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動物世界(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圖書)

神奇的動物世界(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揭開未解之謎的神秘面紗,探索撲朔迷離的科學疑雲;讓你身臨其境,保受益無窮。書中還有不少觀察和實踐的設計,青少年讀者們可以親自動手,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對於廣大青少年學習、掌握科學知識也是不可多得的良師益友。

基本介紹

  • 書名:神奇的動物世界
  • 作者:《神奇的動物世界》編寫組編
  • ISBN: 9787510012006
  • 定價:25.80元
  •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 出版時間:2009-11-1
  • 開本:16
圖書信息,圖書目錄,圖書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書摘,

圖書信息

書 名: 神奇的動物世界 作 者:《神奇的動物世界》編寫組編
出版時間: 2009-11-1
ISBN: 9787510012006
開本: 16開
定價: 25.80元

圖書目錄

無脊椎動物
概述
形形色色的無脊椎動物
兩棲動物與爬行動物
兩棲動物
爬行動物
形形色色的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
魚類動物
概述
形形色色的魚類
鳥類
概述
形形色色的鳥類
哺乳動物
概述
形形色色的哺乳動物
奇特的動物技能
會使用工具的動物
能發射或接收電磁波的動物
會換冬裝的動物
善於節約能量的動物
沒有眼睛的動物
不長口和腸子的動物
能測晴雨的動物
講文明禮貌的動物
遵守紀律的動物
長得最快的動物
導航本領最強的動物
會用鈔票購物的大象
用腳飲水的怪牛
巧捕毒蛇的山羊
能吃貓的老鼠
可當蠟燭點的山鼠
能在沸水中生活的鼠
巧用工具的海獺
有趣的燕子聚會
攔路搶食的強盜鳥
不會啄木的啄木鳥
吃鐵的鳥
能制香素的烏龜
會釣魚的泥龜
會飛的蜥蜴
罕見的帶電的蛇
會撒銀粉的蛇
世界上最毒的蛙
會彈琴的蛙
能吃鳥的蝦
能自動調節視力的魚
會釣魚的魚
體溫比水溫高的魚
能站著遊動的魚
會施用苦肉計的魚
罕見的長有雙翅的魚
不怕熱水燙的魚
能捕鳥的蜘蛛
合作吃人的斑蛛
不怕水淹火燒的螞蟻
能釀蜜的螞蟻
可食用的巨蝶
吃石油的蒼蠅
能聽懂音樂的蚊蟲
會噴火的甲蟲
會送禮求婚的甲蟲
能鑽透金屬板的昆蟲
敢與大鯨搏鬥的大章魚
能吃掉島嶼的海星
動物世界未解之謎
動物的心靈感應之謎
動物的思維之謎
動物識數之謎
動物互助互愛之謎
動物雌雄互變之謎
動物能充當信使之謎
動物的自療之謎
動物的肢體再生之謎
動物導航之謎
動物冬眠之謎
動物季節遷飛之謎
動物集體自殺之謎元

圖書信息

書 名: 神奇的動物世界
神奇的動物世界(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圖書)
出版時間: 2010年6月1日
ISBN: 9787807634737
開本: 16開
定價: 25.00

內容簡介

《神奇的動物世界》內容簡介:一套影響歐巴馬、柯林頓等幾代人成長的經典科普作品;50多個國家兒童共同的選擇;美國國家出版獎獲獎圖書;股神巴菲特唯一投資出版的百科全書,它就是《HOW & WHY》美國經典少兒百科知識全書!
本套叢書根據兒童的閱讀特點,用繪製精美的圖片和通俗易懂的語言,分別從動物、植物、地球、宇宙、人體、藝術、世界人文地理等方面進行精彩介紹,特別適合7~10歲的孩子自主閱讀和父母與4~7歲的孩子親子閱讀。
今天的孩子們不滿足於知道萬物運行的科學原理,機械地為孩子們灌輸知識的時代應該結束。本套叢書豐富的“試一試”“全知道”互動板塊,鼓勵孩子親眼見證、親手探索、親身體驗,讓孩子不但知道“是什麼”,而且還知道“為什麼”,集知識性與趣味性於一體。相信《HOW & WHY》美國經典少兒百科知識全書將以極具吸引力的內容捕獲孩子們的心,並激發孩子們探求科學知識的熱情。
《HOW & WHY》美國經典少兒百科知識全書第一輯(共七冊)包括:《神奇的動物世界》《奇妙的植物世界》《它們怎么工作》《那是怎么回事》《地球密碼》《宇宙探秘》《有趣的形狀和數》。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譯者:方舟子
《HOW&WHY》美國經典少兒百科知識全書是美國現代最為經典的兒童科普讀物之一。為了讓這套優秀的經典科普作品更好地呈獻給中國的兒童,我們邀請了方舟子等國內著名科普作家擔綱翻譯工作。他們大多擁有高學歷,受過專業的科學訓練,在國內科學知識普及領域表現非常活躍。
方舟子,我國著名科普作家。1995年獲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學位。先後在美國羅切斯特(Rochester)大學生物系、索爾克(Salk)生物研究院做分子遺傳學博士後研究。目前擔任《中國青年報》等多家報紙的科普專欄作者。著有《方舟子破解世界之謎》《愛因斯坦信上帝嗎?》等18部科普著作。
方舟子博士主持本套叢書所有的翻譯工作,並對每本書稿進行審譯。他還親自翻譯本套叢書中的《神奇的動物世界》和《奇妙的植物世界》。
太簇,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生物物理學博士,現為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長期從事科普寫作。他負責《它們怎么工作》的翻譯。
程鶚,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物理學博士,現在美國從事信息技術研發工作,業餘從事寫作。他負責《那是怎么回事》的翻譯。
碧聲,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科技傳播系,現為新華社國際部駐紐約記者,電子科普刊物《三思科學》創辦人之一。她負責《地球密碼》的翻譯。
杜磊,曾長期為《南方周末》科學版、《中國青年報》探索版撰寫科技報導,電子科普刊物《三思科學》創辦人之一。他負責《宇宙探秘》和《有趣的形狀和數》的翻譯。

圖書目錄

前言
什麼是動物?發現什麼是動物,以及動物是如何運動、吃、有寶寶、生長和一起生活的。
認識哺乳動物了解獅子與袋鼠、鯨魚和狗有什麼共同點——以及它們與你的共同之處。
認識鳥類發現鳥類是如何築巢、下蛋和飛翔的。
認識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它們有的又小又可愛,有的又大又嚇人,但是它們的身體全都以相同的方式做某些事情。
認識魚類許多生物生活在水中,學習怎么分辨哪些是魚。
認識無脊椎動物了解許多生活在海中、有著奇異形狀的生物。
認識節肢動物這些有很多條腿的動物身體有堅硬的外殼,在全世界都能發現它們。
奇異的動物動物有許多種不同的行為,而且有許多種不同的形狀和大小。
瀕危動物我們必須愛護我們的地球家園,如果我們想要動物繼續和我們分享這個家的話。
辭彙表

書摘

§寶貝
寶貝是海貝中知名度最高的貝類,曾經有很長一段時期,它的貝殼被作為貨幣在民間流通。用它不僅可以繳納賦稅,還可用來換取珍貴的象牙或者生活用品,只要能換的東西,都可以用它來換取。如此相傳下來,一切珍貴的東西都被稱作了“寶貝”。
寶貝大多數生活在海洋底部,在河口附近的淡水中還不曾看到過它們的蹤影。而熱帶珊瑚礁叢生的地方則是寶貝最喜歡活動的場所,從中、低潮區到更深些的泥沙質或礁岩質的海底,都可以發現它們活動的蹤影。
寶貝大多是過著自由生活,有的種類也喜歡過寄生生活。它們在海水中行進緩慢,有些每分鐘只能夠前進1厘米,即使速度最快的每分鐘也只能前進約15厘米。在潮水退去後,它們就躲在洞穴內或者礁石和藻類叢生的陰暗處不再爬動了。
寶貝很少在白天出來活動,多是在夜幕降臨時才出來尋找食物,或者尋找配偶。它們從殼口探出身體,在珊瑚礁盤上或附近的沙灘上緩緩移動著。有時會翹起尾巴,然後又突然放下,這是一種高度警惕和自我防護的表現。
海貝含有較高的蛋白質,而且味美肉鮮,古今中外都把它當作餐桌上的美味佳肴。雖然寶貝在食用方面沒有其他貝類那么廣泛,但它仍然是宴席上的上乘海味。
寶貝早在漢代就已經作為藥用。宋代《本草衍義》“紫貝,背上深紫,有黑點”;明代《本草綱目》中的“貝齒、白貝、海蟲巴”等,都將寶貝的貝殼作為藥物記載。
§海洋中的牛奶——牡蠣
牡蠣是雙殼綱中著名的貝類,有較高的經濟價值,是海貝養殖業的常見種類。牡蠣在各地的叫法不一,江蘇、浙江一帶稱其為蠣黃,福建、廣東一帶稱其為蚝,山東一帶稱其為海蠣子或蠣子。
牡蠣的肉鮮嫩可口,營養價值很高,其鮮肉含蛋白質超過10%,糖類超過4%,還有多種礦物質及維生素,素有“海中牛奶”之稱。人們不但可以采捕自然生長的種類,還可以對其進行人工養殖。它同貽貝、扇貝一起構成了海水養殖業的重點品種,在海產品中占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我國沿海所產的牡蠣各類大約有20餘種,最常見的品種是近江牡蠣、密鱗牡蠣、褶牡蠣、長牡蠣和大連灣牡蠣等。
同時,牡蠣還是重要的藥材,李時珍在其著作《本草綱目》中曾對牡蠣作過詳細的描述。牡蠣粉可以治盜汗、虛勞燥熱等症,牡蠣內的珍珠層是明目的好材料,而牡蠣油即蚝油,更是聞名海內外。
§“建築奇才”——螺
螺是一位單身住宅建築家,螺殼就是它精心設計的單身住房。我們知道,其他建築師蓋的房子都是固定在一個地方不能隨意搬動的,但螺的住房不同,它既小又輕,負在房主人背上可以四處移動,十分方便。因此,螺不必為回家的問題而操心。螺類動物的外殼雖然都呈螺旋狀,但在外形上卻有很大區別,有像寶塔的,有像圓錐的,有像紡錘的,有像陀螺的,還有像盤子或越南式草帽的,更有像雙錐的。有些螺長得圓溜溜的,看上去跟皮球或雞蛋差不多。
螺殼的建築非常考究,分內、中、外三層。中層最厚,用方解石築成;外層用薄薄的、比較粗糙的彩色角質層作殼面,並常常飾以花紋;內層也很薄,用文石做成,被“加工”得特別光潔,因為這層殼緊挨著主人柔軟、稚嫩的肉體。
螺殼的薄厚和堅固程度是根據所處自然環境來進行“設計”和“施工”的。在多石的水底,為避免磨損,殼就長得很厚實;有些螺是過漂浮生活的,這類螺的殼長得非常薄而輕巧;在多淤泥的水底,螺怕陷到淤泥里爬不出來,所以殼口和殼體長出許多刺,這樣就萬無一失了。
有些螺還在足的後端長著一個角質或鈣質的殼蓋,這是當門用的,螺遇到不速之客侵擾時,立刻縮回身體,關起大門,給來客一個閉門羹。螺的堅固、美觀、輕便的單身住房,深受海中的單身漢——寄居蟹的喜愛。螺死後,它的“房產”常常被不會蓋房的寄居蟹占有。
地球上螺類分布得很廣泛,海洋、湖泊、河流、田間、高山、沙漠均能找到螺類動物的蹤跡,連一些嚴酷的自然環境裡,大多數動物都無法在其中生存,但某些種類的螺卻能照常在那兒過日子。螺類動物之所以能浪跡天涯,四海為家,顯然是與它們驚人的適應各種生活環境的能力分不開的。而這種能耐又與它們具有奇妙的螺殼有關。螺殼能禦寒,能防熱,還能避敵害,同時又能背著到處走,實在是一件建築傑作。P35-3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