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文

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文

《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文》,是由《三上詞話》作者,文化學者、詞學家、辭賦家、書法家馬同儒先生所撰,旨在緬懷先祖,薪火相傳。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文 
  • 外文名:The Sacrificial Writings of Fuxi, the Ancestor of Chinese Humanities
  • 作品別名:祭伏羲文
  • 作者:馬同儒
  • 創作年代:現代
  • 作品出處:中國作家網
  • 文學體裁:辭賦
作品正文,作品說明,作品注釋,作者簡介,

作品正文

公元二零二一年,歲在辛丑,時值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之際,天地之間,四海之內,華夏子孫,鹹皆行禮;湯沐新容,順典華裳,諧以七弦,事聖謹表:致祭華夏民族人文先始,乃太昊伏羲氏,猶思永恆之殤。
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文
《山海經》記載的伏羲女媧圖像
辭曰:
天地肇興,洪荒啟封。日星清麗,素月璇穹。風化蠻貊①,長策從容。維聖饗德②,煥乎高聰。由斯遵照,復帳玄宮。詠喔揚采,贊翊由衷。上溯開闔,下效齊蹤。浩浩蓋世,巍巍奇功。
渭水風起,龍山呈祥。九陌起居,四邑擇鄉。農耕終畝,馴獸尋常。桑田碧海,彩陶儲糧。妙道倫理,鹿皮作妝。推演八卦,辨晰陰陽。作琴開匣③,日昃徜徉。圖畫山嶽,坐臻四方。
八千年幼,天涯走禽。夏及商周,傳衍至今。五千年祀,海角同音。遴擇聽訓,熙攘佩衿④。秦漢交替,巡遊高吟。唐宋授征⑤,景命負任⑥。元明聲威,爰振不襟⑦。清代餘韻,絲簧相臨。辛亥跌宕,許世待尋。建黨大業,始喚初心。
《滿江紅》一闋曰:
往事追詢,懷前歲、千年一掠。唯近代、老來堪說,積貧積弱。⑧聽雨紅船波未了⑨,望雲延塔燈猶約。但晴照、由是換人間,擎旗獵。
當開放,皆雀躍。尚改革,朝城郭。恰驚濤驅石,過河尋索。華夏舊顏成昨夜,神州換貌今非昔。於百年、奏響復興吟,憑相托。
謹祀:祈禱賞賚,祐我黎民,以周四方,國祚萬享。成禮期祥⑩,奉果獻花,來格來嘗,伏惟尚饗!
2021-06-08
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文
《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文》經典選句書法作品

作品說明

《滿江紅》為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詞可校。此詞系原聲填詞,中古四聲,押《詞林正韻》入聲(三覺、十藥相葉)韻。
詞調作法
據2023年8月9日,中國作家網首頁新作品欄目之《〈滿江紅〉一闋有名又難填》一文介紹云:《滿江紅》,此調作法要求很是嚴格,有三處至少務必做到:一是上闋第五、六句對仗,為“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格式;二是下闋第七、八句對仗,為“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格式;三是下闋過片,即首句3字四句為扇面對,為“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格式,也就是隔句對(1-3,2-4)。還有幾處領格句式,領格字,一定須是去聲,因為這個聲調發聲遠,這是最起碼的要求。如果連這些都做不到,不要著急創作,會招致畫虎不成反類犬。建議先打基礎,從躬身溫習教科書做起(中國書店選題出版(國家)計畫之《三上詞話》並非浪出名)。
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文
中國作家網.新作品截圖(2023-8-9)

作品注釋

①風化蠻貊:這裡特指伏羲教化民風。蠻貊:泛指四方落後部族。
②饗德:饗,通“向”。《禮記·禮器》:“故君子有禮,則外諧而內無怨。故物無不懷仁,鬼神饗德。”
③作琴開匣:泛指伏羲倡導音樂。引[唐]李嶠《琴》:“鳴琴寶匣開”。
④佩衿:這裡泛指生活的質量。引《詩·鄭風·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⑤授征:這裡指招攬人才的制度。引“授徵辟召”詞。
⑥景命:這裡指使命。引《大雅·既醉》七章:“君子萬年,景命有僕。”負任:背負,懷抱。引《國語·齊語》:“負任擔荷,服牛軺馬,以周四方。”
⑦爰振:這裡指影響力。引[晉]陸雲《答兄平原》詩:“紫庭既穆,威聲爰振。”
⑧積:《平水韻》十一陌,本仄聲,以入代平。《詞譜》注可平可仄。
⑨聽:屬中古四聲多音字,可仄聲。
⑩成禮期祥。引[清]曹雪芹《芙蓉女兒誄》:“成禮兮期祥。”成禮: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既而,問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禮,不敢不拜。’”
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文
祭文中《滿江紅》書法作品

作者簡介

馬同儒,《三上詞話》作者,文化學者、詞學家、辭賦家、書法家。著作代表有中國書店出版詞學專著《三上詞話》,另有作家出版社《陽光之戀》詩集等;辭賦代表作有《中秋賦》《蘭州交通大學賦》《西北師範大學賦》《蘭州大學賦》《肅州賦》及“詩詞七首”等均在《中華辭賦》雜誌發表,另有《蘭州黃河樓賦》《北京大學賦》《金穀子賦》《中國洮硯賦》《西部戰鷹賦》等;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以來,多次參加全國全軍書法展覽並獲獎。曾榮獲軍委“空軍基層文化建設先進個人”榮譽稱號、中國文聯“授予世界華人藝術人才稱號”;公安部授予“全國首批優秀社區消防宣傳大使”稱號。
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文
地方志辦編纂《安寧高校概覽》介紹詞學家馬同儒先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