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未解之謎的神秘面紗,探索撲朔迷離的科學疑雲;讓你身臨其境,保受益無窮。書中還有不少觀察和實踐的設計,青少年讀者們可以親自動手,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對於廣大青少年學習、掌握科學知識也是不可多得的良師益友。
基本介紹
- 書名:神奇的動物世界
- 作者:《神奇的動物世界》編寫組編
- ISBN: 9787510012006
- 定價:25.80元
-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 出版時間:2009-11-1
- 開本:16
圖書信息
圖書目錄
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書摘
寶貝是海貝中知名度最高的貝類,曾經有很長一段時期,它的貝殼被作為貨幣在民間流通。用它不僅可以繳納賦稅,還可用來換取珍貴的象牙或者生活用品,只要能換的東西,都可以用它來換取。如此相傳下來,一切珍貴的東西都被稱作了“寶貝”。
寶貝大多數生活在海洋底部,在河口附近的淡水中還不曾看到過它們的蹤影。而熱帶珊瑚礁叢生的地方則是寶貝最喜歡活動的場所,從中、低潮區到更深些的泥沙質或礁岩質的海底,都可以發現它們活動的蹤影。
寶貝大多是過著自由生活,有的種類也喜歡過寄生生活。它們在海水中行進緩慢,有些每分鐘只能夠前進1厘米,即使速度最快的每分鐘也只能前進約15厘米。在潮水退去後,它們就躲在洞穴內或者礁石和藻類叢生的陰暗處不再爬動了。
寶貝很少在白天出來活動,多是在夜幕降臨時才出來尋找食物,或者尋找配偶。它們從殼口探出身體,在珊瑚礁盤上或附近的沙灘上緩緩移動著。有時會翹起尾巴,然後又突然放下,這是一種高度警惕和自我防護的表現。
海貝含有較高的蛋白質,而且味美肉鮮,古今中外都把它當作餐桌上的美味佳肴。雖然寶貝在食用方面沒有其他貝類那么廣泛,但它仍然是宴席上的上乘海味。
寶貝早在漢代就已經作為藥用。宋代《本草衍義》“紫貝,背上深紫,有黑點”;明代《本草綱目》中的“貝齒、白貝、海蟲巴”等,都將寶貝的貝殼作為藥物記載。
§海洋中的牛奶——牡蠣
牡蠣是雙殼綱中著名的貝類,有較高的經濟價值,是海貝養殖業的常見種類。牡蠣在各地的叫法不一,江蘇、浙江一帶稱其為蠣黃,福建、廣東一帶稱其為蚝,山東一帶稱其為海蠣子或蠣子。
牡蠣的肉鮮嫩可口,營養價值很高,其鮮肉含蛋白質超過10%,糖類超過4%,還有多種礦物質及維生素,素有“海中牛奶”之稱。人們不但可以采捕自然生長的種類,還可以對其進行人工養殖。它同貽貝、扇貝一起構成了海水養殖業的重點品種,在海產品中占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我國沿海所產的牡蠣各類大約有20餘種,最常見的品種是近江牡蠣、密鱗牡蠣、褶牡蠣、長牡蠣和大連灣牡蠣等。
同時,牡蠣還是重要的藥材,李時珍在其著作《本草綱目》中曾對牡蠣作過詳細的描述。牡蠣粉可以治盜汗、虛勞燥熱等症,牡蠣內的珍珠層是明目的好材料,而牡蠣油即蚝油,更是聞名海內外。
§“建築奇才”——螺
螺是一位單身住宅建築家,螺殼就是它精心設計的單身住房。我們知道,其他建築師蓋的房子都是固定在一個地方不能隨意搬動的,但螺的住房不同,它既小又輕,負在房主人背上可以四處移動,十分方便。因此,螺不必為回家的問題而操心。螺類動物的外殼雖然都呈螺旋狀,但在外形上卻有很大區別,有像寶塔的,有像圓錐的,有像紡錘的,有像陀螺的,還有像盤子或越南式草帽的,更有像雙錐的。有些螺長得圓溜溜的,看上去跟皮球或雞蛋差不多。
螺殼的建築非常考究,分內、中、外三層。中層最厚,用方解石築成;外層用薄薄的、比較粗糙的彩色角質層作殼面,並常常飾以花紋;內層也很薄,用文石做成,被“加工”得特別光潔,因為這層殼緊挨著主人柔軟、稚嫩的肉體。
螺殼的薄厚和堅固程度是根據所處自然環境來進行“設計”和“施工”的。在多石的水底,為避免磨損,殼就長得很厚實;有些螺是過漂浮生活的,這類螺的殼長得非常薄而輕巧;在多淤泥的水底,螺怕陷到淤泥里爬不出來,所以殼口和殼體長出許多刺,這樣就萬無一失了。
有些螺還在足的後端長著一個角質或鈣質的殼蓋,這是當門用的,螺遇到不速之客侵擾時,立刻縮回身體,關起大門,給來客一個閉門羹。螺的堅固、美觀、輕便的單身住房,深受海中的單身漢——寄居蟹的喜愛。螺死後,它的“房產”常常被不會蓋房的寄居蟹占有。
地球上螺類分布得很廣泛,海洋、湖泊、河流、田間、高山、沙漠均能找到螺類動物的蹤跡,連一些嚴酷的自然環境裡,大多數動物都無法在其中生存,但某些種類的螺卻能照常在那兒過日子。螺類動物之所以能浪跡天涯,四海為家,顯然是與它們驚人的適應各種生活環境的能力分不開的。而這種能耐又與它們具有奇妙的螺殼有關。螺殼能禦寒,能防熱,還能避敵害,同時又能背著到處走,實在是一件建築傑作。P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