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背景
丁世光認為,人的性格有外向、內向之別,人對世界主要的探索方向,是向外擴張影響力或是向內認知自己,因此專輯將內在探尋的過程,以日誌的形式記錄下來,同時去尋找問題的答案,所以專輯定名為《神經志》。
專輯裡的多數作品,在2015年就已成型,隨後的製作環節耗時3年。丁世光的妻子葉喜兒是該專輯的製作人之一,她還承擔了專輯裡所有的女聲演唱。
專輯的幕後陣容由丁世光一手集結,囊括了程振興、李吉吉、
谷粟、趙靖等音樂人。此外,他還邀請了國際音樂人助陣,包括鼓手Tamir Barzilay、吉他手Jairus Mozee、鍵盤手Ron Avant等。專輯的弦樂演奏由保加利亞指揮家、小提琴手兼搖滾吉他手Nikolo Kotzev與Sofia Session Orchestra聯手演奏。該專輯在洛杉磯OASIS錄音室完成了母帶處理。
《Simon》由丁世光作曲,許含光和丁世光共同完成了該曲的歌詞部分。該曲是許含光為他人創作的第一首歌詞,雖然歌詞部分有87%是許含光寫的,但是有一些句子,許含光無法完成修改,因此剩餘部分交由丁世光完成。為了完成創作,兩人一個在北京,一個在台北,常常拿著電話交流幾個小時。
因為丁世光和李雙周是從小到大的好朋友,所以在該專輯中,收錄了李雙周貢獻的《神探》和《E.T.》兩曲詞作。在專輯中,程振興對專輯付出了很多,不僅負責製作,還擔任了吉他手。為了回報程振興的相助,丁世光創作了歌曲《永恆的主題》。
專輯曲目
曲序 | 曲目 | 作詞 | 作曲 |
---|
1 | 《Step Into The Party(Intro)》 | 純音樂 |
2 | | 丁世光 | 丁世光 |
3 | 《神探》 | 葉喜兒、丁世光、李雙周 | 丁世光 |
4 | 《Simon》 | 許含光/丁世光 | 丁世光 |
5 | | 丁世光、葉喜兒 | 丁世光 |
6 | 《小師妹》 | 丁世光 | 丁世光 |
7 | 《E.T.》 | 李雙周 | 丁世光 |
8 | 《The Girl In Red(Interlude)》 | 純音樂 |
9 | | 葉喜兒、丁世光 | 丁世光 |
10 | 《一口》 | 丁世光 | 丁世光 |
11 | 《不散的筵席》 | 丁世光 | 丁世光 |
12 | 《永恆的主題》 | 丁世光 | 丁世光 |
專輯鑑賞
《神經志》專輯裡分了幾大主題,多半是疑問和探索,而愛是中心思想,貫穿整張專輯主線。R&B是整張作品的靈魂,專輯擅用環境聲音和故事穿梭,連結音樂的流暢速度,每首歌都有其縝密的訴說和跳動。丁世光不追趕潮流,專注於節奏的脈動之中,無疑是向90年代音樂風華致敬。不盲目跟風,不假裝前衛,是這張專輯的模樣。該專輯中,有著好聽卻不落俗套的旋律、真實又暗藏感性的歌詞,這些特質滿足了普通聽眾,對音樂的審美需求。專輯中收錄的作品,統一在復古音樂的色彩中,豐富了曲風,體現出丁世光的獨特音樂審美。丁世光用一個個真實純粹的故事,一個個誠懇用心的音符,觸動著聽眾的神經,喚起聽眾心中對真情的共鳴。
儘管是首張專輯,但像《愛在什麼地方都有》《如果我們當時一起會怎么樣》等歌曲,丁世光的詮釋和處理顯示出了老套和圓滑的一面,明顯有別於剛出道的歌手。
主打歌《Simon》,具備了獨特性,該曲在深層次引發了聽眾的感性思考。此外,還顯示出音樂之外,丁世光對內心精神世界的探索與追問,展現出他對音樂的追求。
《愛在什麼地方都有》和《神探》,充滿了20世紀90 年代的Funk、R&B元素。兩曲有著好聽流暢的旋律,精彩的和聲,故事性強烈的歌詞,,加之丁世光巧妙的轉音,完整表現了丁世光的態度與自信的魅力。
獲獎記錄
時間 | 頒獎禮 | 獎項 | 獲獎方 | 結果 |
---|
2018年5月 | 第29屆金曲獎 | 最佳國語專輯獎 | 《神經志》 | 入圍 |
年度專輯獎 | 《神經志》 | 入圍 |
最佳新人獎 | 丁世光《神經志》 | 入圍 |
2018年6月 | 第18屆華語音樂傳媒盛典 | 年度國語男新人 | 丁世光《神經志》 | 入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