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符號是一九二八年十月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神奇的符號
- 出土地點:殷墟
- 所屬年代:一九二八年十月
神奇的符號
①一九二八年十月,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科學野外考古正式拉開序幕。一個湮沒已久的王朝生動地呈現在世人面前。甲骨文與之一起,躍出了厚厚的黃土。
②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迄今為止可以確認的最早的漢字系統。甲骨文以象形字為基礎,帶有較強的圖畫性。甲骨文以象形字、會意字居多,形聲字只占27%左右。尤其是早期甲骨文中,有些象形字的寫實性很強,形象逼真。形體結構沒有完全定型,同一個字可以有多種寫法,異體字很多。有些字的結構成分多少不確定。如“ ”由三個“羊”組成的,也有四個“羊”字組成的。有的字構成成分不確定。如“牢”有從“牛”的,也有從“羊”的。有的字書寫的方向不固定。如“臣”字有正寫、反寫、側寫等幾種寫法
③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聖書文字都出於漢字之先,但它們早已滅絕;漢字卻一脈相承,勾勒出清晰的發展脈絡。這神奇的符號,究竟起源於哪裡?關於漢字的起源,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 “結繩”、”八卦”、”圖畫”等。世界文字的起源多數與圖畫密切相關,共同取向都是自然界中人類最熟悉的一些事物。圖畫用於傳遞信息,是文字的起源。圖畫以描繪事物為目的,是客觀事物的複製,物象逼真。當圖畫呈現事物的輪廓特徵,成為客觀的提示符號,與語言結合起來,表示出固定的信息時,我們才可以說它是文字了。因此,在甲骨文之前,還有一段文字發展歷程,即所謂的“圖畫文字”階段。
④與甲骨文幾乎同時存在的文字是金文。金文套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滅六國。其所記內容大多是頌揚祖先及王侯的功績,同時也記錄重大歷史事件。1976年出土的青銅器“利簋”上就記錄了武王克商的確切時間。春秋戰國各國紛爭,一字多體、繁簡併存成為文字系統的普遍現象。秦統一後,在原有“大篆”基礎上進行簡化,取消異體字,創製統一的書寫形式——“小篆”。它在一定程度上仍保存著象形意味,但符號性大大增強。由於書寫很不方便,民間還流行一種更簡單的字型——秦隸。漢朝建立後,隸書逐步發展定型。工整、精巧的漢隸,成為占統治地位的書體。同時,派生出草、楷、行各書體。隸書的出現是漢字演變史上重要的轉折點,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嶺。漢字終於成為一個穩定、規範的文字型系。
⑤在世界歷史上,文字的不同,曾導致東西羅馬的分庭抗禮。中國儘管經歷了王朝更迭,漢字卻像一根看不見的魔線,把語言、風俗,甚至血統不同的人民的心靈縫合在一起,成為一脈相承的中國人。漢字形體屢有變異,卻忠實地記錄了五千年中華文明的光輝歷程,不論是楚辭漢賦、還是唐詩宋詞、明清小說,都是漢字用靈魂的磚石構建的精神大廈。漢字還能超越國界。朝鮮、日本等國都曾用漢字記錄他們的歷史,並以漢字為藍本才創造出自己的文字。
⑥今天,古老的漢字以其強大的生命力和豐厚的文化底蘊,煥發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