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三鬼四

是人們祭祀時的一個俗語

俗語釋義,詞語由來,

俗語釋義

“神三鬼四”,即拜神什麼都要是三個,拜鬼什麼都要四個。

詞語由來

據一些老人介紹,畫在紙上或放著祭拜的“像”,一般都是“神靈”,諸如古典神話中的玉皇大帝、佛教中的釋迦摩尼、道教中的太上老君等神靈;而墳地、骨灰、牌位、去世的先人等涉及的則多為“鬼魂”;僅有歷史上極少數去世的人因功德遺存之大會被後人尊奉為“神”,如孔子、孟子、老子、關二爺。因此,祭拜時拜神磕頭三個,拜鬼磕頭四個。
神三鬼四同樣適用於燒紙的時候,給神燒紙要三張三張地燒,給鬼的話就要四張四張地燒,人家說三是陽數,四是陰數,陽高於陰,所以有此分別。燒香也是,神三鬼四。供奉神像要燒三支香,祭奠逝者是則要燒四支香。
無從探究“神三鬼四”起於何時,緣於何故,只是隱約從中體會到,人們對於“鬼”比“神”更加敬畏。所謂“閻王好見,小鬼難纏”,大概也是這個意思。“閻王”在天庭任職,應該屬於神的範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