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品質特點
神池黍子為糯性,呈淡黃色,去皮後俗稱黃米,為黃色小圓顆粒,直徑大於穀子,約2毫米;黃米磨成面,稱黃米麵,粘性很高。
營養價值
神池黍子中蛋白質含量相當高,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
胺基酸,尤其是
蛋氨酸含量最高。
產地環境
地貌土壤
神池縣地處黃土丘陵區,山丘起伏、溝壑縱橫,平均海拔在1500米(海拔範圍1200~2500米),
洪濤山脈自西北向東南延伸,關涔山脈縱立南沿,兩大山脈形成中部小塊緩坡平地,該縣總的地貌特點是平川少,山地丘陵多(占全縣國土面積的88%),地形地貌複雜。該縣可耕地面積84.69萬畝,人均耕地近10畝,該縣耕地土壤類型分為四個土類(棕壤、栗褐土、風砂土、潮土),主要土類為栗褐土,占總面積的98.08%,分布於海拔1600~2000米的中低山和丘陵地區;棕壤占總面積的0.3%,主要分布在海拔2300米以上的山地上部,風砂土占總面積的1.23%,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川局部地區,潮土占總面積的0.39%,主要分布在縣川河源頭和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澗交接窪地。按中國第二次土壤普查,神池土壤總的特點是“缺磷少氮鉀有餘”,該縣耕地養份狀況是有機質6.6~8.5克/千克、
全氮0.4~0.5克/千克、
有效磷3~5毫克/千克、
速效鉀100毫克/千克以上,屬三級以上耕地,適宜黍子生長。
水文情況
神池全縣有四條大的季節性河流,
朱家川河全長60.6千米,由該縣西部賀職鄉出境,經
五寨、
保德入
黃河,流域面積784平方千米;
縣川河全長35.5千米,由該縣西北長畛鄉出境,經
偏關、保德入黃河,流域面積528平方千米;野豬口河全長25千米,由該鄉石湖村出境入平魯縣,流域面積89平方千米;澗口河在境內東部,全長5千米,由龍泉鎮大溝兒澗出境,經
寧武縣入
恢河,最後流入
桑乾河,流域面積71平方千米。四條季節性河流,徑流多集中在雨季,7、8、9三個月的洪水流量占到該地全年徑流量的70%,各河流總洪水量大1.15立方米/秒,因為是季節性河流,所以夏季出現洪水高峰,河床洪水濤濤,當地農民形象地概括為“有雨山洪發,雨過河床乾”。神池縣水資源十分貧乏,全縣地下水靜儲量為6.16億噸,動儲量為5.9萬噸/晝夜,含水層埋深在2.5~144.92米左右,且分布不均,多集中於朱家川河和縣川河兩河流域,適合黍子生長。
氣候情況
神池縣屬大陸季風氣候,乾旱、高寒、溫差大、無霜期短,年平均氣溫4.7℃,平均無霜期114天,平均降雨量487.7毫米,主要集中在7~9月份,年平均蒸發量1921.1毫米,全年光照時數為2816.7小時,年太陽總輻射量144.03千卡/平方厘米,≥10℃的總積溫為2300~2600℃,氣候以風大、低溫、降水變率大,春旱年份多,無霜期短為主要特點,總之氣候涼爽、降雨集中、西北風長年不斷、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的氣候條件符合黍子的生產發育。
歷史淵源
神池黍子產于山西省忻州市神池縣,種植歷史悠久。黍子磨成面做的油糕,是該縣人喜愛推崇的傳統食品。
2018年,神池縣圍繞黍子等農產品的特色優勢和品牌優勢,鼓勵農民開發小雜糧系列產品,形成以龍頭帶基地、以基地帶種植、以種植帶農戶的發展格局。
2019年,忻州市推動雜糧特色生產,建設標準化神池黍子種植示範基地。
生產情況
2013年,神池黍子產區的黍子種植面積1300公頃,總產6000~7000噸。
產品榮譽
2013年12月3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神池黍子”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質量技術要求
1、深耕細耙,保持土壤水分。黍子對土壤條件要求不苛刻,而且能耐鹼,但以選擇粘質壤土和砂質壤土種植為好。播種前,要求整平、耙細,並通過鎮壓碾碎坷垃,以減少土壤空隙和水分蒸發。
2、增施肥料,改善黍子的營養狀況。黍子應多施有機肥,畝施優質農家肥1500~2000千克,以富含磷、氮素的雞糞為最好,其次是豬圈肥,亦可將人糞、廄肥做基肥。同時每畝補施入
尿素3~5千克、
過磷酸鈣30千克作基肥。後期可根據作物長勢適當追補尿素。
3、合理輪作,避免病蟲草害蔓延。黍子忌連作。連作黍子病多、雜草多,而且容易造成土壤養分失衡,加劇土壤養分與作物生長的供需矛盾,造成減產。輪作可以避免上述不利因素,黍子輪作方式很多,一般山藥、豌豆、油料等都是黍子的好前茬。
4、選好種子,嚴把播種質量關。經過嚴格的風選、篩選,選用粒大飽滿,成熟度好的完整籽粒作種子。把選好的种放在太陽光下曬4~5天后,以利出苗。播種方法有條播、穴播和撒播,以條播和穴播為好。條播行距36厘米左右,每畝留苗2.5萬株;山丘地穴播,行、穴距36厘米×24厘米左右,每穴留苗3~5株,每畝約3萬株。播種量每畝1~1.5千克,播種深度4厘米。
5、播種後及時耙耮鎮壓,使種子和土壤密接,以利提墒保墒和出苗。苗子長出3~5片葉時開始間苗,使植株分布均勻;分櫱後定苗,株距4.5~6厘米。在幼苗出齊剛現行時開始第一次中耕,結合間苗進行第二次中耕,以後在分櫱和拔節前後再中耕1~2次,並結合培土。在拔節、孕穗期,遇旱及時澆水,並結合澆水,追施適量氮、磷化肥。晚播黍子,在孕穗期和抽穗以後噴施兩次腐植酸和磷酸鹽,能顯著加快其生長發育,一般早熟5~7天。
6、科學管理,適時收穫。黍子成熟很不一致,過度成熟容易引起折腰和落粒,造成損失。由於成熟時植株尚保持綠色,故鑑別時要以穗為標準,一般當穗子基部籽粒達到蠟熟,就要及時收穫。為減少落粒和掉穗,收穫宜在早晨或傍晚進行。
神池黍子符合《農業部辦公廳關於印發茄果類蔬菜等37類無公害農產品檢測目錄的通知》中關於小雜糧的指標、NY 5305-2006《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行業標準-無公害食品小雜糧》,以及GB 4285《農藥安全使用準則》、GB/T 8321《農藥合理使用準則》等相關標準和要求。
專用標誌使用
1、符合下列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可以向登記持有人“山西省神池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申請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①生產經營的農產品產自登記確定的地域範圍;
②已取得登記農產品相關的生產經營資質;
③能夠嚴格按照規定的質量技術規範組織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④具有地理標誌農產品市場開發經營能力。
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應當按照生產經營年度與登記證書持有人簽訂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定,在協定中明確使用的數量、範圍及相關的責任義務。
2、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享有以下權利:
①可以在產品及其包裝上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武宣胭脂李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型等)
②可以使用登記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宣傳和參加展覽、展示及展銷。
3、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①自覺接受登記證書持有人的監督檢查;
②保證地理標誌農產品的品質和信譽;
③正確規範地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4、地理標誌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質量控制追溯體系。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持有人和標誌使用人,對地理標誌農產品的質量和信譽負責。
5、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冒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和登記證書。
6、國家鼓勵單位和個人對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社會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