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墩第一號房址於1982年在全縣文物普查時發現。1998年10月編入《中國文物地圖集?江蘇卷?溧陽分卷》,2001年3月編入《溧陽文物》。2003年由溧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12月19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七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神墩第一號房址
- 所屬年代:清代
文物特徵
F1位於T1234、T1235、T334以及T1034 等四方東部、T1032等四方東北部和T1232等四方北部,開口②a層下,打破③層。距地表深約15~20厘米,局部被商代灰坑H1和H13打破。
F1主體建築為東北-西南走向約14°的南北兩開間的長方形分間地面房屋。南北長約12、東西寬約4.75米, 面積約57平方米左右。 清理前僅存柱洞,形狀為圓形、橢圓形、長圓形、長條形、不規則形等。 D1~D9構成南間,D1和D9之間可能為南間通向室外的門道,D10~D16構成北間,D17~D20可能為北間的支撐柱,D5和D6間可能為南北兩間相通的內門道。D21~D34位於主體建築的東南部,形成兩個面向東南並不封閉的小空間,可能為F1的附屬建築或設施, 面積約10平方米。 D35在其北側,較大且不夠規整,功能可能與灰坑類似。 另外在北間房屋的內外有一片相對密集的紅燒土顆粒區,面積約20平方米左右,周圍逐漸相對稀疏。 南間靠近D4處有一小片灰燼, 南間室外有一塊石頭。在房址柱洞構成範圍內的地面上出土石錛、紡輪、磨製石片各1件。F1為地面式建築遺存,其建造過程先選擇一片紅燒土顆粒相對密集,地面相對堅硬的區域(或有意識地鋪墊了部分紅燒土顆粒),經規劃設計後開挖柱洞(長條形的實際是柱槽),柱洞多較大、較長、較深,柱洞圍成的範圍內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空間, 可以有效阻斷室外的水分和潮濕,保持室內乾燥。往往填上大小不一紅燒土塊後立柱,其目的可能為穩固木柱防止傾斜,有些柱洞槽內留有柱芯痕跡,柱芯為圓形,直徑30~90、深24~110厘米,柱芯內均為黃褐色土。 柱洞(槽)長35~325、寬35~140、深5~113厘米 ,洞 (槽 )內均填大小不一紅燒土。 因F1大部在耕土層下,與房屋相關的居住面、牆壁、灶等遺蹟不詳。柱洞填土中還出土少量殘石器和陶片, 有泥質陶、夾蚌陶、夾砂陶等,出土有陶鼎、鼎足、罐、豆、器蓋、刻紋白陶片、紡輪以及殘石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