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村(湖北隨縣)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隸屬於湖北省隨縣厲山鎮,炎帝神農誕生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神農村
周:春秋《禮記·祭法二十三》:“厲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日農,能殖百穀。”東漢經學大師鄭玄註:“厲氏,炎帝也,起於厲山,或日有烈山氏。”
春秋《國語·魯語上》:“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日柱,能殖百穀百蔬。”三國時韋昭註: “烈山氏,炎帝之號也,起於烈山,<禮·祭法>以烈山為厲山也。”
《春秋左傳注》第四冊:“有烈山氏之子日柱為稷, (沈欽韓補註云:“<祭法>云:‘厲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日農,能殖百穀。’註:‘厲山氏,炎帝也,起於厲山,或曰有烈山氏。’農即柱,厲山在今湖北隨縣北四十里”)自夏以上祀之。”
《左傳·昭公二十九年》:“有烈山氏之子日柱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棄亦為稷,自商以來祀之。”晉朝杜預為其作注日:“烈山氏,炎帝也,起於厲。”
漢:漢《史記·五帝本紀》:“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 唐·裴駰《集解》:“皇甫謐曰:《易》稱庖犧氏沒,神農氏作,是為炎帝,班固日:教民耕農故號神農。”唐司馬貞《索隱》:“世衰,謂神農氏後代子孫道德衰薄,非指炎帝之身,即班固所謂‘參盧’,皇甫謐所云‘帝榆罔’是也。”“唐張守節《正義》:《帝王世紀》雲,神農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嬌氏女,登為少典妃,游華陽,有神龍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長於姜水。有聖德,以火德王,故號炎帝。初都陳,又徙魯,又曰魁隗氏,又日連山氏,又日列山氏’。《括地誌》雲‘厲山在隨州隨縣北百里,山東有石穴(曰)[昔]神農生於厲鄉,所謂列山氏也,春秋時為厲國。 ’”
東漢《論衡·祭意篇》:“《周書》曰:‘有烈山氏之子日柱,為稷,自夏以上祀之,’《禮》日:‘烈山氏有天下也,其子日柱,能殖百穀。”
東漢《漢書·地理志》:“隨,故國。厲鄉,故厲國也。”
漢《潛夫論·五德志》:“初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日柱,能殖百穀,故立以為稷,自夏以上祀之。”
西晉:西晉皇甫謐《帝王世紀》:“神農起列山,謂列山氏,今隨厲鄉是也。”又日:
“始教天下種穀,故人號曰神農氏,又曰本起烈山,或稱烈山氏,一號魁隗氏,是為農皇,或曰炎帝。”
南北朝:南北朝南朝劉宋盛弘之《荊州記》:“隨郡北界有重山,山有一穴,雲是神農所生,周圍一頃二十畝地,外有兩重塹,中有九井,相傳神農既育,九並自穿,又云:汲一井則眾井動,即此為神農社,常年祀之。庖羲生於陳,神農育乎楚,考籍應圖,於是乎在。”
南朝注釋《後漢書·郡國志》: “隨,西有斷蛇丘。”曰:“古隨國,即銜珠之蛇也。杜預日:北有賴亭。《左傳》僖公十五年,齊伐厲,在縣北。《帝王世紀》曰:‘神農起列山,謂列山氏,今隨厲鄉是也。’《荊州記》曰:‘縣北界有重山,山有一穴,雲是神農所生,周圍一頃二十畝,外有兩重塹,中有九井,相傳神農既育,九井自穿。又云:汲一井則眾井動,即此為神農社,年常祀之。”
南北朝南朝劉宋《異苑》卷二:“隨縣永陽有山,壁立千仞,岩上有室,古為神農窟。窟前有藥叢茂,莫不畢備,又別有異物藤花,形似菱菜,朝紫,中綠,晡黃,暮青,夜赤,五色迭耀。”
南北朝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一水西經厲鄉南,水南有重山,即烈山。山下有一穴,父老相傳雲是神農所生處也。故《禮》謂之烈山氏。水北有九井,子書所謂‘神農既誕,九井自穿’,謂斯水也,又言汲一井則眾井水動。井今堙塞,遺蹟仿佛存焉,亦云賴鄉,故賴國也,有神農社。”
南北朝《劉子新論》: “炎帝神農氏,母安登…,生炎帝於厲山石室,育於姜水,初都陳,又遷魯。”
唐:唐《藝文類聚》:“盛弘之《荊州記》曰:隨郡北界有九井,相傳神農即育,九井自穿。又云:汲一井則眾井水皆動,”(卷九、“井”)
唐《括地誌》:“厲山,在隨州隨縣北百里,山東有石穴,昔神農生於厲鄉,所謂列山氏,春秋時為厲國。”
唐·李白《江夏送倚公f3漢東序》:“夫漢東之國,聖人所出,神農之後,季梁為大賢。”
唐·李白《冬夜·於隨州紫陽先生餐霞樓,送煙子元演隱仙城山序》:“吾與霞子元丹,煙子元演,氣激道合,結神仙交,殊身同心,誓老雲海,不可奪也,厲行天下,周求名山,入神農之故鄉,得胡公·之精術……”
註:·胡公即紫陽先生。
唐《初學記》: “隨郡北界有厲鄉村,村南有重山,山下有一穴,父老相傳云:神農所生,神農既生,九井自穿,即此為,神農社,’年常祀之。神農育乎楚,考籍應圖,於是乎在。” ·
唐《史記·補三皇本紀》:“神農本起於烈山,故左氏稱烈山氏之子日柱,亦日厲山氏。《禮》日:‘厲山氏之有天下’是也。”
唐《元和郡縣誌·隨州·隨縣》“隨縣……本漢舊縣,屬南陽郡,即隨國域也,歷代不改”,“厲山,亦名烈山,在縣北一百。《禮記》日:厲山氏,炎帝也;起於厲山,
故曰厲山氏。”
宋:北宋《太平寰宇記·山南東道三·隨州》“《荊山記》云:厲鄉西有塹兩重,塹內有地,俗謂之神農宅, 中有九井,汲一井則八井震動,民多不敢觸,在縣北一百里”。“厲山在縣北一百里,高一里。《荊州記》云:隨地有厲鄉村,下有一穴,是神農所生穴也,穴口方一步,容數人立,今穴口石上有神農廟”。
北宋《太平御覽》第七十八卷《炎帝神農氏》:“《荊州圖記》日:永陽縣西北二百三十里厲鄉,山東有石穴,昔神農生於厲鄉,《禮》所謂烈山氏也,後春秋時為厲國, 穴高三十丈,長二百尺,謂之神農穴。”
北宋《冊府元龜·帝王·帝系》: “炎帝神農氏,姜姓,母曰任已,有嬌氏女,為少典妃,生帝,以火承木,故為炎帝;一雲南方生夏,教民耕農,故天下號日神農氏;一雲農皇,或雲炎帝。本起烈山,氏或稱之,一號魁隗氏。”
北宋《元豐九域志》:“神農廟,在厲鄉村,《郡國志·隨州》云:厲山,神農所出;厲山廟,炎帝所起也。”
南宋《通志》:“炎帝神農氏起於烈山,亦曰烈山氏,亦日伊耆氏,亦日大庭氏,亦曰魁隗氏,亦曰人皇。”
南宋《路史》:“神農井在賴山,即厲山,舊說汲一井則八井皆動,人不敢觸,今惟一穴,大木旁蔭,即其處立社,社今廢,後復建炎帝廟焉。”
《路史·後紀》:“炎帝神農氏,姓伊名軌,一日石年,母安登感神於常羊,生神農於烈山之石室(即列山與厲山也,見《荊州記》、《水經注》,厲山,今江夏隨縣北界厲鄉村南重山也),生而九井出焉。《荊州記》云:井在山北重塹,周之廣一頃二十畝,內有地,雲神農宅,神農所生處。神農既育,九井自穿,舊言汲一井則八井震動,《寰宇記》云:(隋)縣的北百里,人不敢觸。《荊州圖記》言:永陽縣北二百三十里厲鄉,山東有穴,高三十丈,長二百尺,謂之神農穴,神農生此,老子亦生於此,故崔玄山《賴鄉記》以為老子教堂之故處。(炎帝)肇跡列山,故又以列山,厲山為氏。”
宋《資治通鑑外紀》:“天下號曰神農,本起烈山,稱烈山氏。”
《宋書·符瑞志》:“炎帝神農氏生於華陽,在常羊厲山之石洞中降生。”
元:元《通鑑前編》:“炎帝神農氏,……,以火德代伏裁氏治天下,故曰炎帝,其起本於烈山,又號烈山氏,亦曰連山氏,其初國伊,繼國耆,合而稱之,故又日伊耆氏”。
元·蒙穀子《木軒頌》: “頌曰:為大國,古稱義陽,聖生炎帝,賢出季梁。’”
明:明·隨州知州范欽《神農洞天碑記》:惟炎帝神農古蹟著本州厲鄉之烈山,山下有神農廟,廟中有神農洞,即號‘洞天之所’。皆為上古遺蹤。其勢召堯,其形磅礴”。
明·隨州知州王納言《隨珠堂記》:“古稱漢東之國隨為大,自神農氏以來,名世賁出,炳麟先後,匯皆下惟,於茲今爾多士,踐而鄉縉紳先生之跡,群居力學於此也,烈山氏之廟貌在,前孔氏之儀型在。”
明·趙賢《重建隨州儒學碑記》:居漢東,表介周楚,是厲山氏之遺墟也。
清:《湖北通志》:“厲山,在州北,今名厲山店”。“亦云賴鄉,故賴國也,有神農社。”《大清一統志》: “厲山在隨州北四十里,一名烈山,亦名重山,又名麗山。《禮記》註:‘厲山氏,炎帝也,起於厲山。’”
清《漢唐地理書鈔》:“隋郡北界有厲鄉村,村南有重山,山下有一穴,父老相傳云:神農所生。”
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七十七,“德安府”下云:“厲鄉在隨州北四十里,相傳;沖農氏;迫於此,神農氏號厲山氏,故以此名山。 ”
清《增補資治綱鑑》:“炎帝,其起本於烈山,又號烈山氏,亦曰連山氏。”
清《隨州志》:“厲山,在州北四十里。《禮記·祭法》:厲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農,能殖百穀。注,厲山氏,炎帝也,起於厲山。《西漢志》:隨,故厲國。皇甫謐雲,今隨之厲鄉。《荊州記》:隨郡北界有厲鄉村.神農
生此。”
“隨俗力耕織,列山氏之遺教也。”
清《隨州志·藝文下·炎帝廟像服記》:
“隨之厲鄉,炎帝所起,民因立廟,祠炎帝至今,……”
清·翰林國史李贊元《鼎建隨州儒學碑記》: “隨州,古隨候國也。……,且北界重山二穴,神農誕生。相傳九井自穿,汲其一,八井皆動,厲山之烈,儻亦輝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