也便漸成定製,一般為春秋兩祭。這類祭文都特別講究形式,寫得莊重典雅,具有固定的格式。

作品原文

朕惟禮崇祀典[2],光俎豆於前徽[3],念切景行[4],薦馨香於往哲[5]。惟帝舜有虞氏[6],繼天建極[7],撫世誠民[8],豐功焜耀[9]於簡篇,駿烈昭垂於宇宙[10]。溯典型之猶在,欽遺蹟之未湮[11]。朕以藐躬[12],繼登大寶[13],屬膺圖[14]其伊始,宜展祀以告虔[15]。特遣專官,秪尊彝典[16],苾芬[17]在列,備三獻之隆儀[18];靈爽式憑[19],仰千秋之明德。尚其歆格[20],永錫鴻禧[21]。

作品注釋

[1]愛新覺羅·弘曆(1711—1799):年號乾隆。1735—1796年在位。用兵平定準葛爾部,消滅天山南路和卓木勢力,加強對西部地區的管理,打擊西方殖民者的侵華野心,開博學鴻詞科,四庫全書館,修纂完成《明史》、《續文獻通考》、《皇朝文獻通考》、《四庫全書》。
[2]朕:第一人稱代詞。我,我的。秦始皇以後專為帝王的自稱。惟:句中語氣詞,沒有實義,只起幫助判斷的作用,禮崇:大禮。祀典:祭祀儀式。
[3]光:亮出,擺置。俎:祭祀時盛牛羊等祭品的禮器。豆:古代一種盛食物的器皿,這裡是指盛果蔬等祭品的禮器。前徽:即徽前。徽:本義為標識、符號,這裡指旗幟或牌位。前徽,猶言面前。
[4]念切景行:念切,倒置詞,即切念。猶言懇切或深切的紀念。景行:景,意為大或高;行,品行,即德行。語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5]薦:獻,進獻祭品;往哲,即前賢,前哲。哲,哲人,即智慧卓越的人。
[6]惟:發語詞,無實義。帝舜有虞氏:《史記》云:“虞舜者,名重畢。”因其生於姚圩,故一般稱姚重華。其標準稱謂為“帝舜有虞氏”。為上古五帝之一。
[7]繼天:繼承帝位;建極:建立最高功德。
[8]撫世:安撫社會;誠民:真誠地為老百姓效力。
[9]焜耀:輝煌;簡篇:史冊。
[10]駿烈:駿,通“峻”,高而陡峭,這裡取“高”義;烈,事業、功績,駿烈,猶言偉大的功績。昭垂:昭,顯著;垂,流傳。
[11]欽遺蹟:值得敬重欽佩的遺蹟;未湮,沒有埋沒。此句與上句相對為文。
[12]藐躬:謙詞自稱,藐小的身軀,猶言渺小的我,即“我”。
[13]大寶:寶座,猶言最高的位子,指帝位。
[14]屬膺圖:擬訂胸中大計。屬,作文章,這裡指訂計畫;膺:胸,猶言心中。圖:計畫。伊始:開始,伊,語氣助詞,沒有實在意義。
[15]展祀:通過祭祀;告虔:報告(我的)虔誠之意。
[16]秪:穀物剛成熟。尊:酒杯,這裡代酒醴。彝:古代青銅器的通稱,多指宗廟祭祀用的禮器,這裡代祭祀。彝典:指祭祀儀式。
[17]苾芬:芳香,指祭品。
[18]三獻:祭祀時獻酒三次。隆儀:隆重的禮節。
[19]靈爽:神靈爽心快意。式憑:依靠。式,語助詞,無實義。
[20]歆:祭祀時“鬼神”來享受祭品香氣。格:來。
[21]錫:通“賜”。鴻禧:大福。

作者簡介

愛新覺羅·弘曆(1735-1795年在位)是雍正帝第四子,生於康熙五十年(1711年),雍正元年(1723年)被密立為太子,十一年封為和碩寶親王,開始參預軍國要務。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去世,弘曆即位。
乾隆帝即位後,在政治上矯其祖寬父嚴之弊,實行“寬嚴相濟”之策,整頓吏治,厘定各項典章制度;優待士人,安撫起復雍正朝受打擊之宗室;經濟上獎勵墾荒,興修水利,蠲免錢糧,促進了封建經濟的繁榮;軍事上多次平定西部少數民族貴族叛亂,反擊廓爾喀對西藏的入侵,完善了清朝對新疆西藏等地區的管理,進一步鞏固了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統一,奠定了今日中國的版圖;文化上編修了《四庫全書》等大型文化典籍;外交上乾隆時清朝繼續以“天朝上國”自居,和周邊屬國友好往來,而對西方則堅持“閉關鎖國”。他六下江南,大修宮殿、園林;大興文字獄加強思想統治。後期寵信大貪官和珅,加之乾隆帝年事已高,吏治敗壞,弊政叢出,激化了社會矛盾。乾隆六十年(1795年)宣布於次年將皇位禪讓給皇十五子永琰,改元嘉慶,自己稱太上皇帝。此後乾隆帝仍然掌握實權。
嘉慶四年(1799年) 正月初三,乾隆病逝,終年八十九歲。謚“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孝慈神聖純皇帝”,廟號高宗,葬河北遵化清東陵馬蘭峪裕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