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祥

祝祥,字廷瑞,號鶴臞,江西人,舉人,明成化十一年(1475)任靜寧知州。後任河南汝寧知府。著有《匏庵集》。

基本介紹

  • 本名:祝祥
  • :廷瑞
  • :鶴臞
  • 主要作品:《匏庵集》
人物生平,個人作品,主要成就,

人物生平

祝祥,字廷瑞,別號鶴臞。江西浮梁(今景德鎮)人。《靜寧州志》說他“饒文學,襟懷瀟灑,由鄉舉歷官廣西道監察御史”。他“因言事”,被“謫知山西沁水”,尋知濟寧(今山東濟寧市)。“會丁內艱”,即遭逢母喪,回家奔喪守孝。守孝期滿,成化十一年(1475),補知(靜寧)州事。祝祥政績卓著,世所公認,“九載報最”,升河南汝寧(今河南汝南縣)知府,時號“二寧”太守。

個人作品

祝祥詩文集取名《瓠庵集》。祝祥以“瓠”命庵,以“瓠庵”命集,以“無才補天”自喻,其中深意,自不待言。《瓠庵集》計二十卷。《藝文志》收錄祝祥“八景詩”四首,“息肩亭留別”詩四首以及回憶、追思祝公詩十二首。七言律“八景詩”四首,為祝祥在知州任內所作,詩中流露出來的感情大致有四:一曰頌德:“四野有謠歌聖化,三邊無報樂堯天。太平官府征科少,里巷家家共醉眠”(水洛橫煙)。“揚雄欲獻河東賦,聖德於今被八荒”(烽台遠眺)。二曰閒適:“公餘對酒閒吟賞,恍在仙家十二樓”(石門秋月)。“仿佛長安退食看,分明樓閣見蓬萊”(西岩積雪)。三曰言志:“野老臨流垂釣餌,高士臥石濯塵纓”(威戎湧泉)。“榆關倘有邊書報,願挽天河洗甲兵”(同上)。“洗兵”有兩種解釋,一為洗淨兵器而收藏之,即息兵罷戰;一為洗淨兵器備用,李白《戰城南》:“洗兵條支海上波,放馬天山雪中草”,意為出兵。祝公在這裡取後一義,即:假若邊關有戰事,我願意以湧泉為天河,淨洗甲兵,立赴邊關,為國效力。祝公此話並非空穴來風,危言聳聽。成化初,蒙古韃靼部迅速崛起,進入河套地區,騷擾內地。明廷雖派兵對其進行打擊,但“去輒復來,迄成化末無寧歲”。所以這位“太平太守”所面對的絕非真正的太平盛世,“靜寧”,更非寧靜之地。祝太守志存社稷,心憂天下,隨時準備修甲洗兵,親赴戎行,高風亮節,令人景仰。四曰思鄉:“閒上高台望故鄉,蓬萊宮闕正微茫”(烽台遠眺)。祝祥離妻別子,遠宦北鄙,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另外四首,是祝祥卸任靜寧時與僚佐好友相會息肩亭,寫下的離別詩。息肩:比喻卸除責任。據“州志”,息肩亭在東城外三將軍祠西,周圍二十五畝,知州祝祥建,內有後樂堂、詠風亭、玩月軒諸處,引水繞亭,遍植花柳,州守迎送往來,輒憩息於此。同時這裡也是祝公和士大夫文人、諸生後學公餘吟賞,聚會析文的去處。“宦轍歷年別靜寧,盍簪重會息肩亭”,祝太守要走了,大家趕來送行(盍簪:《易·豫》:“勿疑,朋盍簪。”王弼註:“盍,合也。簪,疾也。”孔穎達疏:“群朋合聚而疾來也。”後人常用於指朋友相聚),祝公心潮澎湃,百感交集,即席賦詩,爰成四章。

主要成就

牧靜期間,他不憚勞苦,切“務實政”:
一是增築外關。成化十一年,守祝祥復請撫軍阮公,成外東關,廣五里”,遣將守備,習武屯田。其後弘治、正德朝,“套寇”屢侵平涼安會一帶,州民賴以庇護,祝祥的遠見卓識,令人嘆服。
二曰興修水利。州志《疆里志·河渠》:“靜寧附州,故無水利,明成化間,知州祝祥始於東郭之郊,以銀三十兩布百匹,市平涼衛之後所屯地五十畝,引上峽水疏渠為水輪二,以資利用,其餘置為官園”。祝祥自捐俸祿,鳩工庀材,晨夕督役,計日工成。改寫了靜寧無水利的歷史,引水磨麵,灌溉園蔬,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水磨仍為城郊發達地區農民麵粉加工的主要方式。
三是重教興學,創辦書院。《州志》“隴乾書院”:“靜寧向無書院,舊志載社學三,久廢。成化中,知州祝祥曾建書院於城隍廟西”。
四是完善倉貯。州城糧倉原在西北街,成化中,祝祥考慮到靜寧地處衝要,糧食安全關乎軍政民需,於是對原有的倉儲設備修葺改造,規範體制,健全條例,“申請題設大使一員”,正式命名“廣豐倉”,廣積餘糧,以備不虞。成化二十年,隴東大旱,“日如流火,百草俱枯”。二十一年大飢,靜寧幸有倉貯,祝祥報請上司批准,“出‘廣豐’、‘預備’二倉糧二十餘萬石賑之,全活甚眾”。五是通驛遞。成化十六年,知州祝祥增修垣壕,內有公署一處,正廳書吏俱全,宅一所,車房三十間,鼓樓三間,牛神廟一座,獄一所”。
此外,祝祥出於樹立威信,整飭吏治的考慮,踵修州署,除舊布新;為給文人士子提供吟賞遊樂的去處,引水繞亭,築園城東……經過祝祥數年的篳路藍縷,草創經營,“州中諸所建置,至是乃為大備”,為後來靜寧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開創了條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