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亭,讀音是jì tíng。意思是舊時出喪所製作的一種轎亭,常用以供奉祭文。
基本介紹
- 拼音:jì tíng
- 釋義:舊時出喪所製作的一種轎亭,常用以供奉祭文
祭亭,讀音是jì tíng。意思是舊時出喪所製作的一種轎亭,常用以供奉祭文。
祭亭,讀音是jì tíng。意思是舊時出喪所製作的一種轎亭,常用以供奉祭文。解釋舊時出喪所製作的一種轎亭,常用以供奉祭文。出處《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八回:“只見當先是兩個紙糊的開路神……以後還有甚麽頂馬、素頂馬、細樂...
祭祀亭坐落於花園之中,四周假山疊嶂,氛圍幽謐。該亭建於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為西崦楊氏宗族祭祀始祖長茜公祭祠墓廬所在地,由青石築成,占地6平方米,亭中置放石碑一通,刻有“乾隆三十二年明處士始遷西崦長茜公墓祭廬,通族敬立”,保存基本完好,東側有一株300餘年樹齡的金桂樹,被市園林局列為古樹...
古代凡祭陵者,均須在此下馬,步行至陵前,陵前有一祭亭,亭中立一高大石碑,上有郭沫若題“黃帝陵”在三個大字。祭亭後面又有一塊石碑,上書“橋山龍雙”四字。 《祭黃帝陵》云:“浩浩九州,悠悠蠻荒。軒轅吾祖,並炎1和暢。祖誕壽丘2,荊山而央3。功業就寢,橋山4以葬。”。傳說中黃帝的正妃是嫘祖,...
陵園祭亭,綠檐紅柱,雕樑畫棟,兩邊柱子上懸掛著一副對聯,上聯是:十萬萬黃帝子孫齊心共奔四化;下聯是:五千年文明古國寰宇同贊中華。省、地、縣分別向黃帝陵墓敬獻花籃和花圈。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孫作賓主祭,副省長談維煦、省政協副主席范明、胡景通等陪祭。知名人士、台胞、歸國華僑以及黃陵縣工人、農民、知識...
淹城祭祀亭位於淹城遺址的東側,淹城遺址博物館的西北角,通體由石質構成,分為屋頂、亭身和基座三部分構成。其中屋頂為歇山頂,上面刻有鴟吻、筒瓦等造型;四檐起翹,頂端刻有神獸,檐部有瓦當。下面為石刻的斗拱,共三重,壓在方形的樑柱上。文物特徵 亭身由四根方形立柱構成,上部和下部分別有石板形成的護欄,...
楊氏祭祀亭,為西崦楊氏宗族祭祀始祖長茜公祭祠墓廬所在地,亭為青石建築,高約3.5米,長寬各2米,占地6平方米,亭額上刻有“永言維則”,東西兩側亭柱刻有楹聯一副:“泐孝思於不匱 宏報本以無疆”,亭中置放石碑一通,刻有“乾隆三十二年明處士始遷西崦長茜公墓祭廬,通族敬立”,楊氏祭祀亭保存基本...
祭祀亭坐落於花園之中,四周假山疊嶂,氛圍幽謐。該亭建於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為西崦楊氏宗族祭祀始祖長茜公祭祠墓廬所在地,由青石築成,占地6平方米,亭中置放石碑一通,刻有“乾隆三十二年明處士始遷西崦長茜公墓祭廬,通族敬立”,保存基本完好,東側有一株300餘年樹齡的金桂樹,被市園林局列為古樹...
陵南有一四角飛檐祭亭,亭內有郭沫若手書"黃帝陵"石碑一通。亭前不遠處有兩座高近10米的土台,相傳是漢武帝遠征朔方歸來,途經黃陵,為祭祖祈仙而築。整個陵區松柏環抱,莊嚴肅穆。出古陵沿山間公路,可到橋山腳下的軒轅黃帝廟。該廟始建於漢代,宋代遷建於此,以後各朝都有修葺。進廟正門是祭碑廳,廳內整齊...
新修姜女祠的山門、祭亭和孟姜女雕像及踏步層層錯落,渾然一體,山門面闊三間,仿清代歇山式建築,半拱飛檐,正中門額懸掛“孟姜女”牌匾,山門院內,矗立著高達4.5米的孟姜女塑像,高達1.5米的基座上鐫刻著明代陝西巡撫秦揚的《過節婦孟姜祠祀》,兩側豎立著古人歌詠姜女祠的詩文碑。孟姜女的故事在我國,尤其在...
最初的祭台極為簡單、無任何裝飾,但因祭台的象徵意義和在祭台上所舉行的感恩祭具有無限的價值,而促使信友以貴重的建材和飾品來建築祭台。為凸顯祭台的重要性,有的便在祭台周圍豎起一個祭台亭(ciborium),如羅馬聖伯鐸及其它大殿的主祭台(見圖一);也有在祭台前面懸掛一種布質、刺繡的帘子或以其它質料雕刻的...
古代凡祭陵者,均須在此下馬,步行至陵前。陵前有一座祭亭,亭中央立一高大石碑,碑上有郭沫若題“黃帝陵”3個大字。祭亭後面又有一塊石碑,上書“橋山龍馭”4 字。再往前有“古軒轅黃帝橋陵”石碑,系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 年)陝西巡撫畢沅立。石碑後面便是黃帝陵。黃帝陵位於山頂正中,坐北朝南,陵...
這座李廣墓是衣冠冢墓,墓冢高約2米,周長26米,墓地有高達6米的碑塔一座,塔前有祭亭三間,均為三十年代初建造,垣牆大門額題“飛將佳城”。墓地中央是一高約10米,周長25米左右的半球形墳堆,四周砌以青磚,青草蓋頂,莊嚴肅穆。墓前豎立清乾隆已未年間重建“漢將軍李廣墓”和蔣中正題“漢將軍李廣之墓”...
月台往上是祭壇,祭壇面積720平方米,祭壇南北兩側設祭亭,兩個祭亭將分別展示清代《重修漢東甌王墓記》石碑與本次修墓的紀念石碑。從祭壇步上數十階踏步,便是頂層墓區。墓區面積約425平方米,中央是東甌王的墓室。新墓室為邊長6米的方形覆斗狀,頂部鋪設草坪。墓穴前地面為優質花崗岩石板地面。墓室前立整塊的...
陳廷敬墓地位於皇城村北約2千米,占地約1.6萬平方米,主要建築有石牌坊、御書輓詩碑亭、10通高大的神道碑、石像生、祭亭和陳廷敬墓等,保存基本完好。文物遺存 碑刻 陳廷敬墓有保存完好的康熙皇帝御書輓詩碑及10通鐫刻康熙皇帝御製祭文的碑刻。牌匾 清康熙帝親筆御書“午亭山村”牌匾掛於陳廷敬故居御書樓。歷史文化 ...
靜應廟位於河南省沁陽市西萬鎮邘邰村,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建造年代不詳,但從紫虛元君殿脊檁下發現的墨書題記‘至元一十四年――修復’,可知創造年代至少在元代以前。整個廟宇建築結構對稱,布局嚴謹現在僅存紫虛元君殿、祭亭、梳妝檯、西來佛殿、玉帝殿、眼光殿、城隍殿、龍王殿、瘟神殿、送子奶奶殿等建築。靜應...
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襄陽太守王銖在墓前修築祭亭。元初修建墓門、墓道。明代成化三年(1467年),當陽令黃恕奏準敕建廟宇;群體建築則落成於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始名關陵。以後曾多次修繕,但仍保留著明代的建築風格。2006年05月25日,關陵作為三國時期古墓葬,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
黃陵位於陝西省黃陵縣城北的橋山上,史書多稱“橋陵” ,相傳是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引證解釋 相傳創自漢代,歷代均有修葺。橋山巔為皇帝陵墓和祭亭,陵前有漢武帝祈仙台。山下建有軒轅廟,大殿絢麗壯觀,周圍古柏參天,蒼勁挺拔,其中最大一棵高20米,是千年古樹,傳為黃帝手植。
新修姜女祠的山門、祭亭和孟姜女雕像及踏步層層錯落,渾然一體,山門面闊三間,仿清代歇山式建築,半拱飛檐,正中門額懸掛“孟姜女”牌匾,山門院內,矗立著高達4.5米的孟姜女塑像,高達1.5米的基座上鐫刻著明代陝西巡撫秦揚的《過節婦孟姜祠祀》,兩側豎立著古人歌詠姜女祠的詩文碑。孟姜女的故事在我國,尤其在...
列隊有序,徐步繞村迎儺,稱“旋旗”,下午、晚上在“蔡相行宮”(祭亭)演戲,日夜各一場,每場演出除鬧台場、疊八仙、跳魁星、加官財神外,還要演三個“插劇”(折子戲),一個正本(大本戲),人們從早到晚都有戲看,整個會期日日如此,內容日日更新,好熱鬧者從頭到尾日日趕會。七月會名為迎神廟,實是...
甬道盡頭,是一座三室三階的祭亭,名"永懷亭",全部用漢白玉砌築,連亭內的供桌椅凳之類也不例外,冰雕玉砌,銀裝素裹,香菸繚繞,望之肅然。永懷亭北面約20米,就是巨大的墓丘。按照當時清王朝的規定,台高二尺五寸,左右兩階,階五級,墳高一丈六尺,全部用漢白玉圍砌。墓頂寸草青青,墓前松柏森森。墓內有...
這座李廣墓是衣冠冢墓,墓地有高達6米的碑塔一座,塔前有祭亭三間,均為三十年代初建造。墓地中央是一高約10米,周長25米左右的半球形墳堆,四周砌以青磚,青草蓋頂,莊嚴肅穆。墓前豎立清乾隆已未年間重建“漢將軍李廣墓”和蔣中正題“漢將軍李廣之墓”兩塊石碑。墓地祭亭門前有兩匹漢代石雕駿馬,造型粗獷,...
墓區由北而南,上下分5個坪台,依次立有文武翁仲四尊、馬、虎、羊、獅、華表各一對,以及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諭祭碑亭、欽賜祭葬墓坊、龜趺碑亭。清末墓曾被盜,祭亭、墓坊、石將軍、望柱等又先後被毀。現保存四對雕工精緻的大型石獅、石馬、石虎、石羊,16根蟠龍石柱,6隻小石獅,“欽賜祭葬”石刻匾額...
靈威廟,尊稱太公殿,大陳三十六村陳氏子孫為供奉太祖陳昊一、陳昊二,於明萬曆年間建造。一進三開間,廟前有清道光時期建的戲台,中間為民國時期造的祭亭,為義烏市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和2003年由民間自籌資金,兩次按原貌重修。發展歷程 每逢過年過節大陳三十六村陳氏子孫都要來朝拜祭祀祖先,農曆正月十三、十七兩...
廟系磚土結構,坐東南朝西北,面積約 900 平方米。前有門庭,中有祭亭,後有殿堂,左右耳房各 2 間。殿堂一幢三間,中間供峻靈王神像。廟門對聯云:“神乎神乎北宋勅封功第一,山也山也南洲座鎮品無雙。”廟內重要文物還有《真靈碑》、《重立峻靈王廟小記》、《萬古流芳碑》。《真靈碑》為清朝光緒戊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