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神仙院
- 耗資:1000多萬元
- 歷史:900多年
- 寬:1丈余
門票價格,神廟格局,景點,神盆,鐘亭,棋盤石,魔王樹,
門票價格
——50元/人(包括往返索道、門票)
——10元/人(僅門票)
神廟格局
林木蓊鬱中,殿宇樓閣翠瓦丹牆飛金流碧。大小29間殿堂用 19級台階隔開,分上下兩院,兩院都朝北坐南。上院供奉的是佛道儒三教尊師,東西兩殿則供奉菩薩和金剛;下院東殿供奉的是天地水三官,西殿是八仙。寺院大門西側巨石旁,鑿有一直徑約2米的圓形水池,池水清澈甘甜,古人稱“神盆”。峽頂遍布奇松異柏,寺院西側一塊平整如鏡的岩石板上,一棵茶杯粗細的怪松兀然而出,玲瓏若盆景,據說樹齡超過了300 年。寺院正後懸崖邊,有一棵傷痕斑斑、外探懸空的蒼松,相傳距今已近千年。此樹頗有靈犀,人稱“磨腰樹”,相傳腰腿疼痛者在樹上蹭蹭會有奇效。蒼松旁的古杏樹所產杏核天生小孔,用線穿起可做念珠,稱“念珠杏”。喜好辭賦者四處轉轉,還可以尋到數十首頗具哲理和文采的對聯、絕句和藏頭詩文。
神仙院朝北坐南,東、西、北環山,四周蒼松翠柏千姿百態。廟裡有崇禎十二年(1639年)的《創建樓真殿碑記》。其曰:“雲霄倚、岩崖矗、舞山璞、楫山獨、縉山環、金剛簇、院之山也;璇角雕甍、霞為羽、曲廊紺宇、翠覆金鋪、山之院也;空翠轢眉睫、濃嵐沁肺胸、紅芳繞藥欄、飛鳥多奇羽、山中景也。”神仙院歷史悠久,明代創建樓真殿,供奉壽星群仙。清代幾次擴建重修,形成上下兩院。1991年,當地有關部門依據碑文記載在原址重修。
延慶縣的神仙院為佛道儒三教合祀。
神仙院分上下兩院,有殿房29間。山門道西側供奉民間俗神“三姑娘”,終日香火綿長、煙霧繚繞。下院正中有古松一株,東配殿為三官殿,供奉著遠古的三位名君,即天官堯、地官舜、水官禹;西配殿供奉著上、中、下八仙。北側正中有21級石階直通上院。上院正殿長約7丈,寬約5丈。正殿為佛、道、儒三教合祀,供奉著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道教創始人老子、儒教創始人孔子;東配殿為三清殿,供奉著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西配殿供奉著菩薩、金剛。我對神仙院的名稱來歷不甚了解,主持道人告訴我:“神仙院裡既有神位又有仙位,神來可居仙到可住。多少神仙聚會,共享人間香火。”
景點
神盆
寺院山門外西側的巨石旁,有一口漢白玉雕花的橢圓形水池——古人稱讚的“神盆”,長1丈2尺,寬1丈余,深約5尺。池水清澈,盆底有一層層的硬幣,那是善男信女們經年累月的奉獻。相傳明朝嘉靖年間,仙院主持道人範本定擇選勝地開鑿石盆蓄水,以供仙院之用。他不辭辛苦,晝夜施工,歷經幾十年,終於一片痴心感動了上蒼。忽一日眾神相見,石盆巨變,泉水上涌,清水滿盆,清淨見底,故曰神盆。不論天怎樣乾旱,石盆之水從未乾過。傳說沐浴此水能去百病,益壽延年。
鐘亭
從神盆處右轉彎上行,有一鐘亭,鑄鐵大鐘聲音洪亮,可以傳到二十多里以外的延慶城。傳說一位道長仙逝,古鐘曾演繹出一個村莊名稱——居庸關下的臭泥坑。路過近千年的“磨腰樹”、枝繁葉茂的“含珠杏”,來到頂峰的寺廟遺址——玉皇閣。站在玉皇頂上極目遠眺,可看到巍巍的海坨山。時值雨後霧起,環顧上下左右,頗有飄飄欲仙之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