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廟路

祖廟路

祖廟路屬於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祖廟街道,雙向四車道,與蓮花路、親仁路、人民路、建新路、城門頭路、衛國路等路相交,南接體育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祖廟路
  • 建成年份:1976年 
概況,歷史,

概況

東園社區的東界、沙塘社區的西界、建設社區的東界、蘭桂社區的西界都在祖廟路。
祖廟路上的公車站,從北向南有:旋宮酒店站、祖廟B站、祖廟A站、祖廟路站。
祖廟路

歷史

許多人也許不知道,如今川流不息、乾淨整潔的祖廟路曾經是一條小河涌。
據佛山市檔案館記載,清代的佛山鎮為洛水所環繞,“家家盡枕河,居民往來,悉憑渡船和橋。”是彼時佛山的生活寫照。曾經的洛水河岸一側,坐落著祖廟孔廟仁壽寺,這三座寺廟集中在河岸一側,老佛山人回憶,“當時洛水涌從家門口流過,小時候在涌里嬉戲玩耍,十分熱鬧。”
當時的洛水涌又被稱為“龍鬚溝”,是佛山城區和農村的分界線。後來因戰爭洛水涌無人管治,涌兩旁的居民都把生活污水直接倒到涌里,久而久之,就變成了臭水溝。
1958年,為了回響全國愛國衛生運動,佛山市愛國衛生運動轟轟烈烈地開始了。清理“龍鬚溝”,成為佛山愛國衛生運動的開頭炮。
那時候,全市百姓都參與到了清理龍鬚溝的項目中。他們靠鏟、鋤頭等簡單的工具,排污水、挖污泥,僅用48天,把這條臭水溝疏通了。
清淤工作完畢後,大家還在新涌的祖廟段砌了石岸,種了柳樹。自此,龍鬚溝變成了新涌。當時,市民還可以在涌里“撐艇仔”。
但是,為什麼現在我們看到的不是清淤後的新涌,而是祖廟路呢?時間來到了1962年,這一年,華僑大廈落成,這是當時全佛山最高、最豪華的建築物。而當時的祖廟路還是狹窄的石板路,這讓兩者格格不入。再加上汾江河的水位隨著時間推移,變得越來越低,導致流進新涌的水也日益減少,水循環的緩慢,讓新涌的維護變得十分困難。
1973年,政府再次發起新涌治理項目。同時,擴寬祖廟路也提上了日程。祖廟前又重現了50年代的光景:全市人民聚集到新涌,參與填埋項目。
1976年,祖廟路建成,擴寬了蓮花路至衛國路路段,設計為雙向4車道,全長1350米,鋪設瀝青路面。自此,祖廟路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馬路,從臭水溝到祖廟路,“龍鬚溝”實現華麗轉身。
佛山老街坊廖伯回憶,當時路兩旁種植了白蘭樹,每到白蘭花盛開的季節,一路飄香,因此祖廟路也被稱作“香花路”。“談戀愛的男女青年,很喜歡晚上到這條馬路來‘拍拖’。”
曾參與當年佛山華僑大廈籌備建設的羅叔,也向記者描述了佛山祖廟路一帶的巨變。羅叔說:“華僑大廈的所在地附近一帶,在20世紀50年代還是一大片農田、魚塘和河涌,佛山華僑大廈建設落成後,那一帶也漸漸由郊區農田變成市區一部分。幾十年過去,當初的郊野鄉村,現在已是現代化的城市中心區了。”
20世紀90年代,幾經改造,祖廟路逐步完善。1999年5月,佛山市政府發布《確定祖廟民居群為佛山市歷史街區的通告》(2022年8月9日廢除),將祖廟路和附近民居群納入歷史街區,祖廟路民居群是廣東省內第一個歷史街區。
祖廟路能有今天的繁華,興華商場的開業是一個標誌性事件。
1982年12月25日,集飲食、娛樂、電影院、旅業和商業為一體的大型購物中心——興華商場開張。據報載,商場開張那天,幾乎是萬人空巷,人們一起涌到這裡,整條祖廟路人山人海,遠遠看去黑壓壓一片看不到盡頭。為了感受一下綜合性大商場的氣派,蜂擁而至的市民還擠爛了幾個櫃檯。而在此之前,佛山人主要是在昇平路一帶購物。
興華商場帶來的人流,讓祖廟路逐漸興旺。1984年,綜合購物中心玫瑰商場進駐,佛山第一個中外合資企業、旋轉餐廳旋宮酒店開業;1986年,個體商戶集中經營的百花總匯開業;隨後,佛山市圖書館建成,佛山影劇院(現瓊花大劇院)也從昇平路搬到祖廟路。從那時候起,祖廟路商圈逐漸成為佛山最出名的商圈。
《佛山市志》記載了這一輝煌的歲月:上世紀80年代末祖廟路已漸漸顯示出商業旺地的優勢,以興華、玫瑰商場為中心,從祖廟路輻射至汾江路、衛國路等。1997年,全身貼滿比利時進口玻璃幕牆的百花廣場開門迎客,不僅成為佛山的新地標,更讓祖廟路的興旺達到頂峰,在佛山商圈界中獨占鰲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