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創作背景,作品賞析,
創作背景
侯吉維里認為蘇菲信仰與伊斯蘭教法只是形式有別,並無矛盾。他把世人分為3類:世俗主義者(Ahlal-Dunya)、宗教信仰者(Ahla1—Din)和“特殊者”(Ahlal-Khususiyyat,即蘇菲)。認為追求安拉知識的蘇菲最愛慕安拉,他們終將以安貧、沉思的方式而在寂滅於安拉的德性中求得“永生”, 而那種自稱可與安拉的本體合一者則是“異端”之見。他把蘇菲知識的三種類別等同於教法的三種知識,認為關於安拉的本質和獨一的知識即《古蘭經》,關於安拉的德性的知識即聖訓,關於安拉的行為和智慧的知識即公議,因而蘇菲神秘知識與教法知識各有側重、互為補充。他在著作中曾以是否遵從伊斯蘭教法為據,將早期12個蘇菲學派區分為受安拉“讚許”的和受安拉“譴責”的學派,成為後世學者區分蘇菲遵法派與蘇菲非遵法派的主要依據。他還把蘇菲的道統追溯到伊斯蘭教四大哈里發,認為開創默禱傳統的是艾布·伯克爾,以聖潔著稱於世的是歐麥爾,被尊為“安拉之友”的是奧斯曼,深諳安拉真理知識的是阿里,他們為早年的蘇菲大師。侯吉維里的著作和思想主張,在歷史上對蘇菲派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一生著有10部著作,留傳至今的只有闡述蘇菲派教義的《神秘的啟示》(Kashfal-Mahjub)一書,為波斯文。
作品賞析
《神秘的啟示》(Kashf al—Mahjub)
前者為安拉關於自身德性的無限的靈知,不容分割,不能同世人分享,後者為人類自身有限的知識,不能同安拉的靈知相提並論。認為追求“貧困”在蘇菲尋求真理的道乘修持中品級最高,最受安拉慈憫者莫過於窮人。貧困者在物質生活的表面上一無所有,而實際上無憂無慮,有廣泛選擇的自由,其精神生活最富足、最幸運。指出人的“過錯”有3種情況:或因遵循“正道”而受到無端的指責,或因欲達到某種高尚的目標而受到非議,或因無視伊斯蘭教法而受到正當的譴責。(2)論歷史上的著名蘇菲。認為蘇菲派有源遠流長的歷史,在伊斯蘭教曆史上許多有影響的人物皆為虔誠的蘇菲,如早期的四大哈里發、聖門弟子、再傳聖門弟子、什葉派的著名伊瑪目及其後的蘇菲謝赫等。(3)論蘇菲派的各支派。簡略介紹了西亞和中亞的著名蘇菲學者、謝赫,論述了穆哈西比、祝奈德、哈拉智等為代表的12個蘇菲分支的學理、功修方式上的異同,認為其中10個派別為遵奉教法者應受到“讚許”,2個派別不遵從教法應受到“譴責”。(4)以揭開11塊“面紗”為題,逐次闡述了蘇菲派教義。內容涉及蘇菲派的直覺體認、認主獨一、五功、淨化心靈、功修階梯、方法等。認為世人對蘇菲信仰多有誤解,蘇菲主義本質上是尋求一種通往“人主合一”的道路,以達到靈魂純潔、品德高尚的精神境界。該書的主導思想是強調蘇菲信仰與“正統”信仰的一致性。為此,作者還著力論證了蘇菲信仰的“三根支柱”(即關於安拉的本質和獨一的知識,關於安拉德性的知識,關於安拉的萬能和智慧知識)同作為安拉啟示的教法知識的3個淵源(《古蘭經》)、聖訓和穆斯林大眾的公認)實無明顯差異。該書為早期蘇菲派重要理論著作之一,書中所提出的區分蘇菲遵法派與非遵法派的原則界限,及將蘇菲教義與正統教義相融合的思想主張,對後世有廣泛影響。是研究蘇菲教義、教律的珍貴史料。美國東方學者尼科爾森將該書譯為英文,1911年出版於英國倫敦,1936年再版並多次重印,廣泛流行於西方學術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