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
1933年,在
尼加拉瓜第二大城市萊昂連續出了三樁人命案。從2月13日到10月9比瓜地馬拉美麗的少婦瑪爾塔·赫雷尼加拉瓜可愛的姑娘瑪蒂爾德·孔待雷拉斯和尼加拉瓜富商卡門·孔特雷拉斯先後暴卒。根據萊昂社會上廣為流傳的議論,馬里亞諾·費亞約斯法官認為殺害三條人命的兇手是瓜地馬拉年輕的律師、瑪爾培的丈夫奧利韋里奧·卡斯塔涅達。在手續不完備、情況不明朗的情況下,法官決定將他逮捕,關進第21監獄。圍繞著“卡斯培涅達案”,社會上出現了截然相反的兩派意見。有人認定他是殺人狂;有人認為他是無辜者。而卡斯塔涅達則矢口否認他有犯罪行為。法庭開始調查、取證,各地記者紛紛發表採訪報導。在普里奧酒家專門議論人們隱私的“舌頭桌”上,人們也在議論紛紛。一時間,“卡斯塔涅達案”成為社會各界的熱門話題,奧利韋里奧·卡斯塔涅達是何許人也?他是個剛從法學院畢業的年輕律師,風流倜儻,儀表堂堂,經常出入於菜昂上流社會的交際場所。1931年3月27日,為了求學,他和妻子瑪爾塔一起來到萊昂,住在“省城旅館”,和卡門·孔特雪拉斯一家人交往甚密。孔特雷拉斯的妻子芙洛拉是位漂亮的中年婦女,精明強悍,掌管著“拉法馬”商店。他們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叫瑪蒂爾德,小女兒叫瑪麗婭·德爾·皮拉爾。1932年11月18日,應孔特雷拉斯先生之邀,卡斯塔涅達夫妻搬到孔特雷拉斯家中居住。居民中,尤其在“舌頭桌”上,對年輕的律師和孔特雷拉斯家的兩應小姐之間的關係流言甚多。在瑪爾塔一再堅持下,卡斯塔涅達夫婦於1933年2月8日搬到另一處地方居住。五天后,瑪爾塔突然死亡。關於瑪爾塔的死因,猜測頗多。奧利韋里奧說她因子宮出血過多而死。德高望重的達比希雷大夫診斷為“惡性熱病致死”。但是,人們仍然提出許多疑點。按照這些疑點得出的合乎邏輯的結論是卡斯塔涅達為了和另外一個女人結合用毒藥害死了自己的妻子。3月17日,卡斯塔涅達畢業後返回瓜地馬拉。此時,瓜地馬拉正在經歷一場重大的政治動盪。反動軍官豪爾赫·烏維科上台後,推行血腥鎮壓政策。據傳,卡斯塔涅達回到瓜地馬拉後,立即著手組織“民主救國黨”,而且偷運武器,準備發動武裝起義。為此,被當局驅逐出境。7月22日,他抵達·哥斯大黎加的蓬塔雷斯港,旋即去首都聖約瑟。趕巧芙洛拉和瑪麗婭也在聖約瑟。三人相會後,一起呆了兩個月。9月26日,又一起回到尼加拉瓜。卡斯塔涅達本打算住在“省城派館”。但孔特雷拉斯一家人一再相邀,遂又下榻在他們家中。不到一周的時間,瑪蒂爾猝然去世。瑪蒂爾德之死再次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有人轉彎抹角地說,卡斯塔涅達鐘情於瑪麗婭,勢必加害於對他糾纏不休的瑪蒂爾德。達比希雷大夫及時檢查了瑪蒂爾德吃剩下的東西,仍未發現有任何毒物。而此時即有人斷言:不逮捕卡斯塔涅達,還會有人喪命。過了一周,卡門·孔特雷拉斯果然命歸黃泉。費亞約斯法循認為事情緊迫,即派警察局長安納斯塔西奧·奧蒂斯上尉率人將卡斯塔涅達逮捕入獄。社會與論大嘩,兩派爭論空前激烈。法庭審訊開始了。對同一件事,被告和證人各執一詞:不同證人提供的證詞大相逕庭;同一個證人在不同時間的說法前後矛盾,出庭作證和私下議論互相牴牾,有人故意誇大某些情況,有人故意隱瞞一些事實……審來審去,還是一筆胡塗帳。反對卡斯塔涅達的人找來了大量材料,企圖證明他一生作惡多端。擁護卡斯塔涅達的人則極力說明他生性善良,樂於扶危濟困,經過一個多月的開庭審理,法官於11月28日宣判:為了能和瑪麗婭·德爾·皮拉爾結合,奧利韋里奧·卡斯塔涅達用馬錢子鹼毒死妻子瑪爾塔和情人瑪蒂爾德;為了繼承遺產,又毒死了未來的岳父卡門·孔特雷拉斯。因此,他犯了殺害近親罪和用殘酷手段殺人罪。卡斯塔涅達則於12月6日當堂宣讀了一份書面材料,揭露了卡門·孔特雷拉斯企圖通過他向市府成員行賄,爭取市府批准簽訂損害民眾利益的提高水價的新契約;揭發芙洛拉夫人強求與他通姦。他還表示,在他朋友手中保存著一批信件,在卡門先生的保險柜中保藏著帳冊,這些材料一旦公之於世,即可找到真正的兇手。另外,他還向記者表示,如果他遇害,那將是一次政治謀殺。其實,他的命運早已安排定了。就在審判開始後不久,奧蒂斯上尉已經向法官交代:瓜地馬拉獨裁者要的是政敵奧利韋里奧·卡斯塔涅達的腦袋,12月24日,正當萬家歡度聖誕節前夜的時候,奧蒂斯上尉導演了一出假越獄的醜劇。他要監獄看守故意放掉卡斯塔涅達,隨後又將他逮捕。接著,又以搜尋同案犯為藉口,把卡斯塔涅達帶到一個荒涼的公墓。在公墓里,讓他尋機逃跑,命人用機槍把他打死。“卡斯塔涅達案”就此不明白地結束了。人們說了這么多話,誰說的是真話?誰在撒謊?卡斯塔涅達究竟是殺人兇手,還是無辜者?這些問題只能留待讀者去思考了。慣於尋根究底的記者向奧蒂斯上尉提出了許多問題,得到的只是含糊不清或強詞奪理的回答。12月31日,萊昂市郊的火山迸發。火山拋出的灰燼紛紛灑落在市區,蓋住了屋宇和街道。官員、市民只好各自逃生。這就是神靈的懲罰嗎?
作品鑑賞
據塞爾希奧·拉米雷斯說,在1985年9月他動手寫這部作品的時候,本想寫成一部像美國偵探小說家錢德勒(1888~1959)和哈米特(1894~1961)的偵探小說式樣的驚險小說,篇幅在100到150頁之間。但在寫作過程中,作者的構思不斷變化,內容不斷擴大。到了1987年8月,他終於五易其稿,完成了這部40萬字的長篇小說。《神靈的懲罰》取材於發生在30年代的一樁案件。這固然是因為作者熟悉這件案子,同時也因為30年代是中美洲社會激烈變動,階級鬥爭空前尖銳的時代。拉米雷斯緊緊抓住案情曲折複雜的“卡斯塔涅達案”的基本線索,加入豐富的想像和虛構,向讀者講述了一起由瓜地馬拉獨裁者和尼加拉瓜獨裁者互相勾結製造出來的典型的“政治謀殺案”。在敘述這一案件的過程中,作者以鋒利的筆觸刻畫了政界、軍界、司法界、商界、學界、報界、醫務界等社會各色人等,細膩地描寫了30年代尼加拉瓜的市井風情、風俗習憤、節日禮儀……總之,從《神靈的懲罰》中讀到的不僅僅是一個一波三折的破案故事,而是90年代中美洲風雲變幻的政治鬥爭和豐富多彩的社會風貌。墨西哥當代著名作家卡洛斯·富思特斯在一篇評論文章中把這部小說稱作是“真正的中美洲微形萬花筒”。1989年10月,第一屆世界偵探文學作家代表大會決定把最高獎“哈米特獎”投予塞爾希奧·拉米雷斯,褒獎他的這部小說。但是,拉米雷斯一直不同意把《神靈的懲罰》歸入某種類型,他說自己的小說是一部“反類型小說”。根據作者解釋,所謂“反類型小說”是指那些發揮了各種類型小說的特點。因而難以歸入某種類型的小說。把《神靈的懲罰》看做是一部偵探小說,不是沒有道理的。首先,它講述的是一個以真實案件為基礎的動人心魄的偵破兇殺案的故事。其次,作者圓熟地運用了設定懸念、故布疑陣、層層剝筍等這類偵探小說慣用的手法。但是,它和普通的偵探小說有個很大的不同之處,那就是沒有一個揭開謎底,”水落石出的結局,而是留下不少疑團,讓讀者去思索。小說結局的模糊性恰恰符合當時一些拉丁美洲國家的政治現實,那裡對誰人有罪的判定,既不以事實為依據,也不以法律為準繩,而是服從於當時的政治形勢——政局不穩定,當權者濫用權力,執法者無法無天——的需要。另外有人把《神靈的懲罰》歸為“政治小說”、紀實小說、風俗小說,甚至愛情小說,都有一定道理,但也不能完全涵蓋這部小說的特徵。《神靈的懲罰》的主要藝術特色,是作者對頭緒紛繁的素材進行了精巧的藝術加工。全書包括4部分48章,外加一個“尾聲”。很明顯作者心目中有一幅巨大而清晰的總體構思藍圖;而在敘述形式上,作者採用了“多點切入”的手法,在各章之間以及每一章內部運用了跳躍式的大幅度時空交錯的寫作技巧,打亂了時間的自然順序和空間的截然分割,用“閃回”、倒敘、插敘等辦法重新剪輯安排素材,造成“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藝術效果。同時,作者又不厭其煩地標明事情發生的年代、月份、日期,甚至鐘點,使人讀起來頭緒分明,條理清楚,前後連貫。《神靈的懲罰》從1988年4月8日起以“連載小說”的形式開始在尼加拉瓜《新日報》的周末文化增刊上發表。按照“連載小說”的要求,作者在每一章里講述“卡斯塔涅達案”的一兩個、兩三個細節,不斷形成扣人心弦的小高潮。他沒有使用平鋪直敘的辦法,而是以某個細節為中心大量引用不同時間的審訊記錄、證人證言、驗屍報告、書信密札、剪報材料、私下略談……把事件的客觀進程、不同人物相同或相悖的看法以及作者的見解糅合在一起,造成一種撲朔迷離的氛圍,使人覺得真假難分,虛實莫辨,只有自己去琢磨,去分析,得出各自的結論。這部小說的語言豐富多彩,乾淨利落。小說中出現了上百個人物,文化水平、職業、年齡、性格各不相同,用語自然也大有區別,作者均找到了恰如其分的表達方式,聞其聲如見其人。拉丁美洲一些文學評論家稱讚這部小說“是語言的傑作”。
作者簡介
塞爾希奧·拉米雷斯(1942—)尼加拉瓜作家、政治活動家。1942年出生在尼加拉瓜首都馬那瓜近郊的一個小鎮上,父親是個普通農民。1959年,他到尼加拉瓜第二大城市萊昂學習法律專業。1960年,發起“幸運”文學運動,並主持出版《幸運》雜誌,提倡文學為人民的事業服務。1964年大學畢業後,長期從事學生運動。1970年,發表了第一部長篇小說《光輝的時代》。70年代,他因進行反對尼加拉瓜獨裁統治者索摩查的鬥爭,被迫流亡國外。1975年在德國寫完第二部長篇小說《你害怕流血嗎?》以後,回到了尼加拉瓜,並立即在組織上參加了桑地諾民族解放陣線。他很快成為“12人集團”的重要成員,負責為尼加拉瓜革命爭取國際聲援工作,準備武裝起義。1977年到1978年,轉入了十分複雜的地下鬥爭,1979年,尼加拉瓜人民在桑地諾解放陣線領導下,經過長期的武裝鬥爭,終於推翻了長達40餘年的索摩查獨裁統治,取得了革命勝利。1984年舉行全國大選,拉米雷斯當選為尼加拉瓜共和國副總統,任期六年。在十幾年的時間裡,他全力開展政治活動,經歷了一個“創作沉默時期”。從1985年起,他一方面處理繁忙的政務工作,另一方面又開始了文學創作。先是寫了一本敘事文學作品,題目是《你在尼加拉瓜》。從1985年9月起,動手寫《神靈的懲罰》,先後花去兩年的時間,五易其稿,寫出這部40萬言的鴻篇巨製。1989年,拉米雷斯又以里韋拉·金特羅少校的事跡為基礎創作了《佐羅的標記》,同樣獲得廣泛的讚譽。1990年2月,在新一輪大選中,地桑諾陣線失利,查莫羅夫人當選為共和國總統。塞爾希奧·拉米雷斯不再擔任副總統職務,但他仍是拉美“爆炸後文學”中引人注目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