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回村(壯文:Mbaij Cienz Veiz)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興賓區遷江鎮中賢村委中部。有條著名的河道叫拉大,從村北邊往村西邊半環繞流到村南部匯入祥回大水壩,河道兩邊是清一色的甘蔗海。來合鐵路線穿越村中心而過。2008年全村完成村內主要道路硬化,寬頻網路也隨之進入村內,祥回村從此開啟了信息高速歷程。
祥回是壯語cienz veiz的直接譯音,是“圍城”“城牆”的意思。村中世居藍、吳兩氏,其中藍氏人口占全村98%。全村戶籍人口約為2000人,年常住人口約為1300人左右。若包含新中國成立後從因工作該村遷戶出去的人口及子孫約共有5000人左右。
全村以甘蔗、柑橘、玉米、花山等經濟農作物為主。尤其以種植甘蔗居多,一眼望去蔗林浩瀚無邊,清風吹過波動的蔗林如海的浪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祥回村/mbaij cienz veiz(中國壯文)
- 外文名:Xiang Hui Village
- 別名:祥回大城市,圍城,圍牆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來賓市興賓區
- 地理位置:來賓市興賓區遷江鎮中賢村公所
- 面積:35 公頃
- 下轄地區:下祥回,上祥回
- 政府駐地:下祥回
- 電話區號:0772
- 郵政編碼:546119
- 氣候條件:亞熱帶氣候
- 人口數量:5000多人
- 著名景點:第五大山,祥回大水壩,老虎山,橘子果園,四季水庫。
- 火車站:祥回小火車站(已停止營業)
- 車牌代碼:桂G
- 方言:壯語-紅水河方言-桂中片
- 過境國道:G322
- 特產美食:油餅、粽子,血腸、年糕、糍粑等
- 經緯度:108.991308,23.698526
- 中國壯文名:Mbaij Cienz Veiz
基本介紹,行政區劃,地理位置,氣候特徵,植物資源,動物資源,水資源,村莊歷史,歷史簡介,近現代史,現代人才輩出,民俗文化,民族語言,傳統戲曲文化,壯服文化,婚俗文化,門樓文化,壯醫,古壯文,傳統節日,新曆節日,種植事業,文藝活動,教育事業,體育事業,醫療衛生,地方特產,風景名勝,
基本介紹
祥回村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興賓區遷江鎮中賢村委中部,以種植甘蔗、玉米、花生和黃豆等為主,壯家油炸餅(油饃)、粽子、五彩飯和糍粑等為當地節氣必備小吃。來合鐵路線(來賓至合山)從村中心橫穿而過形成上祥回與下祥回的分界線。上祥回村設立有:祖宗祭拜堂、圖書館燈光籃球場、桌球場和羽毛球場等;下祥回(又稱中賢)設立有:中賢村委會村公所、遷江中賢國小學校和中賢村衛生院等。
著名的河道拉大,從村北邊往村西邊半環繞流到村南部匯入祥回大水壩。從空中俯視宛如一個英文字母C,河道兩邊是清一色的蔗林如海。
行政區劃
地理位置
距柳州市106.6公里,距南寧市143.3公里,距離來賓市35.7公里,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經度108.991308,維度23.698526。有G322國道過境,上直達柳州市,下可達首府南寧市。北接甘固街;東臨拉零(龍貴);南挨晚江,近懷,旁賢;西到秀龍,那江,中店;地理位於中賢村公所中央,是村府所在地,俗稱大隊。
上祥回
氣候特徵
處於亞熱帶氣候,一年四季溫差在10度左右,冬天溫度在10度左右,夏天溫度在28度左右,年降雨量1499.8毫米,自然災害主要是水災和旱災。土壤主要分為水稻土地、旱地土壤和自然土壤等;
植物資源
多以甘蔗,黃豆、玉米、花生及橘子等種植物為主,經濟來源主要靠甘蔗和玉米;野果種類也很多,比如捻子果,野杏仁等。
動物資源
當地有養殖牛羊豬雞鴨鵝狗等,每家每戶多以養殖雞鴨鵝居多。
水資源
每家每戶通自來水,為礦泉自來水,可以直接飲用。
村莊歷史
歷史簡介
據村族譜計算,約明朝正德年間(500年前)前藍氏先祖由忻城遷居到此地建村。明末清初,吳氏遷入與藍氏在這片土地上和諧相處,從此藍、吳兩氏在這片土地上互助繁衍世居。
近現代史
近代抗日戰爭爆發,祥回全村人民自發奮力抵抗侵略者。達哈山(第五山)上的波台(碉堡)是祥回村抗日游擊戰的營地,碉堡地下通道長約3公里,被遷江各地人民譽為廣西地道戰。
1950年,韓戰爆發,祥回村青年相應黨中央號召積極參與志願軍赴朝抗戰。
1979年,越南對中國採取敵對行為,對中國發動戰爭。地處中越邊疆的廣西淪為抗越前線,祥回村青年積極參與對越自衛反擊戰,為保衛廣西,保家衛國做出巨大貢獻。
1980年,全村開始實行土地承包制,改革開放分田到戶。
2008年上半年祥回村實現了村里主要道路硬化;2008年下半年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祥回村,實現了村民信息高速化。
現代人才輩出
1980年後,村里陸續有人參加高考,1982年村中出現第一位大學生,自那以後村里陸續有人考上大學。進入90年代後,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持續增長。2008年後,接受高等教育有了質的飛躍,2008年全村(不包含已遷戶人口)有8名高中生參加高考,考上本科6人,專科2人,大學上線率100%,其中本科上線達到75%;2009年參加高考5人,一本1人,二本2人,三本1人,專科1人,大學上線達100%,其中本科達到80%;2010年參加高考人數12人,一本2人,二本7人,三本1人,專科2人,大學上線率保持100%,其中本科上線達到84%。2012年後村里考上研究生人數也在不斷增長。祥回村可謂是人傑地靈,人才輩出。
民俗文化
民族語言
最早的開村先祖為壯族人,因此村裡的自然人口世代都是壯家人,壯族占全村99%。瑤、苗、漢等民族皆為外區(省)、外地嫁入媳婦或上門女婿。
壯語是祥回人民世代交流的母語,也是祥回人的先祖語。20世紀90年代有些親職教育自己的子女桂柳話,進入21世紀後部分親職教育子女國語。導致了現在村里呈現時代性不同語言並存的局面。無論時代如何變化在祥回人民的心中壯語才是最初的根源與歸宿。短短几十年壯語的嚴重萎縮,使村裡的年輕人及知識分子意識到保護母語的重要性。有人提議清明祭祀、祠堂祭拜全要學壯語,因為那是我們的母語,更是祖宗留給我們言語,每個壯族子孫都應該以會壯語為榮,母語不應該被拋棄遺忘。
傳統戲曲文化
山歌、壯戲、壯劇、壯歡是祥回的傳統文化,每年中秋國慶、農曆新年,村里都會舉行歌唱活動,前兩天節目均以山歌、壯歡開場,以示祥回人民對先祖傳統文化的尊重和敬仰。
壯服文化
壯服是壯族人的傳統服飾,因此也是祥回人的傳統服飾。祥回壯服屬桂北壯服片區,色彩主要以黑、灰、藍色為主;壯錦修邊,繡有各式精美圖案花紋。生於民國時期還在世的老人(女性為主)皆有穿壯服的傳統。隨著這些老人的慢慢離世,壯服也隨即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和廣西各地年輕人一樣,拯救壯服文化已經成很多祥回年輕人的共識。
婚俗文化
婚姻兩邊走是桂中地區的特色婚俗。婚姻兩邊走既女不出嫁、男不入贅的一種男女平等婚姻文化,距今約500多年歷史。
婚姻兩邊走半夜二十四點前男方要到女方家拜堂,第二天中午十二點前女方到男方家拜堂。這種婚姻建立在男女地位平等上,這種文化思想是亞洲乃至世界最早的男女平等文化先例。
門樓文化
門樓是壯族建築文化特色之一,在祥回過去的老房子,家家戶戶都有門樓。現新建的樓房別墅已經很少砌門樓。
壯醫
壯醫是起源於壯族的古老醫學,隸屬中醫學,是中醫的民族醫學系別之一。在過去,祥回村擁有比較完善的壯醫體系,例如:挑痧、放痧血等,生長於亞熱帶地區的茶茅、白花、鳳尾草等成了就地良藥。在生產力低下的封建王朝時期,擁有完善的壯醫體系使得祥回村人丁興旺。隨著時代發展,祥回壯醫學也隨著老人的過世逐漸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古壯文
古壯文又稱為鼎書,是新中國成立以前壯族地區使用的文字,古壯文是根據漢字偏旁組成的方塊文字。過去的道公、壯族山歌均用古壯文書寫記錄,隨著老人的過世這種文字已經失傳,如今只能在博物館裡能看到。新中國成立後新編制的字母壯文由於與古壯文沒有做好對接,20世紀50年代當時全廣西的教育界對新壯文一片茫然,新舊文字無法對接導致新壯文也無法進入課堂順利教學。
傳統節日
祥回村傳統節日有:除夕、農曆新年、元宵節、二月初二龍抬頭、三月初三歌舞節、清明、五月初五端午節、六月初六牛魂節、七月初七七夕節、七月十三十四中元節、八月初二龍收尾、八月十五中秋節、九月初九重陽節、冬至、臘月二三過小年。
新曆節日
1月1日過元旦、3月8日婦女節、3月12日植樹節、5月1日勞動節、6月1日兒童節、7月1日建黨節、8月1日建軍節、10月1日國慶節,另還有父親節、母親節,年輕人自己舉辦的11月11日光棍娛樂節等。
從1958年12月開始,每隔十年一次廣西壯族自治區周年慶,俗稱區慶節;2018年自治區60周年區慶節為12月10、11日。
種植事業
甘蔗種植,年產量上千噸,主要經濟來源之一,開春時翻土施肥種植,11月份收成。田間打理也很簡單,方便,從種植到收成,田間進行護理三到四次,全程都以人工操作居多,部分以機械代替。
玉米種植,年產量上百噸,主要經濟來源之二,收成後大部分都是拿來養殖,部分銷售。
花生種植,年產量上千噸,主要經濟來源之三,當地花生種植收成後榨花生油,銷往全國各地及海內外,純傳統壓榨工藝。
黃豆種植,年產量上百噸,主要經濟來源之四,大部分銷往全國各地及海內外,少部分食用或者做豆腐;
PS:黃豆炒魚加辣椒,俗稱光打雷不下雨啦(辣,辣指的是“要緊”),為當地每家每戶日常送稀飯上好菜餚之一。
橘子種植,於2016年開始規模種植,多達幾百畝地,2018年收成,未有統計產量。
文藝活動
青年工協會定於每個節氣舉辦聯歡會,聚齊八方文藝愛好者歡唱共舞,已連續舉辦八界文藝演出活動;老人俱樂活動中心也不甘示弱,定於每個節氣舉辦山歌壯歡會,已斷斷續續舉辦九屆對歌活動。此兩種活動已經成了常態化。
教育事業
國小:遷江鎮中賢國小,開設有幼稚園,國小一年級至六年級,在校師生多達200名,建設有教學樓一棟,教職工宿舍一棟。
民辦:起飛幼稚園一所。
體育事業
主要體育項目有籃球、桌球、羽毛球、象棋、拔河、滑冰、游泳等。村內共有1個燈光籃
球場,一個舞台,1個桌球長和1個羽毛球場,逢年過節,民眾都自發組織舉辦籃球賽和拔河賽等。
醫療衛生
中賢村公所衛生院和祥回村診所,解決了當地看病問題。
地方特產
壯家油炸餅 | 壯家油炸餅又稱油饃,壯語叫做zei,是桂中地區特色美食之一。做法:用清水泡大米和黃豆一夜,磨成漿加少許醬油和鹽攪拌均勻備用(以下簡稱漿料);以個人喜歡口味,有酸菜,韭菜,白菜,魚和肉等做餡料(以下簡稱餡料);冷鍋下當地自家榨花生油(半鍋油);文火燒熱油;用漿料把餡料裹好放入油鍋(用鍋鏟或當地自製鍋鏟類工具),炸至金黃色方可出鍋食用;PS:需趁熱使用更加美味。 | 祥回村油饃 |
五彩飯 (糯米飯) | 五色糯米飯是壯族特色美食之一,在祥回主要用於清明祭祀。做法:用清水熬制指定草藥(有幾種藥材,好像是五種),熬制到水變青褐色飄出青澀香味(以下簡稱湯水),用湯水侵泡糯米(需上等糯米,顆粒細長透明)一夜,起鍋架蒸籠平鋪粽葉,把泡好的糯米倒到蒸籠鋪平粽葉封口蓋上蓋子,大火蒸製3小時左右;蒸熟後平均分成五份染上食用色精(當地自己研磨的粉末),盛入碗碟中,淋上糖、油即可食用。 | |
壯家血腸 | 血腸壯語稱為bong是桂中、桂西地區主要美食之一,在過去主要用於祭祀、廟會。祥回村每年二月初二、八月初二全村祠堂祭祀都有灌血腸這道菜作為祭品。 材料:生米、生豬血、生豬腸,將豬血與生米拌均勻後灌入豬腸中,灌約每段20cm用細繩綁好。灌好後放入沸水中煮,邊煮邊用牙籤刺,避免豬腸因氣壓過高炸裂。煮熟後即可食用。 |
風景名勝
第五大山(達哈) | 山脈起伏高到低排序,從甘固街(屯)山脈延續到第五座山而得名;由於當地有幾十年的封山造林習慣,森林包圍著山脈,夏天綠油油一片,冬天顏色更豐富了,有黃綠紅白黑間雜,其中白黑是裸漏出來的石頭。山上野果種類繁多,捻子占70%,野杏仁占3%,其他種類野果占27%,當地泡捻子酒和杏仁酒居多。 |
祥回大水壩 | 歷史悠久,古人為了灌溉草田和防澇而建設;全壩用石頭磊築,水壩長約600米左右,高几十米,分有五個方孔排水,五孔高低錯落,其中中間孔較為低些,為冬天水位底而設計,不阻礙下遊河流灌溉,其餘四個孔肉眼很難觀測出其有錯落。由於水深不建議遊客下河游泳。 |
四季水庫 | 一年四季不乾枯,且水源清澈而得名,占地300多畝,水庫環繞小奇山峰,猶如鯉魚伸頭出水面,青色的山和藍色的水,打魚遊玩野炊的好去處之一,除冬天水位較低外,其餘氣節都是灌溉周圍田地; |
拉波(礦泉水源之一) | 古人早年發現泉源,四季水源不斷,號召村民開挖,並用石頭築起泉眼邊緣及台階,形成大口徑井口,直徑約6米,從井口到水面約5米,水深3米,供全村日常飲用。挑水坡長三公里左右,全程是村公路,500米是石頭台階,延至井底;八十年代初,村幹部組織每年維護清潔兩次;井口左邊有洗衣曬衣場地,右邊是曠闊的草原平地,適合風箏愛好者前來比賽,及各種野外活動。 |
扒閥(老虎山) | 位於村東部,形狀似一隻沉睡的老虎而得名,海拔685米,坡斜度約60度,綠植被面積達98.9%,森林面積達43.5%;山上多為松樹和杉木,近年來,開始種植桉樹等;山另一側是拉零(龍貴村)。 |
大樟樹(果青) | 距今500多年歷史,樹木巨大,樹幹直徑約3米,總高度約15米,常年綠青;樹底下設有數張石桌,可下棋,聊天,閉幕眼神等,是當地村民娛樂場所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